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竹
一、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使用在我們的課堂中應用比較廣泛,比如說教師的備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我們可以獲取大量的資源,教師在設計課的環節可以豐富多彩,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了解一下優秀課的備課方案,使得信息更加廣泛,不拘泥于已有知識的固著,不禁錮教師的思想。這樣一來,發散性的課堂,就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我們所教授的語文課不同于其他學科,不僅僅是教學知識,同時還兼有陶冶情操、交流感情,培養感覺的學科。
二、應用信息技術的“大數據”分析學生,利于教學
“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是對所有的數據(近似于全樣本)進行分析處理的一種方法。
我們現在的教學中,受教育者也就是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們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上課注意力不同,課下認真程度也不盡相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很大的差異。一個班三十多個學生做同一份作業,進度快的學生吃不飽,進步慢的學生吃不了,還有的學生吃重樣。借用大數據的分析手段,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學生的差異性就會清晰呈現。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我認為,成績相同的學生,能力大致相仿。但根據兩個同樣分數的考生進行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兩名同學可能邏輯思維能力有所不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存在差異。例如,我們的試卷中,基礎部分兩名同學掌握的都很牢固,成績都不錯,但是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兩名同學的差異,我發現在閱讀和口語交際兩個人差異就很大。閱讀能力是對學生理解能力和情感把握的考查,第一個同學理解的比較全面,想到了很多點,答得比較全面。第二名學生則稍微差一點,可以說理解的有點不到位,致使這部分不能得到相對比較高的分數。同樣口語交際,不僅考查我們的知識點,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培養我們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我發現這兩名同學存在一點的差異。第二名同學的這一題型要比第一名同學好很多,經過詢問這兩名同學后,我才發現,第二名同學平時接觸信息技術的資源較多,知識面較廣,他在做此類型題的時候想的教多,較全面。那么綜上所說的這些,全都是借助于信息技術,全部是透過“大數據”的分析,透過數據分析的不僅僅是這兩名同學,我們班的三十多名同學的整體情況,不同特點全部映入眼簾。
“大數據”的運用不僅方便了了解學生個體情況,而且有利于我們的教學,傳統教學當中老師是不能全部顧及到位的,這樣透過種種數據,我們可以很輕松的了解各個學生情況,長此以往,對學生進行取長補短,因材施教,我們的總體成績也就有所提升了。
三、對當前大數據在研究與應用方面的建議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預期的三維目標,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針對大數據應用現實依據,提出一下合理建議。首先,利用好現有的大數據教育平臺。慕課是一種大規模的網絡學習平臺,它的優點在于通過視頻、音頻、文字、動畫等多種方式來給學生教授知識。利用好這種網絡教育平臺,可以讓學生擺脫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疲勞感”,同時,增加了教師教學的吸引力,在學生樂于學和教師樂于教的情況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利用好大數據分析工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針對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和老師的互動,都是通過課堂或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大數據分析工具的發展,給現代教育事業帶來了希望。利用好現在的教育分析工具,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師找到學生問題的根源。利用量化的手段,避免了教師深度的把握不定性。
四、加強學習與進修,保證信息的先進性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作為老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教師的思想要適應時代發展,適應社會需要,適應學生的年齡段,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做教育的實踐者、踐行者。我們自身素質提升了,教學也就變得游刃有余,輕松許多。我們需要進行“充電”,不僅要通過書本豐富知識,還要多借助多媒體,接觸更多的信息,更先進的思想,更新的文化。時時順應社會發展,做新時代的引領人,做學生領航者。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證教師掌握的信息是比較新的,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應用的得心應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專業書籍、科研平臺,不斷加強自身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情景創設、課堂評價能力,不斷提高服務學生學習的水平。構建學習體系。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組建不同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學。除了教師的自學意外,還要要不斷參加培訓。積極參加各類教育教學培訓,與校外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五、適當的信息技術,還應注重學生的建構主義
現代化多媒體的運用雖然有利于我們的課堂發展,但是作為教師還用清醒的認識到,現代化教學還是扮演者輔助教學的角色,而不能整堂課只依賴于信息技術多媒體,它的意義與我們慣有的一塊黑板、一根粉筆的意義沒有本質的不同。記住信息技術是輔助的功能,而不是整堂課的根本內容。教學多媒體還應該是學生進行發展、探究、認識社會、接受新信息,最終形成知識型建構的意義。建構學生適應時代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為著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
利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建構學生自學等習慣,他們可以自己在現在多媒體技術上查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例如課外讀物,學生學會在信息中挑選適合自己的,對自己有益的,逐步養成自學的好習慣。而不是強制性的教學,強制自己去閱讀不感興趣的東西。讓學生在信息多媒體中抓好開端,逐步養成由易到難、有簡單到復雜的自學好習慣。
六、總結
這就是信息技術賦予人類的便捷、優勢,作為我們新一代的教學者和受教育者要審時度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完善我們的課堂,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學到更加廣泛的知識,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利用“大數據”分析教學,和諧、高效,只有在這個良性循環的系統中,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互動,呈現個性化的教學,讓教育針對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