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教育的國際化也成了當今趨勢,因此,要想培養出能夠順應潮流的有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高校也需要使其專業與國際接軌。作為高等教育教學的基礎的公共英語課程,也是學生總體學習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都可以通過英語語言教學來培養。如何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提高公共英語教學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公共英語;語境創設;文化了解;綜合教學
前言
在這個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外語學習成為了個人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英語作為被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成為了學校的一門基礎課程,即使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也需要學習和了解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公共英語教學應以人為本,結合專業需求,使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特別是相關專業領域的口語和文字交流能力,因此英語課程的設計應滿足學生在專業方面的需求,英語教學應結合語境創設與文化滲透兩方面出發,同時采用綜合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語境創設
語言學習的語境也叫做“情景語境”,這個詞是由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 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的,意思是使用語言時所處的實際環境,這個環境既包括語言上下文所創設出的環境也包括語言之外的環境。換句話說,語境就是具體語言形成時所處的環境和所創設出的虛擬情境。我們在這里所討論的語境就是英語語言的使用環境,語境的創設包括情景語境的創設和文化語境的引入。
語境創設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與實際生活及工作場景相似的交流情景啟發學生應用語言的靈感,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對課堂教授的知識做出適當反應。這其中,重點就在于與實際生活及工作場景相似這個關鍵點。只有與實際生活及工作場景相似的語境創設,才能激發學生興趣帶動他們積極投入語境中,并運用相關英語知識進行交流,讓學生不自覺地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英語教學中學習新詞匯這一環節可以實踐語境創設。一般來說我們的教材中都有專為教授目標字詞而設計的句段和練習題,這種語境被稱為教學語境,一般以句子的形式出現,句子結構相對簡單,但語境與實際應用場景聯系緊密,主要用來督促學生掌握新的詞匯并學會如何使用它們。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和充分的背景知識后,詞匯教學可以從教學語境進入到自然語境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提示推測目標詞匯或短語的意思,從而迅速而有效地擴大詞匯量。例如,在《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的第五單元課文中有這樣一段:
“Driving a car or using electricity is not wrong. We just have to be smart about it. Some people use less energy by carpooling. For example, four people can ride together in one car instead of driving four cars to work. Why not try to do something to help make the planet a better place?”
這其中“carpooling”一詞,讓同學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因為大家都認識“car”是汽車,“pool”是池子,但是放在一起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這時,我們就可以告訴學生根據上下文來推測,因為接下來的一句話說:“例如,四個人可以坐一輛車去上班,而不是開四輛車?!庇纱宋覀兛梢酝茢喑觥癱arpooling”是“拼車”的意思。
英語語言生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和媒介來創設豐富的語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主動性。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在課堂導入的部分播放國外的英文原著音頻,使學生不僅能領略英文原聲的魅力,還能夠了解和掌握一些經典名著,也可以播放名人演講的英文原聲視頻或音頻,還可以以動聽的英文歌來給課堂開場。例如,第一單元一般是和見面打招呼有關的主題,可以用Adele的《Hello》這首歌來引入。因為這些熱身部分的語境創設是與即將進行的學習內容相關的,所以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中。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英語教學也就不再“推而不動”了,也才有可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文化了解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傳遞和傳播,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英語語言的學習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語法學習,不再是應試為目的的,而是以實際交流和交際為目的。所以作為教師需要教授學生的一項重要知識就是語言的文化背景,因為只有了解了所使用語言國家的文化,同時理解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之后,我們才能夠自由而且恰當地使用英語這種語言,同時減少甚至避免一些語言之間或者文化之間的誤解甚至不愉快事件的發生。
我們的教材中已經有了許多與英語文化題材有關的課文和材料練習,教材中的相關資源可以用來導入西方文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是首要的也是重要的資源和方式。例如在表達感謝和道歉主題單元中,仿寫感謝信這個練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在西方文化中,受邀到別人家做客后,應該用寫信或發郵件等形式來感謝對方的款待。教師將需要與文化相關的內容和學生即將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密切聯系起來,在教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綜合教學
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課堂英語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需要按照教育部和學校的要求研習當前的教學和課程改革方向,加強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重視備課的實際效果。因為英語語言學習是與實際英語語言應用環境緊密相連的,教師備課時不能僅限于教材,應當結合當今時事來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時事,從而提高課堂英語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環節,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地實施英語語言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從課堂的導入到新知識的教授,再到鞏固練習和總結復習,實現有序高效的狀態和效果。同時,我們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狀態來靈活掌握進度和安排恰當的環節,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最后,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各種教學媒介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綜合能力。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早已過時,現在的英語課堂鼓勵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一些與學生實際情況聯系緊密的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采用完成任務的方式,集體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最大程度上體會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能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結語
以上是本人根據“英語教學法”的有關原則,結合本人在我校公共英語教學實踐的有限經驗,歸納總結出的有利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一些建議。在實際英語教學中,許多英語教師一直在探索使用各種有利于學生掌握語言的方式方法來設計課堂的。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教學的需要以及當今國際化的主題采用相應的綜合教學方法,使其更有效地使其服務我校的公共英語教學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Nida, Eugene A. 《語言與文化》 [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32-36
[2] 張瑞華, 陳建生. 語境的性質對詞匯記憶的影響作用[J]. 基礎教育外語研究,2003(04):16
[3] 胡文仲. 《文化和交際》[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4.
[4] 宋飛. 文化背景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 《外語教學》, 1998年第2期: 92
[5] 李庭芳. 英語教學法[M]. 北京: 高等教學出版社, 2002.
[6] 王琳琳. 《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第四版)[M]. 北京: 高等教學出版社, 2014: 111.
作者簡介:
李姝(1988- ),女,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公共英語課程的教授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