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麒
摘? ? 要: 目前,多數家庭已意識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主動與老師溝通、合作,共同培育孩子。即便如此,家校關系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妨礙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工作正常開展,需要家長與學校相互尊重,有效溝通,換位思考。
關鍵詞: 家校關系? ? 相互尊重? ? 換位思考? ? 有效溝通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道路中最重要的兩個教育場所,關乎孩子知識技能的掌握、心智的提高,家庭和學校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構建和諧統一的家校關系是非常必要的。蘇聯教育家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缺一不可的,缺少任何一方都無法成功地培養學生。”[1]因此,家庭和學校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使他們都關懷的孩子快樂成長、學有所獲。
一、層出不窮的家校問題
(一)教師在家長心中的權威性降低
教師在家長心中的權威性降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電子科技產品、互聯網、媒體帶來的知識信息鋪天蓋地地襲向學生,導致學生獲取的知識早已超出家長和教師想象的范圍,因此老師在部分知識領域的了解程度不如學生的情況普遍存在,從而使學生開始質疑教師的能力,傳到家長口中更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形象。
另一方面,隨著信息社會化的到來,學生需要獲取的知識技能越來越多,社會競爭越來越大,因此家長對他們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學校以升學為主要目的培養子女,但教師需要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的規定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而不是單純地傳授課本知識,還需要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教育方向的不同讓家長不再以學校教育為首,而是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只要能提高子女的學習成績,任何人都可以教育孩子。
(二)家庭教育不當導致學校教育難以有效開展
孩子從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家中,家庭教育對他們的影響比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更明顯。家庭教育的不同使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不當的家庭教育必然會使教師面對各種問題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增加教學負擔。
(三)家校雙方溝通不到位、缺乏相互了解
以往家校溝通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家長會、家訪、家長委員會等,家長會一般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后進行,主要是向家長匯報學生的考試情況、學習情況,但是家長會時間有限、匯報內容過于單一,只是教師單方面地陳述,雙方互動較少。此外一些家長由于工作原因難以到場參加家長會,家長會需要達到的效果難以達到。家訪一般是教師到學生家中進行實地訪問,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學生父母深入交談,共育學生,但是家訪一般是利用教師下班時間進行,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獨自面對不同家長,增加了心理壓力。家長委員會是選出家長代表,幫助老師處理教育問題,但是一些時間有限、工作量大的家長卻難以參與進來,從而導致部分家長出現心理不平衡等問題。以上溝通方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使得家校雙方難以真正了解實際情況,阻礙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開展。
(四)家校雙方定位不明確
家長從生下子女那一刻起,就擔任撫養和教育子女的義務,父母不僅要解決孩子衣食住行等問題,還要做好家庭教育,培養子女成人成才。教師從接受學生學校教育那一刻起,就需要無私地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關注其學習情況和身心的發展。
二、克服家校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相互尊重以突破家校關系第一道防線
針對教師權威性降低這一道防線,家長和教師之間應彼此欣賞、相互尊重。信息社會下學生的確掌握了大量知識,但老師也在積極參與專業培訓,不斷獲取并內化新知,倘若學生沒有教師對其一步一步地指導,則很難將大量知識內化,教師不僅掌握專業知識,而且是經過一定的專業培訓的專門人才,并且系統地接受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內容,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教學,使學生將信息社會下的大量內容循序漸進地吸收、內化,從而適應社會發展。毫無疑問,家長應充分尊重和信賴教師,相信教師們經過層層選拔才成為教師的能力,只有家長尊重教師,學生才會受父母的影響更加敬愛教師,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樣地,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學習新思想、新內容、新知識,學生需要一滴水,教師就要有源源不斷的汪洋大海,不斷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從本質上贏得學生和家長的欽佩,贏得他們的尊敬,同時增強信心,在教育事業上不斷突破自我。畢竟家長們都只有一個孩子,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沒有任何錯誤的,當學生在學校發生一些沖突或者其他問題時,要及時向家長述說具體情況,共同商量,想好對策,將傷害減到最小,完美地解決這些問題。雙方共同努力,共創和諧家校環境,共鋪孩子成長之路。
(二)換位思考以突破家校關系第二道防線
針對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導致學校教育不能順利開展這一道防線,需要家長和教師、學校換位思考,相互理解。換位思考是指當人們之間發生一些矛盾時,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一點包容,這樣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沖突。不在其位,不知其苦,站在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也有自己的子女,但從時間上看,教師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遠遠大于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時間,心血也沒有花在學生身上的多,卻沒有得到家長的體諒,反而是各種舉報、指責、批評。站在家長角度來說,父母每天都有工作要忙,上有老,下有小,賺錢養家的重任都壓在他們身上,僅有的一點時間還要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操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還要顧及教師對孩子是否存在偏見等一系列問題。
家校雙方換位思考,相互幫助,改善彼此不當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可以向老師和其他優秀家長積極請教,學習適合子女的教育方法,從而使子女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展。在學校教育方面,家長將自己關于教育子女的想法告訴老師,老師要積極詢問家長的需求,雙方共同討論,以尋求最佳的教育方法。此外,學校可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家校運動會、交流會等,讓教師和家長交換彼此的角色,體會雙方的不易,站在彼此的位置上為對方著想,相互體諒,攜手培養孩子。畢竟每個人都不是生來就會做好教師、當好家長的,都是在不斷學習中懂得的,因此給雙方一些時間,彼此之間少一點抱怨,多一點理解,增強責任感,互相幫助,一起努力,做好老師、家長該做的事情,為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做好引導、教育工作,那么孩子的成長之路將會芳香四溢。
(三)有效溝通以突破家校關系第三道防線
針對家校雙方溝通不到位、了解不深刻這一道阻礙家校關系發展的防線,可以改進傳統的溝通方式,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家長與教師的交往過程中,家長認為老師應該多重視、多教導自己的孩子,老師希望家長做好孩子的監督輔導工作,不將孩子完全丟給老師。兩者都希望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發展,但往往由于雙方溝通方式不當,最后釀成不好的結果,甚至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有效的溝通是緩解家校矛盾的重要途徑。
根據家訪、家長會、家長委員會這些傳統的溝通方式帶來的弊端,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以解決目前家校溝通之間存在的問題,召開家長會時,不能每個家長都到場,教師可以靈活處理,直播家長會或者將主要信息內容發在家長群里,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可以與家長私聊;教師可以和家長商量好時間,將實地家訪轉變為視頻訪問,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并節省物力和人力;家長委員會在進行各種活動時可以將教育內容分享在群中,做到公正公開,便于家長之間共同探討教育方案,提出意見,相互幫助。
(四)政府應明確自身責任以突破第四道防線
針對家校雙方定位有誤這一道阻礙家校和諧的防線,可以尋求政府幫助。政府及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明確規定教師和家長都應積極履行教育孩子的義務和責任,不可將本應屬于自身的任務強行要求另一方完成,這既不符合教育規定,又不符合道德標準。雙方都要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扮演好教師和家長的角色,為學生、為子女的成長奉獻一分力量。
三、結語
家校矛盾一直是現在學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家校問題是學校與家長所希望的,問題解決的源頭歸根到底是教師和家長雙方,因此兩者攜手培養孩子才是最有效解決該矛盾的方法。父母和老師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學生和子女在學校中有所收獲,將來有所成就,同時家校關系類型,包括親密型、附屬型、疏離型對學生學業成績會產生一定影響,根據實驗調查學生學業成績依次降低[2],因此家長和教師最應該團結起來為了共同目標而不懈奮斗,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體諒,共同培養學生。
參考文獻:
[1][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著.杜志英,譯.家庭教育學[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2:50.
[2]黃菲菲.家校關系類型對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基于潛在剖面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