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勇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發展,進行創新教育已成時代教育的主題。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其教學活動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上。為此,小學數學應以優化學習環境,創設協作情境;內化教育理念,鼓勵個性發展;強化學法指導,啟開智慧之門等教育創新行為來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激活學生創新的潛能,促進創新教育。
一、優化學習環境,創設協作情境,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
要進行創新教育,教者首先要有創新意識,不斷學習創新方法,注重積累創新經驗,敢于發展嘗試教學理論,敢于創新,構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自能探究,自能創新”的教學新模式,以課堂教學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營造出愉悅學習的氛圍。為學生提供創新空間,進行創新教育。
1.優化學習環境,營造教學民主氛圍
“最好的創新環境是民主的氛圍”。建立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消除戒備心理,主動地嘗試、解決問題,找尋規律。如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我注意放下“架子”,參與學生各小組的學習,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引導學生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這種氛圍,學生會感到寬松自由,不受壓抑,師生能面對面進行問題的探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創設協作情境,培養群體創新精神
“創新教育離不開群體合作”。教學活動是一個群體嘗試過程,教者應依學習內容創設人人參與,相互討論,共同操作等情境,讓學生充分發表不同的見解,共同總結學習過程及結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指導學生圍成一個圓,分工合作,以富有創意的游戲形式,共同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自己排一排,進而相互討論,探究新知,以生動、形象的形式理解出同一個圓內的半徑與直徑的關系。實踐證明,創設協作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嘗試的群體創新精神。
二、內化教育理念,鼓勵個性發展,激起學生創新的浪花
教學中,要內化教育理念,鼓勵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把創新意識強的學生樹立為榜樣,構建—個“動力系統”,使其他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奮發創新意識,依自己的能力,提出新見解,發現新問題,獲取新知識,形成一個“設問一嘗試—探究—創新”的自主探究系統。激起學生創新的浪花。
1.施行角色轉換,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施行角色轉換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特長,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教者應不拘一格,充分發掘各類學生的特長,讓嘗試成功的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匯報學習過程;指導嘗試失敗的學生檢查、匯報出錯之處,提出正確方法及努力方向。如教學簡便計算125×32時,我把嘗試成功的學生的—種解法:125×32=125×8×4=4000作為范例,激發學生積極思索,創出新的解法作為新的范例,引導學生不斷創新,最后,組織全體討論,共同總結學法,通過角色轉換,使學生的愛好、特長、能力在活動中創新,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2.鼓勵個性發展,拓寬思維空間
“求異是學生創新的最高境界”。教者要尊重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鼓勵各類學生多角度、多側面進行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要容忍學生出錯,對學生與眾不同的想法加以保護;要滿腔熱情地正確評價創新表現,讓學生在求異中學會創新。不能“囚禁”學生的思維,更不能嘲笑,訓斥學生。如教學“運60噸煤,2天運了24噸,照這樣計算,余下的還要多少天可運完?!边@一類型的應用題時,學生嘗試后,嘗試成功的學生已得出一種解法:(60-24)÷(24÷2),有的學生只做對了其中一部分,但有的同學還未理清思路。我注意相機點撥,鼓勵各層次的學生深入嘗試,結果創新出如下不同的解法:(1)2÷24×(60-24);(2)60÷(24÷2)—2;(3)2÷24×60-2;(4)2×(60÷24)-2;(5)2÷(24÷60)-2。這樣訓練求異思維,能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均有所得,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能掀起學生創新的波濤。
三、強化學法指導,啟開智慧之門,激活學生創新的潛能
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過程。教者應以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行為為宗旨,以學生主體參與為原則,加強學法指導,在“扶導”上下功夫,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開學生智慧之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解決問題的難點,高速度切入解題“要害”,而不應采取高耗低效面面俱到的“胡導”。如教學“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時,教者不應引導學生依課本內容的每一步進行練習,在一問一答的機械模式中得出: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而可從第(3)個問題開始,把它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嘗試合作的形式得出結論,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列出一道兩個整數相乘的題目,并由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檢驗對方的結果,讓嘗試成功的學生充分說理,幫嘗試失敗的同學理清思路后共同小結整數乘法的驗算方法。這樣,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習的創新信心,激活學生創新的潛能。
進行創新教育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教師應敢于創新,以現代教育理論作指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嘗試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促進小學數學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