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兵
摘要:中國商會起源于清末,即由商人和工匠建立的早期組織,以互相幫助,維護同行業的利益。伴隨經濟的發展,經歷了歷史朝代變遷和社會風云變幻的商會組織延續下來,并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民間組織。文章首先簡單介紹了商會和商會組織結構;其次,闡述了商會組織的意義和功能,分析了商會治理的新分析框架;最后,中國商會新分析框架的應用。
關鍵詞:商會;商會組織;新分析框架
一、商會和商會組織結構介紹
(一)商會介紹。商會,也被稱為商會組織,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旨在保護行業中組織,團體和自由職業者的利益。今天的社會有很多種商會。它旨在加強同行業企業之間的關系,溝通企業與政府的關系,并進行協調行業利益,組織行業內的活動會議,維護會員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業的發展。商會具有民間性、互益性、法人性和非營利性的特點。
(二)商會組織結構介紹。商會的組織結構是指商會成員通過民主選舉形成的結構體系,商會成員在權力和責任方面管理其工作和責任。商會的組織結構決定了商會的所有權,控制權和各種權利的關系。理想的商會組織結構應具備規范化、民主化的特點,同時不完全依附于政府。
二、商會組織的意義和功能
(一)商會組織的意義。就拿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來說,自它成立以來,不斷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活動,如促進對外貿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利用外資;促進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貿發展;加強中國與世界人民的溝通與互動;引領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并開展非常多的國際經濟貿易活動,響應國家政策支持外貿企業參加國際經濟貿易技術交流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商會在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經濟環境中資源的優化配置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商會更好地維護了行業的共同利益,為行業的穩定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商會的存在作為政府職能工作的補充,它既不存在政府體質問題的困擾,又能靈活地服務于會員企業,它為會員企業在市場竟爭中提供助力,協助其走向成功。
(二)商會組織的功能。從某種意義上說,商會介于政府和市場之間,起著協調作用。首先,在沒有政府政策的情況下,商會在穩定社會和經濟秩序方面發揮作用;在傳統的社會管理體制下,由于政府過度干預,市場中各實體,企業和政府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而商會通過利益協調來弱化他們之間的矛盾,穩定了社會秩序。其次,商會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社會服務,如及時提供經濟信息,解決商會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組織和協調商會成員之間的商業活動,并協調市場價格。同時,在政府的指導下,商會可以公平地規范勞動關系,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勞動關系建設。
三、商會治理的新分析框架
商會治理框架模式表現為:行業企業一會員企業一商會一政府。在這個框架模式中,行業企業以會員形式加入商會,商會從企業獲得資金技持和人力資源支持,反過來,商會提供經濟活動,以支持和維護工業企業的權益。
與此同時,政府對商會的支持是通過提供撥款,補貼和政府項目資金來實現的。因此政府肩負著對商會實施監督的權利,商會為政府提供相應的具有公共性質的服務,因此,商會集團有一定程度的宣傳。隨著商會組織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規模的擴大,商會的治理逐漸變得制度化和市場化。
商會的治理結構基于商會的組織結構。將商會的會費和企業政府損贈的項目資金做好公平民主的分配。商會治理結構治理模式表現為:工業企業(公司捐款和公司損失的企業費用)一成員公司(保留剩余索取權,剩余控制權,保留委托權力)一大會一政府(部分權利轉移,政府監督和管理>o具體的治理模式一般是會員可以在剩余的所有權控制下監督商會理事會,并將此權利委托給監事會。作為這些基金的受益者,會員公司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享受商會提供的“俱樂部式”服務。商會根據規則使用政府提供的贈款,政府項目資金和政策補貼。其他權利,例如剩余索取權,是向公眾或其他一些團體提供的,但保留了對商會的一些委托權和財務和行政監督。
四、中國商會新分析框架的應用
(一)建立與商會有關的法律法規,將其納人法制軌道,同時建立監督機制。商會的運行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我國只有在1998年發布過《社團登記管理條例》,之后再沒有過與商會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頒布。因缺少法律法規對商會性質、職能及功能的約束,使得商會無法在健全的法律體系支持下正常運行,也就無法保障會員企業的正常利益,使得商會的存在象雞肋一樣。因此,制定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規勢在必行,同時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
(二)加強商會組織基礎設施建設。商會組織要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商會內部管理與控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時引進高素質管理人才,并對人員不定期進行培訓,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及行業服務標準。加強與社會其他組織的聯系,實施跨行業,跨區域合作,互通有無信息互補,達到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加強商會的服務功能。商會建立的初忠就是服務于會員企業,在不忘初忠,砥礪前行時時刻記得加強內功修養,即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及使服務內容多樣化,在不斷改善服務質量增加服務項目的同時,更好的滿足會員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會員對商會的忠誠度,商會也會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
(四)引入國際先進的商會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模式。經濟全球一體化時代背景下,伴隨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商會組織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企業需求的變化不斷地調整服務內容和范圍。國際先進的商會管理模式和理念只要適合本土經濟的發展都是可以借鑒的。同時,在信息化時代下,在商會規模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引入信息化管理可以使管理流程化,更好的服務于會員企業。
參考文獻
[1]郁建興,宋曉清.商會組織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及其應用[J].中國行政管理,2009(04):59-64.
[2]酈趙偉.商會組織治理的新分析框架及其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1(0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