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雯
摘 要:都市景觀往往以規整的形式出現,而當下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需求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突破傳統的景觀設計空間出現,牽動著人的多方位體驗。城市菜園理念將農村的菜園搬到城市,于老人而言,可激發起他們對過去的懷念之情,于孩子而言,則是一個接觸自然和學習植物的極佳場所,同時也為老中青三代人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室外景觀空間。它集互動性、娛樂性、學習性、觀賞性于一體,帶給播種、養護、采摘者在互動過程中的愉悅感、在收獲時的滿足感,同時也為城市居民創造了一片相對自主的綠色空間。
關鍵詞:城市菜園;景觀空間;屋頂綠化;城市花園
在當下的城市發展背景下,景觀空間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其設計具備著多元化的功能。城市菜園作為其中的一種表現方式,在文中指以瓜果蔬菜為主要景觀植物種類,以巧妙的設計手法應用于合適的城市公共空間之中,所創造的新型景觀體驗模式。而本文將針對城市菜園設計,結合相關實際案例設計經驗,分析研究其發展、分類等方面的內容。
一、城市菜園的發展與現狀
(一)城市菜園的歷史發展
在我國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居住區內可發現部分公共綠化區域被開墾為菜園的現象,由此不僅引發了不少鄰里矛盾,而且由于沒有合理規劃,開墾影響了城市的美觀。這個現象也與時代的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在農村的居民由于拆遷或其他原因搬至城市之中,但“離鄉不離土”的農耕情結難以消解。據研究了解,這種現象也多出現在拆遷安置房居住區,保障房居住區、普通商品房居住區、高檔商品房居住區則較少出現。
《城市住區的菜園現象、鄰里矛盾及對策探討——基于對杭州市古蕩街道的調查》一文有相關描述:“古蕩街道案例區的點狀菜園有152處,條狀菜地有10處,還有7處較大的塊狀菜地,每公頃用地約合5至6塊菜地,其中以3㎡以下的小型點狀菜地居多。”由此可見居民對于城市農業綠地的強烈需求,但讓市民回歸農田去種地自然也是不現實的,陽臺種植雖然可以滿足市民種菜的需求,但土壤、施肥、成長周期、產量等一系列高要求卻很難達到。
同時,但畢竟這一行為不合法也不合理,且造成了城市景觀的不美觀以及鄰里之間、社區管理部門與居民之間不必要的矛盾,必須尋找方式去予以解決。1967年日本便有提出過“綠島”農業的概念,也叫作城市農業、市區農業,這是當時日本政府考慮到居民雖然在城市中生活便利,但對大自然的遠離會有些美中不足,于是便有了微型自然農業,讓城市中的人也能感受到田園之中的喜悅。
然而這種方式也有利有弊,雖然它可以滿足人們對田園生活的體驗,具有市場上相對少量的生產和銷售的功能,但往往這類城市菜園的設計會采用高科技的手段,使用先進的設備,需要一定的人工維護,在實現城市的良好美觀性的同時保證種菜操作使用便捷且果蔬不被偷走,因此它的維護和管理的成本也相對較大。
一些發達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反思之前在規劃城市發展時對郊區自然風光與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及產生的許多不良影響,才逐步形成了城鄉一體的觀念。可見,城市菜園在都市景觀環境中運用的可行性。
(二)城市菜園現狀分析
如今的城市菜園設計展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設置在城市中心廣場、屋頂之上,或是以一個獨立的公園形式出現。近年來人們都愛在自家陽臺、洋房花園使用一部分空間來種植蔬菜,如果將城市菜園景觀推廣到更多的城市空地,其既可以作為青少年的室外課堂,又可以向餐館、居民供應有機食物,更是美麗的休閑場所,帶來的將是一種景觀多種功能的綠化效益。國內外也有許多優秀案例,如紐約的布魯克林農場、上海的天空菜園、上海奉賢海灣鎮的都市菜園、哥本哈根的Stedsans有機餐廳、芝加哥的蓋瑞康莫爾屋頂花園、京都的中央Rokkaku屋頂農場等,都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不論如何,以種植瓜果蔬菜為主要功能的屋頂花園,不僅具備保證基本的生態效應,如節能降耗、改善生態環境的優勢,而且比僅有觀賞功能的屋頂花園更顯實用性。
二、城市菜園呈現方式
(一)屋頂綠化
隨著時代發展進程加快,都市綠化面積逐漸減少。為了保證城市足夠的綠化率以及滿足都市人對于綠色景觀環境的需求,屋頂花園也已經成為如今較為常見的都市現象,而屋頂花園設計與城市菜園的結合也能產生出一種新的火花。
以屋頂花園為原型的城市菜園充分利用了城市中的空余區域發展綠化,一般會選用商業廣場、辦公大樓、學校建筑等屋頂有一定的平地區域的空間。將綠色景觀環境建造于屋頂大大增加了地面的使用率,更節約地利用了空間,也具備降溫隔熱、美化環境等功能。但屋頂花園若想滿足人能在上面行走或活動且種上一些喬木和高大樹木的條件則需要增加它的維護和建造成本,并提高了建造難度。
技術層面上需做好足夠的防水措施,鋪上專門的輕質土,并加上一套排水灌溉系統。土層厚度應與蔬菜的不同品種相適應,種植土可選用田園土,它具有較高的養分且有利于水分的吸蓄、排放以及介質氧的供應補換,沒有積水,也不會損害到植物根系的發育。當然,屋頂綠化的菜園相比其他位置的城市菜園在技術實施上難度會相對偏大,但它也具備許多優勢。
(二)城市小廣場
將菜園設置在城市小廣場中,其設計方式必然區別于傳統的菜園。美國底特律市中心某廣場的改造由于其位于城市的商業區,周圍高樓聳立,身處其中的人多追求一定生活品質,選以城市菜園的方式進行設計,不僅是因為其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提供接近自然的場所的地理環境優勢,也是因為它能為環境中的人提供由農業產生的互動性、趣味性以及收獲果實的成就感等等,讓城市中的人產生使用興趣。然而,在中心廣場上設計城市菜園則更需要將其設計的綜合水平提高,以滿足其使用者的需求。
該中心廣場的設計利用線條將不規則的廣場空間進行幾何分割,中間為大小各異的種植區,外圍為草地及小廣場,圓形空間中設計了多處圓形小花壇,種植區均用金屬板圍擋,除圓形小花壇外其余兩邊設木質座位。整體效果整潔利落,富有設計感,十分適合城市的環境。
上海某一目前還未落成的“口袋公園”項目也是以這種形式呈現的。它位于城市居住區附近,可滿足周圍部分居民對農業種植的情感需求。同時,由于都市人的高標準以及對種植的特殊要求,這樣小型、規整、整潔的種植區更適合他們使用,種植廣場也成為都市中的別樣景觀。
三、城市菜園的多元化功能
(一)教育性與紀念性
菜園對于孩子們而言充滿著趣味性,上文提及的位于美國芝加哥的蓋瑞康莫爾屋頂花園,充分利用了城市中的空余區域發展綠化,通過網絡上的圖片資料可以看到孩子們對這片城市菜園的使用,他們感受種植果蔬的勞動和分享食物而產生的快樂。城市菜園的互動性來自于種子種下、果實收割、生長觀察等,此外,認識植物、了解耕種、性格培養等教育、學習也可來源于此。
在過去,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從事農業種植,但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如今城市里的大人、孩子們對其接觸較少,通過城市菜園的方式不僅能夠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而且對于老人、青年、孩子以及社會的發展都存在著紀念性意義。它就如城市中最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室外農業紀念館,具有著多方面的教育意義。而這對城市中的年輕人而言也同樣具有新鮮感,使他們可以通過城市菜園的方式與這片土地進行互動。
(二)互動性與娛樂性
對于城市菜園,耕種者并不需要過大的種植區域,但可以通過對景觀的參與互動,對其產生興趣,并增加對這片土地的感情。而這種互動是由傳統菜園中引用借鑒而來,但它必然需要結合如今的時代背景,如運用新型種植科學技術,符合當下使用這片菜園的都市人的審美與使用方式等。城市中的人們利用閑余時光享受著種植與收獲,播種、收割、分享、學習等等行為,會帶來一定的放松、自我滿足、愉悅感,而這種互動方式也帶來了很強的娛樂性。
(三)觀賞性
屋頂綠化也是當代城市的一個標志性的產物,城市用地緊張,綠化缺乏,屋頂花園便成為一種良好的解決方案。通過蓋瑞康莫爾屋頂花園植物的平面布局圖可看到其中種植的多種植物,為了保障植物的成活率,其中采用了18英寸至24英寸深的土壤。此外,它的整體布局大方規整,果蔬中也摻雜著花卉的種植,顏色艷麗多彩,讓菜園不僅具有互動性,也有良好的觀賞性。
以蔬菜為主的綠化布置一改以往的景觀植物綠化布置方式,給觀賞者視覺的新鮮感,也為城市景觀注入了新的活力。視覺上可以通過合理的色彩植物的高低搭配,適當加上花卉等其他綠化,讓菜園整體呈現出更好的審美效果。
四、結語
城市菜園滿足了都市人對自然的向往,除了前文提到的屋頂綠化、城市小廣場的呈現方式外,還可以在城市大型綠地森林公園內置入體驗式的菜地作為新的呈現方式。根據國際上許多國家的案例來看,有許多結合居住地設置的城市菜地體驗區反響較好,英國的配額地就是與居住區緊密結合的城市菜地。此外,學校內亦可設置一些菜園供學生勞作并認知自然,對于菜園功能及視覺上的設計則需要符合時代與不同人群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鄧玉姣,顏兵文.城市菜園的調查與分析:以長沙市為例[J].綠色科技,2017,(7).
[2]趙鑫.家庭菜園的傳統回歸及可食地景的升級應用[J].現代園藝,2017,(14).
[3]王小蘭.“空中菜園”面面觀[J].現代農業,2014,(5).
[4]小舟.家庭菜園融入高科技受歡迎[J].中國花卉園藝,2012,(10).
[5]高麗,湯鐸.芻議農家有機菜園的建設[J].蔬菜,2012,(11).
[6]呂翀,嚴光明.屋頂變“菜園”城市綠“映”天[J].浙江林業,2013,(1).
[7]陳宏喜,文舉,許發清.屋頂菜園的設計與施工[J].中國建筑防水,2012,(7).
[8]郭江琳.屋頂農業探討[J].河南農業,2012,(9).
[9]李建華.綠屋·綠墻·屋頂菜園[J].住宅科技,1995,(11).
[10]肖際亨.屋頂農業與城市生態[J].資源開發與保護,1986,(2).
[11]高楠.從“空中花園”到“空中菜園”:上海新型屋頂綠化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6).
[12]王云才.景觀生態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