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塑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種真誠的舉動。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的心,必然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而現在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過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長輩、老師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在他們眼中都成了理所當然的,沒有一顆會感恩的心,因此,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具有感恩心是社會對他們的希望和要求,只有從小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感悟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已成了一個重要課題,下面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當前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如今的子女,“放在手里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對孩子們百依百順。父母對孩子的嬌慣滋長了孩子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記得有年高考的看圖作文是:每次吃飯時,媽媽總是把一條魚的魚肉夾給孩子吃,自己總是吃魚尾巴。后來,媽媽老了,孩子長大了,可孩子吃飯時,自己依然是吃魚肉,而把魚尾巴夾給媽媽吃,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小時侯就知道,媽媽喜歡吃魚尾巴。”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認為自己的任何行為都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從小缺乏感恩教育的體現。
(二)學校教育缺乏正確的引導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智力教育,缺乏對孩子們人格的正確引導。在孩子們的心里,分數依然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對自己的父母、師長卻不懂得感恩。一位教育家說:“孩子變得冷漠與自私,是家庭、學校、社會感恩文化長久缺失造成的,我們現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們要找回它們,不僅要從學前教育開始,通過情感心理的發展和培養逐步潛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多方的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社會環境對感恩教育的影響
現在許多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卻對他們所崇拜的影視明星的生日、血型、愛好等了如指掌。他們對父母的辛勞一無所知,吃、穿、用都要名牌,要貴的,一味地追求奢華,虛榮心很強。
當父母無法滿足孩子們的虛榮心時,有的孩子就對父母發脾氣,甚至仇恨自己的父母。
孩子們不懂得感恩,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勢在必行。所以,感恩教育中,我們必須使家庭、社會、學校三者聯動起來,讓教育形成合力,要讓學生懂得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老師的授業解惑之情,回報國家的培養之愛。
二、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實施感恩教育
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感恩教育的渠道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切準感恩教育的“滲透點”,及時把握“滲透時機”,嚴格的掌握“滲透度”,緊扣教材自然而然地滲透,讓學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感恩教育,卻受到深刻的感恩教育;例如在古詩《游子吟》的學習中認識母愛的偉大,懂得去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狼牙山五壯士》中感知英烈的愛國之心,民族氣概。一珍惜孩子愛的表達,中華民族是個感恩的民族,自古就有“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羊羔跪乳,烏鴉反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優良傳統。很多時候,孩子沒有感恩之心,是因為父母在生活中對他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沒要求他對父母付出感恩。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二)樹立感恩榜樣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因此,家長必須做好感恩榜樣。在生活中家長對父母、長輩盡孝道,比如照顧父母、幫父母做一些生活瑣事,盡可能讓孩子看到,受到影響。教師的人格魅力很重要,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這些人格基礎,教師的教學就不會產生任何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典型事例來感染學生,為他們樹立榜樣,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家長、老師及其他人為他們付出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讓他們知道喲啊感恩給予他們生命的父母,交給他們知識的老師及幫助過、關心過自己的人。作為老師,在平時生活中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對學生的幫助教師要及時表示感謝,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知道感恩,明白感恩是做人的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在洋溢著濃濃的感恩氛圍中成長,從而培育一顆感恩的心。
(三)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無論在家中還是學校,感恩教育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孩子搭建實踐舞臺,交給孩子感恩的方法把感恩落實到生活中去。
1.利用少先隊員陣地開展感恩教育
為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可在學校的少先隊活動中,在各班級開展愛國主義活動,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紅領巾廣播站等進行“感恩教育”宣傳活動,渲染活動氛圍。利用晨會升旗儀式,精心準備每一周的國旗下講話,通過升旗儀式,讓學生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學生的感恩儀式逐漸增強。
2.利用各種節日開展感恩教育
各種節日是感恩教育的良好載體。
3.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
感恩教育重在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學校要認真組織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深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在主題活動中,通過小品表演、辯論賽、演講比賽、主題討論等活動,讓孩子體會到什么是“恩”,那些人、事、物景是需要我們感謝和感激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講述自己的不同的經歷,讓學生從中明白道理,學會感恩。
(四)長期堅持不懈,將感恩教育進行到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系統工程,讓學生學會感恩,不是一朝一夕或通過一個活動就能達到的目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斷的進行感恩教育,通過不斷的進行教育,并以各種活動為平臺,學生就能識恩,知恩,進行報恩,施恩,培養一個個懂得感恩的學生,一種莫大的成就感就會讓教師滿懷欣喜。
“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潛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一旦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必將在他日開花結果,在教育工作中,“感恩教育”是永恒的話題。人人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相信生活就會更加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