陳婷婷
摘? ? 要: 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同以往相比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條件、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在新的困難和矛盾面前,我們黨更加有信心應對和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著國家未來發展和民族振興進行了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照亮了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十九大將這一偉大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了黨章,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在新時代對中國社會發展、中國人民發展、長期執政規律的認識,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最高行動綱領。
關鍵詞: 習近平? ? 治國理政?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是我們黨歷史上首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出生和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擁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者。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終極目的,是引導并促進廣大黨員、人民群眾、各級干部切實增強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政治認同,自覺維護、遵從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邁向了新的紀元。新時代之“新”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第一,它意味著社會主義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隨之而來的,這些新的變化展現在我們所處的新的發展環境、新的發展條件上。第二,它意味著我們面臨著新的社會主要矛盾。一方面反映著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狀況發生的新的變化,另一方面反映著當前人民的現實生活狀況發生的新的變化。并且,這一新的社會主要矛盾對我們黨、國家現階段各方面的工作,都提出與以往不同的要求。
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以發展平衡、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以發展滿足人民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提出,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如何讓科學發展落到實處?這就需要找準它在現實社會當中的具體支撐點。從哪里找?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在代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講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①他的這一段話向我們點明了科學發展的著陸點落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我們黨的新的奮斗目標是十九大報告之中提出的“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②。我們黨這個新的奮斗目標正是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八個明確當中提到的第一個明確的具體內容。正是適應時代發展新的需要,在平衡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問題,在滿足人民現實需要的過程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得以形成并成熟。
二是在“四個全面”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
我黨第一次把小康作為一種標準,用來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開始于鄧小平同志。1979年,鄧小平同志接見來訪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同他會談的過程中,鄧小平同志第一次用“小康”描述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這個詞承載了很多東西。一方面,承載著人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期待和愿景。另一方面,承載著我們黨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承諾。
十八屆五中全會結合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新的需要、時代發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及人民的新的現實需求,深刻論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真正成為一個更加注重發展質量的社會,一個更加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一個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社會”③。如何理解“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社會”④?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楚兩個問題:第一,我們改革發展的成果有哪些?第二,人民是如何從中受益的?這兩個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回答:第一個層面,改革為我們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二個層面,改革改善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所謂的制度保障,是說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逐步確立并不斷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符合我國的國情,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我們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我們可以在這個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發展經濟、追求民主、創造文化、尋求夢想。我們可以在這個大環境中享受和平、享受穩定。這是改革帶給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保障。第二個層面,改革改善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改革圍繞著改善國計民生施行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和辦法。比如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老有所養;不斷完善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更多的發明創造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和途徑,為個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通過這些具體的措施和辦法,不僅解決了人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向人民傳遞了這樣一種信念: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只要你愿意努力,機會總是有的;只要你敢于創新,堅持不懈,你就可以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建設,即將要建成的小康社會。
這樣的小康社會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也是我們黨確立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形成、成熟起來。
三是在十八大以來黨所經歷的深刻革命性鍛造中形成的。
《資治通鑒·唐紀》記載了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們的一段話。原文是這樣說的:“上問侍臣,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業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⑤(《資治通鑒》·唐紀十一)房玄齡的話點明了戰爭年代,奪取政權面臨的風險考驗,稍有不慎,即有性命之憂。魏征的話點明了和平年代,鞏固政權時面臨的風險考驗,得之于艱辛,失之于安逸。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所忽。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訓誡。反觀我黨的歷史,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奪取和鞏固執政地位固然不容易,在今天這樣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要繼續保持和發展先進性面臨的風險考驗更嚴峻。在當前形勢下,我黨面臨著四種危險和四大考驗。面對這些嚴峻的考驗,我黨是怎樣應對的呢?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臺灣問題、南海問題上掌控主動權,探索建構中美、中俄等互利關系;實施“一帶一路”、興建亞投行,打造亞洲利益共同體和亞洲命運共同體;倡導和平發展,推動我國外交的新發展,有效應對了在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我們黨面臨的種種風險考驗。同時,正是在應對種種風險和考驗的過程中鍛造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注釋:
①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EB/OL].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5/c_123957816.htm,2018.11.25.
②劃重點,“八個明確”是什么,你get了嗎[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20/c_1121833022.htm,2018.11.27.
③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人民網,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5/1231/c1003-27997293.html,2018.11. 20.
⑤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十一[M].岳麓書社,2018.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2]何毅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魏禮群.四個全面新布局新境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李培林.和諧社會十講[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