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毅
摘? ? 要: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發展,低齡段教育科學化成了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重點課題。在低齡段教育中,小學階段教育顯得更重要,尤其是小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方面的教育。在當前家校合作教育模式下,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關聯性越發緊密,基于此,本文圍繞家校合作模式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和引導進行研究。
關鍵詞: 小學生心理健康? ? 家校合作? ? 教育發展
隨著近年來低齡段教育的發展和社會對小學階段教育的關注提升,小學生家長對小學教育階段的期望不斷提升,參與小學教育的意識卻沒有得到較好地培養。從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及學習表現上看,家庭缺乏投入導致小學生學習發展受阻的問題愈發明顯。基于當前教育理念及低齡段小學生心理教育研究,本文將以家校合作模式為出發點闡述如何培養小學生健康心理,并從家校合作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表現及開展上入手,對當前教育弊端和心理健康培養不足狀況進行探索,并圍繞當前教育優勢和資源提出開展家校合作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建議。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關鍵期,要想保障小學階段教育水平就需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小學學生正處在心智發育和思維建設快速發展期,該期間的兒童表現為:心理敏感、脆弱,對事物的感知力和受影響力比較強,需要注重引導和疏導。西方心理學研究學者凱文斯曾對7歲—10歲的兒童進行為期三周的心理跟蹤調查,發現參與研究的那些家庭和學校能夠達成共識,共同幫助心理成長的兒童,心理成熟性和健康性都比較高。單方面接受心理引導的兒童,心理健康程度相對較弱,未接受心理引導的兒童心理問題比較多。在后續跟蹤調查中心理學者凱文斯發現,未接受心理引導的兒童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情況遠差于家校合作心理引導的學生,并且在未接受心理引導的兒童群體中還會存在“問題少年”。
二、家校合作引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具體表現
(一)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在家校合作模式下,作為基礎的教育端口,家庭能夠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并在家庭成員的身體力行之下,讓學生們能夠理解和直觀感受到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一些理念和觀念。如家庭和睦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家庭意識,并形成良性心理,這種心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和校園生活之中,并保障學生具備較強的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配合學校老師布置的任務,身體力行做到三觀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處于模仿階段,會根據父母的言行表現,比如父母遵守交通規則并且教導孩子,孩子亂闖紅綠燈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二)避免學生發展訊息的遺漏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生活主要圍繞著家庭和學校,而在以往的教育中,因家校缺乏密切的聯系和溝通,使得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表現出的負面問題得不到學校的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負面行為表現得不到與家庭的及時溝通,致使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家在校的表現越來越糟糕,最終影響孩子們健康發展和正常學習。在家校溝通模式下,訊息的傳輸轉為雙向,在雙向的訊息傳導下,學生的情況能夠及時、有效地被家長和教師所掌握,這樣能夠更加及時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進而保障學生健康發展。此時,家長能及時掌握孩子在校的一些表現,老師也能得到父母的反饋,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現如何。這樣就能全面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時刻,當孩子出現問題,學?;蛘呒议L總有一方能及時覺察到且互相溝通。
(三)增進學生的幸福感和團結意識
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家庭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這樣能夠解決目前家庭放手管理模式下存在的弊端問題,即家庭忽視學生感受、家庭缺乏對學生的關愛。一旦家庭對孩子沒有足夠的愛,孩子就不會在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關注,就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自卑、逞強、惡作劇。然而在家庭足夠的關注下,學生的幸福感將大幅提升,各方面積極性將得到較好地調動。此外,家庭父母的雙方努力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團結和凝聚的重要性,讓學生形成基于家庭發展的團結意識,在學校集體觀教育的引導下,迅速建立起良性的團結觀念和團隊協作思維,保障在校學習氛圍,盡可能避免和解決部分校園冷暴力問題。
三、家校合作模式引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開展思路
(一)家校溝通渠道建設
在家校合作模式中,首要任務是構建良好的家校溝通渠道,教師和家長要積極、密切地進行交流,保障學生各方面發展訊息能夠得到有效、及時的交互,確保家校合作模式的開展有效性及心理健康引導教育的成效。家校溝通橋梁的構建可以參考目前電商發展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開展家長會、座談會,線上通過網絡聊天工具進行溝通和交流。
(二)家校互動模式構建
家校合作不僅僅是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必須讓學生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形成良好的參與意識,避免學生對家校合作模式產生抗拒心理。構建互動模式時,需要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直接參與互動活動的制定。要及時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互動活動建設,讓孩子和父母共同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融洽學校、家庭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加強家庭與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紐帶,例如開展家庭合作手工比賽、家庭趣味運動會等。
(三)家校合作制度建設
在家校合作模式的開展中,需要構建起良好的制度體系,只有良好的制度才能保障家校合作模式的有效開展。制度的建設需要從三方面著手,首先是學生,其次是家庭和學校。對于學生而言,要對其行為進行規范,并且明確在校在家期間學校與家長各自的職責。對于家庭來說,擺脫過去全權交給學校、交給老師的模式,真正用心承擔起孩子在家的教育與監督職責;對于學校而言,與家長和孩子雙向溝通,及時向家長詢問孩子在家的表現,與在校表現相結合,建立完善的評價體制,把握孩子成長過程中問題的實質,幫助其更健康地成長。在制度建設的時候,做好權責的分工十分重要,明確規定家校合作中家長的任務,保障家長能夠認真貫徹和履行家校合作的相關活動內容。
四、家校合作模式中引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建議
(一)利用互聯網構建家校溝通渠道
目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為家校溝通渠道構建提供了充足的便利。家校溝通渠道的構建可以利用微信、QQ、飛信等溝通軟件進行家校協作,還可以構建微信群讓家長們直接反饋學生的問題并集中溝通和討論。為保障家校溝通的有序性與和諧性,可以讓家長們成立家長溝通小組和家長小班長,讓其負責家長方面的問題的處理和匯總。此外,家校合作還可以創建家校互動平臺,設置學生端、家長端、教師端三個端口,讓學生心理訊息問題的交流和溝通更加清晰和便捷,同時,讓學生參與其中,實現家校生三方溝通,保障家校溝通的開展。
(二)充分利用家校常見資源開展互動活動
家校合作模式不僅僅在于溝通,前文已經論述了。家校互動活動的開展尤為重要,可以圍繞學生的心理發展脈絡進行。例如,小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家校互動模式可以開展“尋找生活中的奇妙小物品”,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物品的尋找和功能的探索,然后教師負責審批和評比,在評比結束后,教師出具評比成績和分數,并讓家長對教師的評比結果進行復評,得到最終結果。再如,學??梢园才砰_展“家務小能手”主題活動,鼓勵孩子回家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好,家長負責監督,進行活動拍照和分享,最終評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和家長,給予一定表揚和獎勵。在這樣類似的活動開展中,學生的溝通能力得到了增強,家庭-學生-家長三方的關系通過活動緊密連接,家長與老師有了交流,家長們之間也多了更多交流,更重要的是,通過目的性比較強的主題活動,可以定向增強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家務、關懷等。
(三)充分利用家校資源構建家校心理引導小組
家校合作模式關注學生心理發展,首要任務是讓家庭成員也了解和參與到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中。因此,學校可以先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主題講座,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們了解到心理健康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然后組織家長和學校溝通創設家校學生心理引導小組,讓家長們和教師們共同關注和引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的工作壓力得到緩解,家長在了解其他孩子心理問題的同時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引導和教育。
(四)開展心理小站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困難
一些孩子在校期間與同學、老師相處不愉快,但是他可能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其中就包括憤怒。憤怒不是壞事情,但是壓抑憤怒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比較大的傷害。讓孩子學會表達憤怒,表達出自己對于某些事物的不理解,表達出自己在校學習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困難,在家里和家長又有什么矛盾,有什么沖突。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部分孩子不知道或者不好意思講出來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個時候學校就可以專門建立一個“心理小站”,門口可以掛上一個心理郵箱,就像《解憂雜貨店》里的郵箱一樣,孩子會多一個可以傾訴的窗口。這些信件由專門負責心理的老師閱讀、回復,有問題可以反饋給家長,約著全家進行心理談話。這樣才能深入實現家校配合,共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
五、結語
本文就小學生心理健康引導的重要性和家校合作促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開展進行論述和分析。通過本文研究可以了解到,小學階段心理教育對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并且小學階段心理教育與家校合作模式開展的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本文的研究和論述能夠為我國小學生家校合作模式的開展及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同時,讓更多的研究學者和教育領域專家關注和參與到這一研究項目之中,推動其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秀玲.關于家校合作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討[J].學周刊,2018(31):156-157.
[2]汪堂慧.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2):53-55.
[3]鞏蓮蓮,謝少權.家校合作培養小學生健康體育行為的策略研究[J].運動,2018(14):59-60.
[4]于曉丹.小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