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語文新課程教改要結合當前語文教學實際情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充分發揮實事求是的精神,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讓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上獲取更多的知識。筆者歸納時下中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性不足之處,并結合現有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現狀提出其對策。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學生
語文科目相對與其他科目更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很多家長和學生認為語文是最簡單易學的科目,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由于學生家長的錯誤觀念,導致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文基礎并不牢固,影響了初中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傳統的中學語文教學大都是以教師“主導”為主,學生是最佳的聽眾,造成教師講授的“筋疲力盡”,學生學的“有氣無力”。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提升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缺乏學生主體性的表現
1.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
當前,在升學的壓力之下,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大都是以考試取得高分為目的,不是以拓展學生興趣,開發學生全面素質為主,課堂講授的重點大都是考試的知識點,需要學生機械化的背誦、記憶、強化、鞏固才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被禁錮。
2.教學理念與模式缺乏創新性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前輩的老教師以教師為主導的地位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雖然新課改和教學方式的調整已經讓很多教師意識到學生為語文課堂主體的意義和作用,但是受著傳統固化思維的影響,一些教師不自覺的就會過多的占用課堂時間進行傳統模式的授課,學生依然是被動式的接受教師的觀念,沒有充分發揮其主體性。
3.學生的自學能力相對較差
中學語文教師過多的主導課堂教學就會慢慢的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中學生自身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思考、自我學習的能力,中學語文教學要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帶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以此來提升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式學習,不積極思考,不僅不會獲得語文成績的提升,反而會影響其整體性的發展。這既不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無法保證語文教學的質量。
4.學生的學習的動機不明確
部分學生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學習過程中,主動性較差,學習動機不明確,依然是以完成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作業為目的,缺乏主動學習中學語文知識的能力,只是被動的為了完成教師的任務而進行學習,疲于應付,因此中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不盡人意。
5.教學環境相對枯燥與單調
現代化教學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讓學生從有興趣學習到自主學習。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會有較好代入感,讓學生樂于融入到教學當中。當下,教學環境較為枯燥,教師對于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意識相對薄弱,主動改變教學環境的意愿較低,沒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主體地位的對策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中學語文的信心與動力
作為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充分的尊重學生,學生才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人,教師要起到引導者、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讓學生的主動的學習中學語文知識,主動的探索其未知知識領域。教師在活動中有意識的讓所有學習者參與活動,并多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讓學習者被動吸收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共同協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客觀存在的差異,力爭讓每一個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從而獲得成功的機會,來讓學生樹立中學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2.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中學語文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赫爾巴特說過“興趣意味著自我活動”,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學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要熟悉教學內容,認真備課,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創造適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使我們的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來,讓我們的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學習和探索。
3.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善于創新,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方式。課堂上可以采用分組式教學、互助式教學,將教學難題與重點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同學主動的互助、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幫助和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主的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所以要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的幫助和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高效率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教授學生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優點應加以激勵,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矯治,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5.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資源,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作為信息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與媒介進行教學,例如微信群討論、抖音短視頻朗誦才藝展示、讀書感想微博分享等手段,把多種中學生所熟悉的現代媒體資源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我們的學生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中學語文的學習與展示。
總結
作為中學教師應該積極響應讓學生成為中學語文課堂主體的教學發展的趨勢,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積極性與主動性,樹立終身學習和不斷創新的教學目標,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證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全面提升中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蘇曉明.論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主體地位[J].才智,2018(30):95.
[2]張晶.淺談中學語文課堂學生自主性的激發[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220-221.
[3]歐陽芬,徐浩,殷可嘉,張飄,徐松子.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中學語文教師素養構成和表現[J].教育學術月刊,2019(02):98-103.
[4]鄭明霞.教育現代化視域下的中學語文教學模式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2):49.
作者簡介:劉國華,一級教師,西昌市第七中學。
(作者單位:西昌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