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其中城市公共藝術也逐步成為城市發展和城市進步的顯著標志物。雖然城市公共藝術在不斷發展,但是仍存在諸多發展性問題,尤其是在部分具有紅色旅游文化的城市,現有的公共藝術多為流水線形式的復制,無法引發公眾的情感共鳴。因此,要注重將公共藝術與紅色旅游文化相結合,在提高公眾審美能力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公眾的愛國情感,推動城市良好發展。
關鍵詞:城市公共藝術;紅色旅游文化;四平市
城市公共藝術源于城市的公共環境,不僅能夠體現出城市文化的發展,還能夠促使公眾參與到城市公共藝術的創作中。目前,城市的公共藝術缺少獨特性和情感性,都是流水線形式的復制,造成了審美疲勞,同時也無法引起公眾的情感共鳴。而在具有紅色旅游文化,能夠為城市公共藝術的創作和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城市紅色旅游文化與城市公共藝術相結合,能為公眾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并且也能夠通過公共藝術突出城市的紅色旅游文化,加深公眾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傳承紅色精神。筆者在本文就四平市的紅色旅游發展和公共藝術建設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四平市公共藝術的現狀
(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分離
在解放戰爭時期,四平市是戰略重地,具有悠久的紅色歷史。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四平市開始了老城區改造工作,那些年代久遠的建筑已經被現代的建筑所代替,從而使得紅色文化印記逐漸從城市消散,甚至部分戰爭遺址已經被公眾遺忘,喪失了原有的教育意義。
(二)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具有單一化
四平市進行城市發展規劃時,為了高效開展城市建設,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對城市進行了整體的規劃,使得城市呈現出整齊化的風貌,缺少了原有的層次美感。四平市常見的公共藝術主要是雕塑,而這部分雕塑的設計陳舊且表現形式單一,無法適應城市化進程。與此同時,其他能夠體現公共藝術魅力的設施,也進行了統一規劃,如同復制,從而導致公眾產生審美疲勞。
(三)公共藝術作品具有抽象化特點
城市中部分公共藝術作品具有抽象化特點,公眾難以欣賞這些作品,也無法引起公眾的情感共鳴。部分藝術家進行公共藝術作品創作時,多采用抽象化的手法進行設計,而公眾缺少審美專業知識,無法理解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使這些公共藝術作品成為了單純的擺設,無法與城市發展相融合。
二、四平市紅色旅游區的發展
公共藝術是城市地域經濟和城市文化繁榮的重要標志,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和社會性,能夠陶冶公共的文化情操,同時也能夠展現出城市區域經濟發展、文化發展、政治發展的面貌,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
與此同時,紅色旅游文化的發展也會帶動城市的經濟繁榮,城市的紅色旅游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來適應城市的發展。因此,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要重視公共藝術在紅色旅游區發展中的作用。紅色旅游區是具有特殊性的環境創作空間,具有表達明確的主題性和觀賞的實用性等,缺少能夠借鑒的創作形態。
此外,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要注重紅色旅游區的公共藝術統籌工作,首先,要對紅色旅游區的公共藝術進行范圍劃分,其次,要注重總結紅色旅游區的公共藝術發展現狀。
三、公共藝術的功能
(一)審美功能
城市公共藝術是處于開放空間的藝術創作形態,其首要功能是審美功能,其靈魂是運用藝術形式進行空間美化。公共藝術作品具有的表現符號是藝術審美功能的前提,城市公共藝術的審美功能主要表現兩方面:一方面是美化環境,為公共空間和公共環境增添藝術氣質;另一方面是愉悅情感,能夠陶冶心靈,在提高公眾自身審美意識的同時,培養公眾的審美能力。因此,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可通過改變公共藝術作品的形式,來提高公眾的審美意識,培養公眾的審美能力。
(二)標識功能
城市公共藝術作品,起到了點綴環境的作用,這些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具有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尤其是那些標志性公共藝術,往往都具有紀念性和符號性。人們可以利用這些公共藝術作品,來區分城市環境的不同,以及區域環境的不同。與此同時,在區域環境或者城市環境的展示、宣傳過程中,也會展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藝術作品,由于這些公共藝術作品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體現了城市或者區域的形象。
(三)文化承傳功能
公共藝術存在于空間環境中,在實際功能、文化心理等諸多方面,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構成了整體。文化是歷史的傳承,每座城市都有其悠久的發展歷史,以及特有的文化底蘊,其中會有值得懷念的人、物、事,以及值得回憶的情境。因此,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公共藝術,來表達城市或者區域的文化價值觀念,使公眾能夠逐步認可文化的獨特性,而這也是公共藝術的基本職責。與此同時,公共藝術也是傳統文化的基本權利和合法要求,更是進行多元文化交流所需的必要條件。
(四)教化功能
公共藝術也是一種教育形式,能夠體現出愛國精神、民族精神,雖然公共藝術不是文化精神的主要宣傳方式,但是卻能夠塑造公眾的精神氣質以及陶冶公眾的情操,培養公眾的意志品質。同時作為貼近生活的藝術設計,公共藝術還具有一定的社會職能,即成教化,助人倫。公共藝術能夠將自身蘊含的倫理道德觀念、自然人文知識傳遞給公眾,從而影響公眾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在豐富公眾精神世界的同時,形成健全的意志品格。
四、公共藝術在四平市紅色旅游中的意義
城市公共藝術不僅僅是環境藝術的重要組成,也是區域文明的重要標志。公共藝術既能夠美化環境,又能夠豐富公眾的精神生活,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從而能夠為公眾提供平等化、自由化的參與空間,并且還能夠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展現地域固有文化特色,進行特殊文化魅力的推廣。與此同時,公共藝術在我國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尤其是在紅色旅游區域內的公共藝術發展也處于探索階段,故在紅色旅游區的公共藝術也都是一些模仿創作,缺少獨有的文化魅力,無法充分體現出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而在紅色旅游區內進行公共藝術創作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第一,公共藝術是藝術的思想方式,能夠滿足公眾的審美需求,而被置于紅色旅游區公共空間環境的藝術形態,能夠創造出具有藝術性的作品,在美化旅游區環境的同時,能夠提高公眾的藝術感受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第二,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藝術作品是人文精神的體現,而以紅色旅游區文化精神為基礎的藝術作品,是紅色旅游區公共藝術建設的核心,因此,在紅色旅游區布置公共藝術作品,會影響公眾的心理意識和思想行為,能夠調動公眾參與公共空間建設的積極性,從而能夠喚醒公眾的集體榮譽感,有利于傳播和弘揚文化意識、精神品質,繼而能夠提高公眾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同時也能夠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氛圍。
第三,相較于實用性的城市建筑物,公共藝術能夠更直接、更鮮明地表達城市或者地域的人文精神,能夠展示出強烈的美學感染力、自由的藝術表現力,有利于公民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因此,將公共藝術融合在紅色旅游區內,能夠將紅色革命的文化、精神與地域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弘揚獨特的地域文化精神,逐步推動紅色旅游區向生態化、人文化、景觀化、藝術化標志化的建設過渡。與此同時,公共藝術不僅能夠成為紅色旅游區的空間環境標識,還能夠成為紅色旅游區的景觀,從而豐富紅色旅游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
五、在四平市紅色旅游中完善公共藝術的措施
(一)注重傳承優秀的紅色文化
在設計和規劃城市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要做好區域內的歷史文化調研工作,把握歷史文化中的精髓,在創作公共藝術時,將歷史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城市規劃設計人員要對歷史遺址進行保護,同時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要注重公共藝術作品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突出歷史文化精神。在創作城市公共藝術作品時,藝術家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英雄為創作原型,將其光榮事跡、精神品質融入到藝術作品。
(二)注重使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常見的公共藝術是雕塑,藝術家在進行公共藝術創作時,可以融入具有本地區特色的元素,通過使用多樣化的雕塑手法,創作出更多具有特點的雕塑作品。與此同時,也可以結合四平市內部功能區的特點,對城市公共用品進行特色改造,如路燈、路標等,為四平市營造出獨具特色的動態美感,賦予其生命力。此外,城市的綠化建設也是城市公共藝術的組成部分,這就表明需要園藝師傅花費更多的時間對綠化植被進行造型設計,而不是簡單修整成相同的形狀。因此,城市的建設工作人員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心血去建設獨具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
(三)借鑒優秀作品來創作特色的公共藝術作品
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加快,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方式和表現形式也在逐步處于發展階段,但是在公共藝術的創作發展過程中,仍舊存在諸多設計創作問題。因此,藝術家可以借鑒國內外的優秀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并且將這些優秀作品的優點與本區域的文化特色相結合,創作出具有本區域城市文化內涵的公共藝術作品,同時藝術家也要注重公共藝術作品的雅俗共賞性。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競爭激烈的旅游行業中,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它可以通過公共藝術作品對區域旅游文化進行概括、提煉、總結。與此同時,公共藝術是紅色旅游區公共空間環境的核心,藝術作品的創作者,需要在政府引導下及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以紅色文化、區域文化為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基礎,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布局,促使獨具區域特色的公共藝術作品成為紅色旅游區的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季欣.中國城市公共藝術現狀及發展態勢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0,(5).
[2]陳其端.現代城市公共藝術問題解析及其對策[D].武漢理工大學,2003.
[3]陳華.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公共空間的關系[D].湖北美術學院,2007.
[4]張昕.當代城市公共藝術與區域環境的關系模式研究[D].東華大學,2013.
[5]萬彤.中小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現狀與對策研究[J].設計,2015,(11).
[6]董奇,戴曉玲.城市公共藝術規劃:一個新的研究領域[J].深圳大學學報,2011,(3).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