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幼兒教師要把當地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獨特的文化引進教育內容,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之情,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礎。開發本土化教材,實施本土化教育愈來愈受到社會的重視。于是我們結合四月份活動主題和洛陽正在舉行的牡丹花會,重點讓幼兒在建構區構建“洛陽一角”,并讓其他區角活動對其進行積極配合。將特色元素融入區域活動中,促進了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建構區;主題活動;地方特色
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更加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幼兒教師把當地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獨特的文化引進教育內容,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之情,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礎。開發本土化教材,實施本土化教育愈來愈受到社會的重視。于是我們結合四月份活動主題和洛陽正在舉行的牡丹花會,重點讓幼兒在建構區構建“美麗的洛陽”,并讓其他區角活動對其進行積極配合。將特色元素融入區域活動中,促進了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
一 主題活動與地方特色相融合,在區角活動中滿足幼兒的需要
建構區是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地充分利用幼兒園活動的空間為幼兒創設的學習、游戲和自由活動的一個區角。建構區可以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建構區活動是集體教育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在主題活動和地方特色元素的滲透下,建構區活動誘發了孩子們的積極行為,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及幼兒的探索,幼兒感知到了特色區域活動中的樂趣。孩子們不僅能夠有序地搭建和收拾,而且能結合自己生活進行搭建。主題活動與地方特色相融合在區角活動中滿足了幼兒的需要。
二 教師挖掘主題活動和地方特色有關的教育價值
主題活動“大樹和小花”是有關環境美化的,該活動結合本土洛陽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將百花盛開、游客眾多等特點融入幼兒的區域游戲中,有目的、有層次地在建構游戲中逐步建構起“美麗的洛陽”。
建構游戲可以體現孩子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興趣的提升,也可以體現老師積極樂觀的教育觀。將建構游戲與主題活動和因地制宜的取材相融合,更加地貼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使建構游戲生活化。
案例:
1新材料的投入
四月份,我們的主題活動是大樹和小花,四月又正值我們洛陽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我園根據建構教材并結合地方特色,為孩子創造條件,請孩子們思索如何讓外來的游客喜歡我們的家鄉洛陽。我們一邊討論一邊在建構區和其他的區角里實施相關活動。
第一次搭建。孩子們在搭建立交橋時,運用了圓柱形做橋墩,可是在搭建中出現了圓柱形積木不夠的問題,怎么辦?劉晨陽小朋友發現可以用飲料瓶來代替(后來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飲料瓶里裝上水更加穩),在搭建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搭建不同的立交橋。立交橋搭建好了,孩子們發現有了立交橋沒有小汽車,于是劉晨陽小朋友說:“王老師,沒有汽車游客怎么來呀?”于是我們就投放各種小汽車。
2聯系自己的生活,豐富建構區的內容
第三次搭建。我的重點還是引導孩子聯系生活,看到孩子們很快將立交橋和馬路建好了,看著孩子們忙碌著,張之怡小朋友正在用三角形的積木圍成一個長方形的場地,我悄悄地蹲下來問她:“你搭建的是什么地方呀?”她說:“游客來了一定都開著車,我正在搭建一個停車場。”我說:“你知道停車場的標志嗎?”她說:“是P?!蔽野凳舅梢宰鲆粋€停車的標志牌。劉晨陽小朋友正在用長方形的積木和奶箱在馬路邊搭建高層的建筑物,我也悄悄地蹲下來問他:“你搭建的是什么呀?”他馬上這指著告訴我說:“這一棟高一點的是賓館,是讓游客住宿的地方,另一棟是前門烤鴨,游客吃飯的地方?!痹倏匆豢赐鯁葱∨笥岩苍诿β抵?,看她只用了兩塊長方形的積木,將它立在了高樓的旁邊,我問她搭的是什么?她笑著說:“是公共廁所?!?/p>
三 主題活動與地方特色相融合,實施本土化游戲
因地制宜地取材,聯系幼兒的日常生活,將其融入孩子們的建構區活動,可以增強孩子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增長孩子們的見識,同時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因地制宜地取材、關注本土文化的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也充分認識到要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他們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之情,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礎。
就這樣我們結合主題活動和因地制宜的取材,引導幼兒在建構區里搭建起了“我的家鄉—洛陽”的一角。
參考文獻:
[1]秦元東,王春燕.幼兒園區域活動新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吳庚.幼兒園活動區的設置與指導[M].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