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影娟
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江澤民主席曾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為培養合格的新世紀人才,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景,調控教學進程,充分讓學生自主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初步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力量的源泉,學習的動力。啟發和激勵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和創新愿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前提。創新意識要從小培養,求知欲要早期激發,以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自己的智力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努力為學生積極思維創造條件,以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如在教“角的畫法”時,學生已學會了用量角器畫角,此時我提出不用量角器,只用一副三角尺,要求學生畫出15°、75°、105°、150°的角,讓他們思考怎樣畫?同學們都很有興趣,擺弄著三角尺,經過小組合作交流,他們很快就知道利用三角尺的特殊角,通過“加、減”的方法來畫角。又如:給學生一張長方形的紙,要求他們折出45°、135°、150°的角。同學們通過思考、動手實踐,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當學生創造性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后,不僅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油然而生,而且把新學知識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綜合,并創造性地把書本知識遷移和延伸,使學生形成了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在質疑中啟迪,培養創新精神
質疑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出發,引導質疑,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質疑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金鑰匙,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例如:教學“梯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自己看課本學習,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本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結果學生發現了不少問題并向老師質疑:“梯形橫放時,兩個底可不可以叫左底和右底?”“梯形的高能不能畫在不平行的那一組中?”我引導學生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又如,在教學“乘法運算定律”時,在學了“乘法分配律”后,我向學生質疑:“你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有一個學生馬上提出問題:“乘法分配律里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換成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乘,能不能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呢?”我即時表揚他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接著,我出示一道題:(20-4)×25,讓學生試算并驗證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通過驗證,同學們得出: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乘也可以應用乘法分配律。這樣,教師通過引導質疑,不僅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鼓勵求異,培養創新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要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時,我出示這樣一道題:6臺鋪路機同時給公路鋪瀝青,每臺每天鋪150米,40天可以完成任務。這條公路長多少千米?我讓學生先認真讀題,找出題中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我在巡視,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同學們經過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想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①150×6×40②150×40×6③150×﹙40×6﹚同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種解法的思路,并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解答方法。通過以上不同解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解答同一道題,由于思維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各不相同,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又如: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同學們認識了三角形后,我出示一張破舊的桌子,搖一搖它,東倒西歪,我問:“誰有辦法修好它?”同學們思考了一會兒,很多同學都想出了辦法。有的人說在桌子腿中間多釘一條橫木,有的人說在桌子四個角的兩邊斜著釘一條木。兩種方法都讓同學們試一試,通過驗證,第二種方法效果好,桌子不再東倒西歪了。通過引導,同學們發現第二種方法把桌子的四個角構成了三角形,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讓學生把生活上的問題與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把學了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由于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質疑、獨立思考、積極發表獨立見解的情境,使得學生敢于打破常規,敢于在“新”和“異”上尋求解題的捷徑,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另外,課外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教“實際測量”時,組織學生開展野外測量活動;教學“簡單統計”時,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等。還可以通過組織數學興趣小組,數學研討會等活動,努力把活動變為產生創新動力的加油站,使學生的創新理念長盛不衰。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努力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素質不斷發展,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