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在開展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一段時間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在初中化學的課堂中,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否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經過不斷的嘗試和實踐,答案是肯定的。通過此次的教學模式的探究,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價值和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起點認識不夠高。
2.只注重自己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于學生的行為不關注,或關注不多,
3.只關注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不夠。
4.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導致課后作業負擔過重。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及意義
“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求教師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尤為關鍵,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是重要的動態生成資源,教師要善于利用動態資源轉化為有利的教學資源,要堅信學生的自學能力,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豐富學生的自學方法,提高學生自學的水平。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將更多地表現在為學生設計探索交流的情境,提供共同活動的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如獨立思考,動手拭錯,自我糾正等等)完全交給孩子,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每個學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圍中思維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教學評價也不僅僅是教師的事,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也進行適當的評價,讓評價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二、課題研究的現狀及理論依據
(一)課題研究的現狀
眾所周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洋思中學提出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解決了新課改背景下的5大難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和諧而高效。但是,這種模式是不是有他的局限性,是不是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自學獲得,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自學?我們還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論證。總之,認為不可盲目模仿,在實際教學中,要分析自己的情況和自己的學生,自己的學校,自己的學生的家庭環境情況,尋找,探究適合于自己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先學后教”的理念依據:
1.教學工作必須遵循“實踐第一”,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學是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歸根到底,教師的教只有提高學生的學才起作用。“先學后教”很好地擺正了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強調內因——學生的學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師的教是第二位的,是為了使內因起作用的條件。
2.“先學后教”是“遷移規律”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的運用。全國著名教育專家邱學華先生說:“所謂‘遷移,是已經學得東西在新情境中的應用,也就是已有的經驗對新課題學習的影響。”
三、核心理念的界定
本課題所說的“合作探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分組為前提形式,以合作、探究為基本方法的一種教學活動。在合作探究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展示屬于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解釋和評價他們自己的思維結果的權利。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學體作用。
通過“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真的讓我體會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的快樂,整個課堂都是學生的主場,那種氛圍是現在課堂所需要的,所以我們老師真的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總之,在體驗了“先學后教”教學經驗之后,我還是會不斷地反思,及時總結、實踐,適時地改進,不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