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煒煒 曾曉冬 洪奕軒 蔡新輝
摘要:本文先通過介紹水質的評價標準、評價因子和評價方法,使人們對水環污染有一定的了解,而后進一步介紹小流域水環境污染原分析,以及整治措施,提高人們對小流域水環境的認識。
關鍵詞:小流域;水環境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措施
當前,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河流水污染程度日益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1水質的評價標準、評價因子和評價方法
小流域在水利上通常指面積小于50 k㎡或河道基本上是在一個縣屬范圍內的流域[1]。通過治理好小流域水環境,對改善水質、促進水環境的良性循環具有一定意義。目前,在標準方面,我國制定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2],以防治水污染,保護地表水質量,保障人類健康,維護良好的生態系統。根據地表水區域的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照功能依次分為五類,不同功能類別執行相應類別的標準值,如表1所示。
水質評價因子采取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總磷(以P計)等作為評價因子。該評價方法采用單因素法,將各斷面不同時期各評價因子的算術平均值與評價標準值進行比較,確定各因子的水質類別,最高類別為斷面不同時期的綜合水質類別,以三類地表水標準值作為水體是否超標的判斷值。
2污染源分析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間分布方式,將小流域污染源分為點源、線源和農業面源三大類。
2.1點源污染
在小流域里,各城鎮的生活污水由于排水收集系統不完善,污水無法得到100%的收集與處理。各村莊也普遍缺少相應的處理措施,污水與雨水混合排入道路邊溝并進入溪流中,對水體產生了一定的污染。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脂肪、尿素、氨氮等有機物和大量病原微生物,主要危害有水體富營養化、惡臭等。此外,一些環保意識比較薄弱的企業,存在排污不達標、甚至偷排等現象,雖然不同行業的企業排放的污染物不同,如造紙工業廢水中含有硫酸鹽紙漿廢水和亞硫酸鹽紙漿廢水兩種,電鍍工業行業廢水則含有大量金屬離子,但是都起到了污染水體的作用。就氨氮和總磷排放量而言,畜禽業高于工業。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調查的動態更新數據,2010年畜禽業主要水污染物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是當年[工業污染源排放量的3.23倍[3]。
2.2線源污染
一個小流域中存在著眾多的納污支流,受污染的支流可以看作線源污染,支流里的污染物質來源除了上述點源污染之外,還來自于以下方面。大部分農村環境衛生治理設施配套不足,垃圾收集和清運系統不夠完善,生活垃圾無序堆放或隨意傾倒入河,造成大量白色垃圾,垃圾流失、分解污染河道水質。非法采洗沙、開礦(鐵礦、煤礦、石灰礦等)、棄渣、尾沙隨意傾倒,以及山地開發,過度破壞地表植被,人為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中氮素的輸出以可溶態氮為主,磷素的輸出以泥沙結合態磷為主,從而污染了水體[4]。
2.3農業面源污染
小流域內分布著眾多的農田,土壤氮磷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人類對土地的利用。人類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活動,改變了土壤的質地、成分,改變了地表的植被覆蓋,改變了影響徑流匯集的地形特征,其結果是改變了流域的水文和侵蝕過程,加劇水土流失和養分流失。人類在利用土地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農藥、化肥和畜禽廢棄物,在沒有采取相應措施下帶來了氮磷以及其它方面的環境污染,表現為增加了環境污染負荷、湖泊的富營養化和土地生產力的下降。
3整治措施
3.1全面覆蓋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與處理
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與處理達標排放是改善小流域水質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工作。通過污水管網的建設,生活污水將被統一收集進行脫氮除磷,沒有處理設施的地區,應當修建污水處理站。在處理工藝上,應當充分考慮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因地制宜采用投資省、能耗低、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效果好的工藝。
3.2做好居民生活垃圾收集與處理
生活垃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廢棄物,在條件允許下,采取分類處置,有利于保護環境和資源回收。但由于各種原因,自提倡以來,能推行并落實垃圾分類收集的地方很少。考慮到現實情況,對于農村來說,目前,還只能采用混合收集的處置方案,垃圾的收集與轉運處置可采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科學方案。在下一步任務中,應當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垃圾分類收集與處理的認識,并落實好垃圾收集和處理工作。
3.3建設生態護岸
在小流域里,部分河道護岸破損,防洪標準偏低,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泥沙在河床淤積,河床會變淺且滲水能力降低。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人們希望在保護邊坡的同時恢復生態,生態護岸是唯一的選擇。生態護岸是以現代生態學原理作指導,不再采取過去的硬化處理(防洪除外),而是利用原生態的土壤,靠自然生長或人工種植一些植物,在坡面構建一個具有生長能力的功能系統,通過生態系統的自支撐、自組織與自我修復等功能來實現邊坡的抗沖刷、抗滑動、邊坡加固以及生態恢復,以達到減少水土流失、維持生態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目的。
3.4河道清淤
河道淤積不僅會影響防洪、排澇等各項功能的正常發揮,還會影響水質,因此有必要對河道進行清淤,使河道恢復正常生態功能。河道清淤是將多年沉積于河道中的黑臭污泥清除掉,防止有機污泥厭氧發酵,污染水體,同時對河床進行適度硬化(粘土夯實)處理。對于坡度較大河段(坡度>0.1%),可在床底鋪設一些大塊礫石,增加水流的紊動性,提高河水的復氧能力,增加溶解氧含量,防止厭氧過程發生,從而凈化水質,改善居住環境。
3.5加強監管力度,強化公眾監督
水環境是一種典型的公共用品,當市場出現失靈時,這時候就需要政府干預。當地環保部門要對企業加強監管力度,全面排查流域內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和工廠,對未進人統一排污管網的單位進行限期整治,同時加強巡查力度,狠抓偷排、漏排。另一方面要強化公眾監管,建立和建全公眾參與機制,充分發揮民眾的自覺性、積極性,從而制止、抵制污染行為,凸顯公眾的力量。
參考文獻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6%B5%81%E5%9F%9F/6211744?fr=aladdin百度百科.小流域[OL].
[2]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S].2008.
[3]王振興,許振成,諶建宇等.畜禽養殖業氨氮總量控制減排技術評估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39(3):51-58.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