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特別是本科教育是指以高層次的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為重點,并以培養、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其主要任務的教育活動。20世紀以來,高等教育發展經歷了重大變革,一方面,社會對高級專門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長;另一方面,個人對接受高等教育就學機會的需要更加迫切。而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一種,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面對此現狀,轉變教育思想,關注英語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意義重大。
關鍵詞:轉變思想? ?英語? ?重要性
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召開,會議指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面對新時期新目標和新任務,一定要堅持以本為本原則,轉變教育思想,提升教學能力。
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思想的提出,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其作用和重要性毫無懸念地得到了普遍重視。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學科,英語教學可以說是幫助高等教育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深遠和積極的。
同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英語的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大范圍的關注,它不僅是一種國際官方的正式語言和交流方式,更是各種先進的科技發明、國家各領域發展的主要標注語言,還是我國從義務教育階段便被納入必修課程的一門關鍵學科。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更是文化碰撞、習俗互通、對外交流的主要手段。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總體上落后于西方國家,但是主要掌握了英語這一門語言技術,那么我們就可以更為順暢和積極的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從而有利于在一定經驗技術基礎之上進行創新和改革,促進我國事業和技術的發展進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英語是我國科技進步的一大助力。
在我國現在的高校中,教育思想還停留在為了畢業或就業而學習英語,從而擁有四、六級證書或其它文憑,這種強烈的英語學習功利心使得英語教育失去了本真,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學習也不再是為了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和核心素養,造成了學習的低效性。根據當今世界教育的發展狀況來看,英語在所有國家的語言教育中都占據了極大的比重,逐漸成為了眾多國家的第二語言,現在很多人都以會說英語為榮,認為會講英語就是與國家接軌。但結合目前現狀來看,我國高等教育中英語教育的內容和比例均存在相應問題。所以,此次我們一起來討論轉變教育思想,關注英語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國開始學習英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是由當時的傳教士帶來的英語文化。在改革開放政策提出以后,中國的國際市場逐漸打開,對外交流活動愈發頻繁,這都使得英語學科變成了新時代的一門炙手可熱的語言文化,被眾多人爭相追捧。這么多年的發展之下,英語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取得了相當理想的進步,但是隨著我國經濟事業的高速發展,對英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理想:
第一是英語的地位問題:首先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在世界上有極高地位的語言。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或工具,更是跨文化交際的“橋梁”語言,即“國際通用語”。
第二是英語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在我國,英語學科教學一直走的是“應試教育”的道路,以至于在教學和學習中常常具備較強的功利心,難以實現真正的學習目標,過于重視筆試,對英語口語教學和聽力教學的涉及不多。英語是一門十分需要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學科,就因為一味的重復應試英語,導致了“啞巴英語”的現象尤為突出。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的英語教育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成績或者說分數以及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成為高等教育中英語教學的首要關注;
第二,英語實踐教學理論不足,教學方式脫離英語語言能力培養目標;
第三,應試教育傳統思想弱化了了英語教育實踐性和應用性;
第四,英語學科教師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法受國內英語教育現狀限制,無法突破,從而無法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和人文素養。
近年來,注重 “素質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關注點,高等教育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再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但我們忽略了英語作為外來的語言,相對于中文來講,我們沒有一個較好的語言環境,在初級與中等教育中,英語與其余主要學科語文數學等都具有一樣的課時,這樣為英語在高等學校中的深入學習打好了基礎,不過多的課時也不會使學生擁有厭煩情緒。但是當學生開始接受高等教育,這就是意味他們將會與國際與世界交流,若此時我們只注重書面的“應試英語”該如何做到讓他們走出國門呢?
所以我們應當轉變教育思想,將英語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理由如下:
1.高等教育,或者說本科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質所在。關注本科教育中的英語教育是體現國家對英語教育關注的核心體現。
2.面對國際發展形勢和國內發展需要,提升英語學習者實踐應用能力勢在必行。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是我們學習引進不可或缺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對外傳播交流的重要橋梁。
3.關注英語,關注英語教育,對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有重要意義。
當然,從國家發展角度來講,英語對于國家的發展有著尤為密切的聯系。
首先,從我國的教育視角來看,教育事業主要是服務于社會主義發展進程的。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狀況下,英語就是我國立足于世界之林的語言平臺,因此,我們在現實教育中必須時刻關注對英語學科教學工作的重視與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代表大會中還著重提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其次,從中國的實力而言。師夷長技以制夷,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們需要研究相關的外國論著,然而這些期刊大多是全英文論述,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加強對英語學科的核心研究力度。基于此,在最重要的教育環節,我們必須著重加強對于英語人才的培養,以學習英語為切入點,掌握其先進的核心科技,并在創新實踐中提升我國的自主研發能力,促進我國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進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許多人提出疑問,作為周邊鄰國且為發達國家的韓國似乎并沒有很重視英語高等教育,中國為什么要注重呢?實際上,中國有自身的國情,作為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又要趕超西方,教育方面自然不能照搬發達國家。舉個例子,朝鮮對于英語教育是很重視的,他們對于學生的英語教育好像已經達到實時翻譯的地步了,就是一臺真人翻譯機。
高等教育中的英語教育是推動我國走向國家化的關鍵手段。隨著跨過公司的建立與發展,我國的外企日益增多,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加大,這就要求進駐到外企中的中國員工必須掌握熟練的英語口語交流技巧,因此學好英語,只會有利,沒有弊。例如,你去各個大企業面試的時候,如果能夠拿著高分的雅思成績,就一定可以讓你的簡歷給HR留下深刻的印象。學好英語,還可以帶來更為廣闊的世界。與個人的未來、生活水平有著直接關系。
在這一系列緣由中,可以看出,加重英語在高等教育中學習研究的重要性,我們不僅要把英語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加大,而且要用以正確的方法途徑,不再是一如既往的應試英語,從張口開始,我們的課堂應不在拘泥于紙張課本試卷,我們應“走出課堂”,不再是教師讀與學生寫,而應該作為一種對話,用嘴說出來的一種交流性的課堂授課方式,注重口語的學習,但也不可忽略書面表達,書面表達,對于語法的掌握有這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注重教學英語的高等教育中的深入性,切勿為了趣味性而丟失了學習英語的初衷。
關注英語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發展的目標,首要關注新形勢的發展以及主動性。即適應國際社會“全球化”發展,并與我國當今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相適應,同時也要與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相符合,還要為學生立足于社會提供助力,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力。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把好學生走入社會的最后一關,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意識形成和轉變。在義務教育時期,學生們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一直都很高,然而由于受其家長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學生們的實際英語水平大多較低。不可否認的是,在教育過程當中,學生、老師及家長都很重要,但是對于一個即將邁入社會的成年人來說,社會上跨過企業的大量增多,英語作為一個必需品,高等教育有義務責任為他們培養英語的交流能力,并且要放在尤為重要的位置上去培養。
從整個國家和社會來說,加重英語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可以提高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生產力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水平、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鄒文莉.高等教育英語教學的新模式探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05):10-13.
[2]程曉堂.關于當前英語教育政策調整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05):58-64.
(作者簡介:曾幼冰,英語語言文學碩士,河南中醫藥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