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伴隨時代的發展,我國大學生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傳統管理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如何改進與優化管理方式成為高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課題。其中,輔導員對心理學知識的積極應用,能夠有效改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管理工作的高效、順利進行。
關鍵詞:大學生管理;心理學應用;方法要求
在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學生管理始終處于最為重要的位置。輔導員作為直接管理者和組織者,發揮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當今的大學生群體呈現出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個性鮮明的綜合特點,但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心理成熟,心理健康問題時有發生,嚴重者甚至走向極端,這為高校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
一 心理學應用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意義和作用
(一)能夠促進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成長
心理學知識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心理學能夠幫助人們對自身幸福感產生積極的關注,對周圍環境形成理性思考與客觀的態度,能夠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大學生群體屬于年輕一代的佼佼者,他們知識儲備豐富,專業技能熟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但是,一些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認知上的偏差,沒能形成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嚴重者甚至危害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因此,作為直接管理人的輔導員老師必須高度重視健康心理培育工作,積極改進創新管理方法,引入現代化心理學知識進行實際管理,以促進大學生群體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能夠優化輔導員管理工作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輔導員管理工作則是研究當前環境下大學生的外在表現及內在思想動態的工作,雙方在本質上具有密切的聯系。輔導員在日常管理中積極應用心理學知識能夠有效提高自身工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能夠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發展與人格的健全完善;能夠盡最大努力優化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手段,積極適應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能夠明確區分學生個體的個性差異,從而根據他們獨特的認知方向、性格需求及人格形成等進行針對性很強的指導與幫助,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 輔導員管理工作中心理學應用的方法和要求
(一)不斷提高輔導員心理學知識的應用水平
輔導員老師要積極參加心理學知識學習與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將所學心理學知識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進行有效應用,促使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輔導員教師在熟練掌握了系統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以后,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隨之提高,就能夠準確識別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健康程度,對存在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和幫助,使那些發生了心理問題的學生最終回歸到健康狀態。
(二)應用心理學知識優化學生管理工作方法
心理學知識應用在咨詢活動時以來訪者為中心,應用到學生管理工作中時以學生為中心。輔導員教師必須在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及時轉變管理思路和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理解尊重、接納支持的態度開展工作,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中積極巧妙地融入心理輔導手段,創設一種開放而和諧的成長環境,促使學生消除潛在的緊張戒備狀態,樂于接受輔導員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促使他們綜合心理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心理健康程度逐步走向成熟。
(三)通過個案法和談話法的結合強化管理效果
高校輔導員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的主要工作就是班級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而心理咨詢服務就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輔導員老師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個案工作法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的放矢地提供教育和幫助。還可以通過談話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內在需求,深入學生內心,讓他們感受到愛和尊重,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以上兩種工作方法具有相同的工作要求,那就是必須踐行心理學上的“共情”技巧:學生感受到自己被無條件地接納和關愛,才會樂于接受、配合輔導員的引導管理。
(四)通過多種活動激發學生的情緒管理意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程度與其所處的具體環境息息相關,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性格與認知的形成。那些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大都具有自我封閉、不愛交際的性格特征,缺乏合適的情感宣泄途徑。
總而言之,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對于高校的發展和學生個體的成長都具有積極而重大的意義,心理學知識的應用能夠促進輔導員綜合素質及管理能力的提高,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發育,推動輔導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高校管理工作中應當積極引入心理學知識理論,促使管理工作高效良性運行,開創學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余開華,程瑩.共情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2]佟自光.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內涵的創新性思路[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
[3]王巖.高校輔導員與心理咨詢師的角色矛盾及應對策略[J].河南教育(高教),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