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中
摘 要: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大部分地產商從單一的賣房子逐漸轉變為賣“設計理念”的居住小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對生態環境的訴求方面。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生態設計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如何建設理想人居環境是文章研究的核心。文章首先提出生態設計理念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時代意義,然后提出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生態理念和設計原則,最后以祥泰瑤都居住區景觀設計為例,闡述生態設計理念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態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源于19世紀初,工業革命以后,各種生產技術突破傳統,生產力的提升加大了人類對環境資源開發力度,開始出現了工業化城市景觀,生態環境和城市環境逐漸惡化,引起人們的反思。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在其著作《明日的田園城市》中表達了他對理想城市的構想,此書為近現代生態景觀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生態設計理念下的景觀設計可以有效節約環境資源,減少對自然的干預和破壞。
一、生態設計理念在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時代意義
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即為生態理念,景觀生態設計就是將生態理念、生態思想、生態原則與景觀設計相結合,使景觀環境符合生態環境發展要求。生態設計理念在居住區整體規劃上、建筑布局上、園林建筑設計上、水景設計上、水電設計上等都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目前,“生態設計”這個詞已經深入人心,于是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利用此理念大張旗鼓地為自己的樓盤做宣傳,事實上,很多樓盤所呈現出來的景觀是對生態設計理念的膚淺理解,認為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有大面積的水景和綠化就是生態設計,拼湊一些中式文化元素的景觀建筑,就力推生態人文和景觀概念。關注大面積綠植和水景,沒有深入考慮景觀的地域性和后期維護性,缺少系統生態設計,沒有在宏觀上把控整體景觀設計等,以上問題是生態設計理念發展的局限性。生態設計理念有兩個重要方面:首先,從自然生態和文化環境角度看,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文化的破壞;其次,從經濟的角度看,可以節約造價成本和管理費用。一個理想的居住區景觀能給人們以健康舒適、生機勃勃、盡享自然、令人愉悅、家庭幸福、鄰里和睦等多元化的效應,因此,生態設計理念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二、生態設計理念下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原則
(一)人性化原則
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服務對象是居民,這也是評價一個優秀景觀設計案例的重要依據對象,設計中要體現人文關懷,所以景觀要圍繞居民需求來展開設計,從功能上、尺度上、心理上、生理上、安全上等都需要考慮不同人群在景觀空間中的行為習慣,豐富空間功能內容和文化內涵。景觀環境可以減少人們活動中失誤所造成的傷害,用流線型和導向設計來方便居民生活,營造居民交流和互動空間,增進鄰里友誼,增強居民的社區快樂感和家庭幸福感。
(二)地域原則
地域特色主要分為自然生態特色和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特色是指當地的生態環境,包括水土、植被、氣候等,不同自然資源形成不同景觀特色。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尊重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條件,需要因地制宜,順應自然規律,關注小區內的通風和采光條件、土壤構成和排水性能,不宜盲目設計,違背地域自然規律。當下科技條件相比傳統優越得多,合理利用現代科技可以改變居住區局部小氣候,但自然規律是不會服從現代科技的,更多情況下需要順應自然,充分利用自然規律改善我們的居住景觀環境。
歷史文化是人們社會生活智慧的結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且不可復制。歷史文化包括傳統建筑風貌、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風俗節令、文化藝術等。居住區景觀設計需要深入挖掘項目所在地的文化,充分利用文化肌理,選擇和傳統相關的景觀元素,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展現本土“文化氣質”,呈現其獨特的人文魅力,讓本土居民有更強的親和力和歸屬感。
(三)生態原則
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思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要充分考慮地域特點,反對過于人為的景觀設計,讓景觀空間中的空氣、陽光、水土都盡顯生態,使人與環境、景觀與生態和諧共處。居住區景觀生態原則指的是設計時做到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這包括了小區內和外,對小區內原有的古木、水土資源、山地等原生態資源充分利用,需要依據土壤和氣候條件適地適樹,選擇對人體有益的景觀植物,慎用有毒植物,如有特殊用途,需要避免居民親近。通過多種方式營造生態綠植空間,充分發揮植物地空氣調節功能,優化空氣質量。園林建筑材料應選擇環保材料,減少空氣污染。小區建設過程中,生態系統性體現在環境中的每一個要素中,要合理利用每個景觀要素并使其相互高效配合。居住區建筑施工過程會對小區原有的生態資源造成一定的破壞,特別是對植被和土壤基層,減少對原有景觀元素的破壞,需要協調好生態系統,做好景觀生態資源保護工作。
三、生態設計理念在的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祥泰瑤都位于廣西桂林市恭城縣,項目景觀設計面積約10000平方米,分為兩個庭院式空間,分別是吉祥園和泰和園,運用現代生態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選擇生態景觀素材,有機相連,景觀設計空間上借鑒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巧妙融入瑤民族吉祥文化元素。
(一)人性化景觀空間營造
祥泰瑤都居住小區景觀面積不大,空間上設計注重居民休閑、健身、交流等重要活動,所以在平面布局中注重實用功能的設計,使建筑架空層空間和外部園林空間相互滲透。景觀平面設計注意空間的大小、動靜、敞開與封閉或半封閉空間、生態水景與綠化景觀營造。鄰里花園依據人流大小而設置,休閑健身空間點線面有機結合,例如夜光跑道與運動場地自然連接,兒童游樂場和老年健身母子空間合理銜接??臻g設計重點考慮人的舒適性,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化營造,曲折園路將各大小空間有機串聯,大空間提供大型社區活動,小空間提供少數居民親密交流。材料選擇需要依據功能需求,選擇合理的防滑性材料、透水性材料和軟質材料等,注重人性關懷,減少安全隱患。
(二)環境資源和地域文化設計應用
景觀設計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祥泰瑤都居住區的現有場地和建筑空間,順應地勢來造景,使原有環境資源優勢得以最佳利用,就地取材,大量利用本土青石材料和特色植物,既能省錢,又能達到景觀空間效果,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降低居住區環境設計的成本,十分有效地推動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科學發展。祥泰瑤都景觀設計借鑒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引用項目所在地恭城瑤族自治縣瑤族吉祥元素回紋的設計理念,通過對回紋的重新解構,并結合現代景觀元素,形成圍合的空間布局,營造豐富多變的景觀空間,達到步移景異、以小見大的景觀空間效果。入園大門地面鋪磚采用回形平安鎖樣式,將項目“吉祥園”“泰和園”相扣在一起,將項目的“祥泰”表現得淋漓盡致,寓意著子孫綿延,招財聚寶,富貴源源不斷,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生態技術和生態材料設計應用
作為居住區景觀設計的材料選擇主要分人工和自然兩種,常用材料有天然石材、天然竹木材料、仿制木材、瀝青、混凝土、燒結磚、透水磚、塑膠、卵石、不銹鋼、陶瓷、洗米石等,天然石材包括板巖系列、花崗巖系列、大理石系列,景觀材料設計上多考慮現代科技環保材料,減少對自然生態資源的掠奪。祥泰瑤都小區廣場鋪裝材料選用了大量新型高分子環保材料,高耐竹和仿天然花崗巖材料的色彩和肌理很逼真,防滑安全,防腐性和耐酸堿性強,耐磨防火,又無甲醛污染。車行道路材料選擇彩色瀝青,色彩效果美觀且視覺疏導性強,材質肌理細膩,重要的是透水性特別好,不易產生積水問題。小區景觀步道材料選擇環保透水磚和燒結磚,色彩可選擇性高,透水性和防滑性很好,安全可靠。小區生態停車場鋪地材料選用聚合物纖維混凝土嵌草磚,形成內凹梯形體,使車輪最小程度地碾壓鑲嵌的植物,生態效果明顯。金屬材料主要運用于景觀建筑和小品上,為了避免金屬強烈的反光而產生的光污染,所以景觀廊架和雕塑小品的金屬材料多為啞光效果。
(四)植物設計應用
植物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意義深刻,在景觀造價中比重較大,生態理念下的植物設計強調以人為本,植物設計充分考慮居民生活習慣,不同人群活動空間配置相應的有益于身體健康的植物,對人體有害的植物應種植到人們不易到達的位置。除了以上內容,設計時還要考慮植物的成本控制性和后期容易維護性,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使小區景觀環境生機盎然,富有季節美感。祥泰瑤都居住區大量采用當地植物,而且是依據空間的采光條件來挑選當地植物,本土植物生命力旺盛,容易生長和養護,而且抑制病蟲害能力強,如銀杏、香樟、含笑、非洲茉莉、柚子樹、黃槐、毛葉杜鵑、瓜子黃楊、黃素梅、紅花檵木、海桐等,設計注意季節變化,凸顯植物的季相美。在吉祥園和泰和園各有一個循環生態水景,水池內配置具有凈化水源的各類蕨類植物,養殖小田螺和魚類等水生動物,使小區水景能夠自我調控,形成小區內部小氣候,同時可以節約水資源和減少物業管理費用。
四、結語
居住區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場景,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態、自然、健康的居住環境是當下人們的重要訴求,打造符合理想人居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生態理念下的居住景觀環境符合不同人群的行為需要和心理感受,可以加強景觀場景中人與人地參與性和互動性,使居民主動走出室內進入戶外,增加景觀空間的使用率,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創造和諧的社區環境。希望本文能對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發展提供一些理念和應用參考。
參考文獻:
[1]王晶晶.生態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區景觀設計研究[J].居業,2017,(5).
[2]馬磊.基于生態理念下的蘇北農村濕地景觀設計[J].綠色科技,2017,(21).
[3]甘知芳.低碳生態技術理念下的園林景觀設計[J].現代園藝,2018,(23).
[4]賈澤臻,王子邦.景觀生態在居住區中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32).
[5]陳曦. 基于生態理念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5.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