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葉
在國家教育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各學科新課程標準都把學科教學的目標定位為“培養基本的學科素養”。《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建立促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評價機制。”課程標準“僅僅圍繞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建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發展性評價機制。要注重學生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行為表現,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政治認同度、價值判斷力、法治素養和社會參與能力等,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上述要求為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科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理論依據。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是常用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上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引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因而,案例的選擇設計成為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高中生思想活動和行為方式的多樣性、可塑性,著力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教學案例的設計和探究過程中通過逐層分析,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把核心素養貫穿在每一教學環節和問題的設置上,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層次目標。
下面就以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的《政府的權利需要監督》一課的教學案例設計為例,談談案例的運用是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的。
一、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政治認同
案例的選擇是2017年一篇在媒體廣泛傳播的文章《西安地鐵你們還敢坐嗎》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作為陜西奧凱電纜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舉報了該廠負責人王志偉,利用人脈關系,多次給質監局行賄,將抽檢不合格結果修改為合格產品,繼續為地鐵三號線整條線路供應電纜,給廣大的乘客帶來的生命安全隱患和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在地鐵事件曝光后,在黨的領導下不同的國家機關對這一事件進行公開處理,各類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處罰。
整個案件的公開審理過程體現共產黨對反腐的重視和在反腐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共產黨在反腐工作中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了共產黨對執政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反腐工作的決心和力度。政府相關部門不徇私情依法查處,體現政府依法行政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政府權威,得到人民的認可。作為司法機關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公正的審理案件,犯罪分子落入法網,得到應有的懲罰,使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個環節得到落實。對中學生來說,案件最終公平、公開、公正審理使學生堅信中共的正確領導,堅信政府的權威,堅信正義的存在,堅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整個社會的實現。
二、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理性精神
學生閱讀完新聞《西安地鐵你們還敢坐嗎》之后,老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在學生極度憤怒的情緒下加以引導,由感性情感回歸理性,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和應對此類事件,激發學生理性思考,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帶來的社會影響,以及如何應對。在閱讀完材料之后順勢拋出幾個問題:
1.當你看完這段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想?
學生:表達了對這件事的憤怒,指出參與的這些人怎么能夠這樣壞,要把這些壞人全部抓起來。
老師:肯定學生的情感,評價當我們看到違法亂紀、貪污行為,心中產生強烈憤怒情感代表我們心中心存正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是社會的正義的維護者和捍衛者。但我們在憤怒之后我們應該如何理性看待這樣的事件,我們還能做點什么,因此拋出第二個問題
2.除了訴諸網絡媒體,當事人還可以有哪些渠道反映問題?
這一問題的設置,旨在于讓學生學會運用在課堂上所學知識能夠正確的進行監督,對不公平事件時要運用理性精神,解決問題。要做一個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懲治腐敗,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在此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運用思維邏輯,接著拋出第三個問題:
3.從整個社會來說,這一案例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學生:沒有邏輯的就某個方面展開,闡述對這件事件帶來影響的認識。
老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哲學的思維方法去認識事件帶來的影響。因為所有的影響對應著主體,政治生活的主體包括公民、政府、共產黨、司法機關,應該從不同的主體來闡述事件帶來的影響,這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
分析影響不是目的本事,而是通過分析帶來巨大的反面影響,知道此類事件的重要性,在于如何解決事件,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所以緊跟上面提問提出:
三、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公共參與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分析了作為案件的當事人是如何參與政治生活,如何正確的行使監督權來維護國家、公民的正當權益的,由他及己,如果此次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是不是也會做出相似的行為,在此提出問題
1.當我們利益受到損害,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時,我們會選擇什么樣的途徑來維護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
學生從前面所學知識來回答,提升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老師通過正面引導,指出只有每個人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
四、案例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法治意識
時事報告部分的材料,選取了全國十三屆人大一次會中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和《憲法修正案》。材料一中是憲法第七節,對監察委員會的地位、產生、體制設置、及其職責的規定。材料二是監察法的內容,規定了監察法制定的原因,旨在于在使國家反腐工作更具有系統性和有效性,規定了監察法的監督對象是國家公職人員。通過監察法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共要堅持依法執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作為公民的我們要培養法治意識,做一個有自尊、守規則的中國公民。使法治意識,成為每個中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思維方式。
總之,教師應該肩負起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任,可以從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認真鉆研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制定出合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計劃做起。只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素養,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