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華,王立聰
(北京市朝陽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北京10002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三大腫瘤之一,也是目前篩查效果最好的婦科腫瘤。研究證實,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續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1]。多個性伴侶、吸煙、性生活過早、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和免疫抑制等是宮頸癌發生的危險因素[2]。目前對于宮頸癌的篩查方法有液基薄層細胞學(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HPV[3],然而,單一使用某種篩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對于兩種篩查方法在中老年女性宮頸病變中的價值研究不多,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HPV分型檢測聯合TCT在中老年女性宮頸病變篩查中的價值。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來北京市朝陽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門診就診的4 628名女性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48~64歲,平均(54.35±7.03)歲。就診原因包括婦科查體、白帶增多、陰道不規則出血、接觸性出血等,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均進行HPV和TCT檢查。
對細胞學檢測陰性且高危HPV檢測陽性患者(A組)、高危HPV檢測為陰性且TCT檢測為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ASCUS)以上的患者(B組)、高危HPV檢測陽性且TCT檢測為ASCUS以上的患者(C組)行陰道鏡檢查,并做組織病理學活檢。
1.2.1HPV基因分型檢測
HPV基因分型檢測試劑及耗材選擇潮州凱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使用凱普基因組提取試劑盒,嚴格按照其操作步驟提取、擴增,PCR產物進行雜交分型。21種HPV基因型包括15種高危型別(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和6種低危型別(HPV 6、11、42、43、44、81)。
1.2.2液基細胞學檢測
采用細胞學分類標準,即無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o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t lesion,NILM);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鱗狀上皮內瘤變(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瘤變(high degree of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SIL),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細胞學陽性診斷包括ASCUS及以上病變。
1.2.3陰道鏡檢查和組織活檢
用棉簽在患者宮頸表面處將其分泌物擦拭干凈,然后對患者的血管和鱗柱交界處進行檢查,取3%的醋酸溶液抹在患者宮頸表面處維持1min后在觀察,最后實施碘溶液試驗工作,確定病變范圍并取多點活檢,進行圖像評估,做出診斷。所有標本均送病理組織學檢查,病理診斷結果包括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 Ⅱ、 CIN Ⅲ、鱗癌及腺癌,CIN Ⅰ及以上為陽性。
采用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及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各檢測方法對宮頸病變的篩查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628篩查對象中高危型HPV陽性1 029人,陽性率為22.23 %,主要為:16(23.91%)、18(17.98%)、52(9.52%)、58(8.16%)。高危型HPV陽性中以單一感染為主(74.93%,771例),其次為雙重感染(22.93%,236例)、多重感染為2.14%(22例)。
4 628篩查對象中TCT陽性407人,陽性率為8.79 %,其中ASCUS為288例(70.76%)、LSIL為73例(17.94%)、HSIL為41例(10.07%)、鱗狀細胞癌5例(1.23%)。
需要做陰道鏡患者261人,均取活檢行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宮頸炎114例、CIN Ⅰ 79例、CIN Ⅱ47例、CIN Ⅲ 16例、鱗狀細胞癌5例。
根據宮頸活檢病理檢查結果,分析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宮頸病變HPV感染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隨著宮頸病變的加重,HPV感染率逐漸增加,見表1。

表1 HPV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n(%)]
注:為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
根據病理檢查結果比較三種檢測方法的篩查價值,結果顯示C組價值最大,靈敏度為97.62%、特異度為79.66%、陽性預測值為69.49%、陰性預測值為98.60%、AUC為0.92、約登指數為0.77,見表2和圖1。

表2 不同檢測方法對宮頸病變的篩查價值

圖1三種檢測方法對宮頸病變篩查價值的ROC曲線
Fig.1 ROC curves of the value of three detection methods in cervical lesions screening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每年新發病例數約53萬,死亡病例數約27.5萬,嚴重威脅全球女性生命健康[4]。一項關于中國女性前十位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調查研究發現,單在2009年中國大概有12.96萬的宮頸癌新發病例數,占到全球女性宮頸癌的24%左右[5],有效解決我國婦女宮頸癌防治問題已迫在眉睫。臨床上提高宮頸癌患者檢出率關鍵在于早期篩查,宮頸癌早期篩查方法主要有TCT檢查和HPV檢測。TCT檢測一直視為臨床首選,但是該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診或誤診情況。HPV是一種DNA病毒,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引發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的一個重要因素[6]。為了避免誤診和漏診情況,目前臨床上會將HPV檢測與TCT同時進行,兩者聯合篩查可以提高宮頸癌的檢出率,更好的為患者做早期預防工作[7]。
中老年女性是全身疾病好發的年齡段,但此人群缺乏保健意識,隨著性生活和性伴侶的減少,多數中老年女性忽視了宮頸病變的篩查。本研究采用HPV檢測與TCT雙篩方式進行48~64歲年齡段婦女的宮頸病變篩查,結果顯示4 628篩查對象中高危型HPV陽性1 029人,陽性率為22.23 %,其中以單一感染為主(74.93%),其次為雙重感染(22.93%,236例)、多重感染為2.14%(22例),篩查對象中TCT陽性407人,陽性率為8.79 %,其中ASCUS為288例(70.76%)、LSIL為73例(17.94%)、HSIL為41例(10.07%)、鱗狀細胞癌5例(1.23%),這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相似[8-9]。此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不同宮頸病變HPV感染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隨著宮頸病變的加重,HPV感染率逐漸增加,進一步證實了HPV感染率與宮頸病變密切相關。本研究根據病理檢查結果比較三種檢測方法的篩查價值,結果顯示C組篩查價值最大,靈敏度為97.62%、特異度為79.66%、陽性預測值為69.49%、陰性預測值為98.60%、AUC為0.92、約登指數為0.77,提示單一HPV或TCT檢測對宮頸病變的篩查有局限性,兩者聯合篩查價值最高。48~64歲的中老年人雖然HPV感染較年輕人低,但該人群是宮頸病變的高發人群,應重視HPV聯合TCT的篩查,以早期發現宮頸癌前病變。
總之,HPV檢測與TCT檢查,兩者可以優勢互補,對宮頸癌高發人群,尤其是48~64歲的人群,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采用雙篩的方式,同時結合陰道鏡檢查,可以極大程度的減少漏診,讓更廣大的婦女同胞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