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稠油開采中后期,油稠、地層壓力低,地下含水高,常規的降粘助排劑效果不理想,研制了新型高效稠油助產添加劑,該劑由多種新型表面活性劑,固體氣源藥劑、復合催化劑等組成。具有較好的稠油降粘性能及解堵效果,能夠迅速補充地層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該稠油添加劑的助產效率。適用常規稠油開采及特稠油注汽開采。現場應用效果顯著,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降粘;延長檢泵周期
概述
目前,錦州油田稠油開采均到高輪次、低效開采階段。蒸汽吞吐吞吐效果越來越差,開采成本高,經濟效益低,已經嚴重制約油田的長期發展。在總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得出造成蒸汽吞吐效果越來越差的主要原因有:注汽前沿熱/冷傷害,近井地帶重質成分滯留、吸附,乳液堵塞傷害,水敏傷害,地層鹽敏傷害。
新型解堵降粘技術是從分析蒸汽吞吐過程中對儲層造成的傷害原因、傷害類型及傷害程度的基礎上,同時又滿足儲層配伍性要求而研制開發的一種新型的蒸汽吞吐井高效冷采復產劑。主要目的是解除多輪注汽過程中對儲層造成的各種傷害,并借助新的自生氣工藝,提高地層能量、降低原油粘度、恢復高輪次低效吞吐井產能,延長周期時間,提高有效開采輪次。
技術原理
新型解堵降粘技術是通過對稠油高輪次吞吐階段油層傷害原因、類型、程度分析,得出造成高輪次吞吐井產能下降快、吞吐效果差、投入產出比低的根本原因。利用稠油降粘技術、低溫自生氣增能技術、綜合解堵技術達到解除高輪次吞吐階段油層各種傷害,充分挖潛低滲透層產能、迅速補充地層能量,大幅度提高回采水率、降低稠油粘度,減小稠油流動阻力,最大限度采出地層流體,提高吞吐效果,增加經濟開采輪次,實現稠油高輪次吞吐階段增產目的。
工藝上首先向油層注入A液(含固體氣源、活性劑、助排劑等),先注入的A液優先進入高滲(虧空)層,其次注入B液(含有復合催化劑、稠油降粘劑、低碳酸解堵劑、轉向劑、滲透分散劑等),B液在高滲(虧空)層中與A液接觸立即發生劇烈反應,產生大量CO2氣體,使得反應空間壓力迅速升高,阻礙后續流體的進入,增加油層能量同時起到較好的暫堵效果,使大量的B液更好地進入“目的層”、“傷害部位”,最大限度地解除油層傷害,恢復油井產能。同時,降粘劑對低滲透層稠油、滯留吸附的重質油具有較好的降粘效果,大幅度減小油水混合物流動阻力,從而采出低滲透層流體(油水混合物)。上述反應在氣體產生過程中,由于氣體的“脹”、“穿”、“滲”等作用,誘發非動用油藏,促進油層流體連通;易溶于油層原油的混合氣體,使原油膨脹,粘度降低。此外,反應過程中產生一種防乳破乳表面活性劑,可以防止液鎖、水鎖、乳液傷害,改變巖石表面的潤濕性,使親油變為親水,能有效地剝離巖石表面的油膜,大幅度降低地層流體流動阻力。
施工工藝
1、利用原生產管柱或注汽管柱注入A劑,使A劑優先進入高滲層
2、注入B劑。B劑在高滲(虧空)層中與大量的A劑接觸立即發生劇烈反應,產生氣體,使得反應空間壓力迅速升高,阻礙后續流體的進入,起到較好的暫堵效果,使下一環節注入的藥劑更好地進入“目的”層
3、注入擴散轉向型冷采復產劑。目的是清洗地層,使巖石呈水潤濕,同時使已經乳化的乳液進一步乳化,形成微乳液,從而解除注汽井乳液堵塞
4、注入溶蝕型冷采復產劑。目的是溶解瀝青質、膠質、蠟等有機質,降低原油粘度,進一步清洗地層,使酸液與地層巖石充分接觸溶蝕巖石骨架,提高地層滲透率,解除注汽井熱/冷傷害
5、注入穩定處理、增能型冷采復產劑。目的是增加地層能量,處理地層,穩定地層粘土礦物,解除地層水敏、鹽敏傷害
6、關井反應48小時開井投產。
現場應用
錦8-36-293井,措施前日產油3.6t,日產液12m3、含水70%。措施后日產油4.7t,日產液13.5m3,含水68%。日增油1.1t,累計增油175t。措施見到一定效果。
結論
通過分析現場試驗效果,結合該技術的特點,認為新型稠油降粘技術對于解除注汽過程中對地層造成的各種傷害、提高地層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延長周期時間具有較好效果。
新型稠油降粘技術適用范圍廣,對于常規稠油冷采、注汽無效井及注汽前注入都能提高油井生產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爭光. 稠油降粘開采方法研究 [J]. 科技資訊. 2009(02)
[2]陳玉祥,王霞,潘成松,劉多榮. 表面活性劑在稠油降粘中的應用 [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1)
[3]孟科全,唐曉東,鄒雯炆,崔盈賢. 稠油降粘技術研究進展 [J]. 天然氣與石油. 2009(03)
[4]吳旭,喬英杰,王世虎,孫克己,徐曉慧,孫晉紅,王金本. 新型聚合物降粘劑稠油降粘效果的研究 [J]. 應用化工. 2009(08)
作者簡介:薛明,1980年出生,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現從事三次采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工作。
(作者單位:遼河油田分公司錦州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