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鑫
孔子有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良好的習慣是學生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而童年時期,恰是形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機。以小學科學學科為例,我在教學指導實踐中,逐漸摸索探究,提煉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4種有效方法:
一、知識拓展法
小學科學教材以“家庭—學校—家鄉和祖國—地球和宇宙”這樣的生活圈為主線,由學生身邊的具體事物到抽象的宇宙,由簡單的事物到比較晦澀難懂的事物,由具體到抽象,教學活動循序漸進,但都沒有離開學生的生活實際,是跟生活實際聯系最緊密的一門學科。網絡媒體、電視節目都可以成為學生愛科學,拓展知識的素材。如我在教學《有趣的動物》一單元的時候,讓學生觀看大型紀錄片《動物世界》,參觀動物園,從各個方面了解形形色色的動物都吃什么、怎樣運動、怎樣繁殖、動物的天敵、有哪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在學生與可愛的動物的接觸中,激勵學生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在看到兇猛的動物時,教會學生不去傷害動物,學會保護自己。將生活中的見聞感想融入學生對科學的認識,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勤于觀察,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二、興趣先導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育同仁達成的共識。我努力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對科學學科興趣盎然。科學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動手實踐多,跟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我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指導學生自由研究“螞蟻在運動時六條足是怎樣移動的”一課時,我帶領學生到操場一個墻角,有螞蟻窩的地方,觀察螞蟻運動。學生們個個精神倍增,有的拿出來事先準備好的面包屑引誘螞蟻,有的邊看邊驚嘆,還有的邊看邊問,螞蟻很小,怎樣才能發現螞蟻運動時足的移動規律的問題,在學生充滿興趣的觀察、討論中得到解決。課下,學生還是意猶未盡,都跟我說還想上這樣的課。良好的興趣,就會讓學生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課上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習慣逐漸養成。
三、激勵評價法
有人曾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的理解是對學生恰當及時的激勵,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必經之路。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優異表現能夠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褒獎,對有進步的學生能夠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久而久之,學生比較喜歡我的課堂,他們專心聽講、善于傾聽的好習慣逐漸養成,獨立學學習的習慣日漸養成。
四、強化訓練法
習慣成自然,習慣需要反復強化訓練養成。如最開始教學時,我都要提醒學生做好哪些課前準備,及時整理學習用品和實驗用品。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學生基本能掌握每節課應該做哪些課前準備,實驗結束時該如何整理實驗用品等。
教學實踐中,我還不斷探索提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途徑:
《三國志》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意思是不要因為是小的壞事就做,小的善事就不做。暗示我們要從小的好的事情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要在養成的好習慣中,摒棄壞習慣。教學實踐中,我大膽探索出以下4條培養自主學習好習慣的途徑。
1.情境創設是培養自主學習好習慣的有效途徑
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很快將學生帶到學習氛圍之中。情境可以是學生已有生活的展現,也可以是教師運用有效的實物的展演;可以是精美圖畫通過多媒體手段的再現,也可以是優美動聽扣人心弦音樂的大肆渲染;可以是學生親自參與的表演,也可以是生動感人的語言描述。如我在教學《晝夜交替》一課時,運用太陽東升西落,日月星辰活動的課件,較好的創設了晝夜交替的情境,讓學生憑借已有經驗說明這些現象形成的原因,進一步引導學生動手進行模擬實驗,為猜想提供依據,在實驗、猜想、討論、再實驗、情境再現的基礎上,學生較好地掌握了晝夜交替的知識,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的良好品質。
2.方法正確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好習慣的有效途徑
方法即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或者方式。手段對了,好習慣養成自然水到渠成。教學中我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學習方法而定,教學中問題的設計也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方法而定。也就是說,先預設學生如何學,我再如何教,而不是以我為中心,我講你聽,我問你答。如教學《誰先看到日出》,課前我就在思考,學生會提出怎樣的問題,用什么方法來驗證誰先看到日出?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實驗,在實驗討論中學生得出結論地球是自西向東轉動的,所以東方先看到日出,日出東方。
3.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好習慣的有效途徑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提問題的習慣,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也是良好思維習慣的重要標志,會提問題的學生才是會學習的學生。教學中我注意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能解決的,告訴他正確答案,我模棱兩可的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自己解決,并和學生比賽,看誰能提早解決,對一些無效問題,我也加以保護學生的提問積極性,不打擊學生的發問意識。課堂上我注重給學生留有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并在解決問題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借助已有經驗和各種資源自行解決問題,并及時交流匯報。
4.強化思維訓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好習慣的有效途徑
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是養成自主學習好習慣的基石。課堂上我注重培養學生聽、說、做、議、思的好習慣。聽就是要會傾聽老師和伙伴說了什么,準確理解對方的表達;說是思維的物質外衣,說的流暢準確證明思維敏捷,我要求學生想準了大膽說,大膽設想不怕錯;做在科學課堂是經常出現的,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覺思維能力;議就是要求學生大膽去討論,爭辯,在爭辯中得出正確結論,這樣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思就是讓學生多想一個為什么,這樣能較好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