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雄
我國學生基本活動能力在不斷的衰退 ,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學生體能部分指標繼續呈下降趨勢;心肺功能繼續下降;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特別是中學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機能耐力下降顯著。目前我國殘疾人大約有8000萬,其中殘疾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60%,在特殊教育學校求學的殘疾學生們也面臨著身體各項機能的下降,使得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而且出現的情況更加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家長的觀念陳舊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殘疾人,先天的殘疾會影響孩子的運動,或者在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安全的因素,怕孩子們原本殘疾的身體在運動中受傷,所以都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參與體育運動。
二、學生自身認知有誤區
學生由于身體的殘缺,導致生活學習的不便利,行動也往往受到影響。例如盲童,他們認為自己視力有障礙,行動不方便,寧可坐在凳子上,躺在床上,不愿意出門活動,更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
三、心理障礙
殘疾學生往往出現孤獨感,自卑感和悲觀情緒,他們不愿意與人溝通和交流。而體育運動中很多項目需要團隊協同合作,很多學生都是避而遠之,不去接觸。
四、智能手機的影響
當今社會,智能手機作為最好的通訊設備之一,在學生生活中無處不在。由于手機游戲的存在讓學生們長時間的手持手機,很多學生沉迷在游戲當中,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
除了以上的幾個方面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制約著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參與,例如:長期的營養不良,學校環境等等……如何加強殘疾學生的體質,改善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是國家和社會各界關心的事情。如何讓殘疾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操場進行體育鍛煉,讓無數體育人頭疼。但是,只從校園足球的出現,這些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校園足球”是指以小學為起跑線,將足球(包括足球文化、足球技能、足球訓練等)引入教學,以培養青少年的足球興趣為重點,讓學生在快樂足球中強身健體,鍛煉意志品質,在發揮個人天賦的同時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梅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市里面的一所全日制學校(小學一年級至高三),也是梅州市唯一的一所市教育局直屬特殊教育學校,學校招收的學生包括視力障礙和聽力障礙的學生,學生總數約有200名左右。在教育教學中,體育是學校重點的教育工作之一。除了日常的體育課,學校還安排了下午的選修課給學生參與,其中體育活動的選修項目也必將豐富,包括: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工作者們想盡辦法讓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但是學生的積極性還是不高。
2015年學校收到市教育局的文件指示開始把校園足球作為學校的重點開展項目,無論是市級領導還是學校領導都非常重視。經過全體足球人、特教人的不懈努力,校園足球在學校已經慢慢走上軌道。學生們自覺的放下了手機,站在了操場上參與到足球活動,氣氛越來越好。
在梅州市殘聯的指導下,學校全體足球人積極配合,讓學生得到鍛煉的同時也不斷選拔優秀人才進入省級或者國家級運動隊。學校的盲人足球隊一直是市殘聯的特定扶持項目,建隊以來不斷為殘聯輸送著優秀的運動員,在今年的廣東省殘疾人運動會里,以我校盲人足球隊為班底的梅州市代表隊,獲得了省運會盲人足球比賽第三名的好成績。聾人足球隊則在學校體育教師的帶領下刻苦訓練,不斷的提升,這幾年還參加了梅州市城區的市直中學的校園足球選拔賽,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同場競技。能與健全學生一起運動,讓這幫孩子都引以自豪。
自從校園足球進入殘疾孩子的生活以后,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們在足球運動中尋找快樂,不斷的增強各方面的素質。家長和學生更懂得了足球這個項目能學到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參與比賽使孩子們學會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寬容、自信的性格,學會如何面對競爭、參與公平競爭、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的價值等等……
開展特殊學校的校園足球活動的很好的提高了殘疾人對生活的信心,提升自己的精神領域,與健全人拉近距離。家長、老師和學生都能了解校園足球活動新的理念價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在快樂足球中學到足球知識、技能,使學生身體得到鍛煉的同時,消除自卑心理,積極與人溝通,也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最有效途徑,這樣會促使更多的家長、老師支持開展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園足球活動,使更多的殘疾孩子身心得到鍛煉,綜合素質也不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