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 王桂青
摘 要:我國多次強調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倡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近年來,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民營企業發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合理地解決發展中的新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具體運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與時俱進的要求。
關鍵詞:民營經濟;發展;哲學思考
黨的十九大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國家的一項大政方針確立下來。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社會進步的重要一環,我們要為民營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制定應對風險的戰略對策,確保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來探究發展民營經濟的思想內涵和當前我國提出的戰略對策,便于更加深刻領悟我國的經濟制度,也有利于正確處理民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困難。
一、發展民營經濟的哲學維度
發展民營經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和發展,是基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特定時期,對于進行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作出的科學回答,這進一步堅定了我國應當遵循社會發展規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發展民營經濟遵循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兩點論、普遍聯系和系統性、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主客體的統一等原理。可見,發展民營經濟有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型成果。
(一)發展民營經濟遵循了辯證法的兩點論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研究萬事萬物之矛盾體,需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辯證法的兩點論就是既要把握事物發展這一復雜過程中的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視同時存在的次要矛盾,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抓住矛盾的次要方面,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
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做出了兩個判斷:一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二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階段。鄧小平認為,處于這樣一個過渡階段的中國,經濟制度要與其生產力相適應,原來的經濟制度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那么調整經濟制度勢在必行,所以當時將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調整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也就是說,我國處于這樣一個特殊階段,私有制必須放開,必須允許和提倡創辦民營企業,來推動生產力發展。黨的十五大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同志也多次強調發展民營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要正確認識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在我國,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與民營經濟同臺共舞,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矛盾體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兩個方面,二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共同促進社會發展。明顯可見,發展民營經濟是辯證法兩點論的遵循與貫徹。
在社會發展這一復雜的過程中,民營經濟在加強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建設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是市場經濟多元化的要求,所以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國所有制結構的改革是要遵循公有制為主體這一原則的,發展民營經濟也是以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發展民營經濟可以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經濟增長,活躍經濟市場,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而且也可以通過競爭促進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提高公有制經濟的經營管理水平。
總之,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發展民營經濟,堅持了辯證法的兩點論。其實在兩點論中內在的蘊含著重點論,即有重點的兩點。在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既抓住了主要矛盾,也不放松次要矛盾,把持著正確發展方向,絕不涉足均衡論和一點論。
(二)發展民營經濟遵循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聯系與系統性的原理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正如恩格斯所言:“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也就是說,事物之間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和多樣的,事物之間是成系統而自然存在的。系統性要求我們要從整體出發去透視整體與部分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的內在關系,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聯系觀要求我們要樹立全局意識,不能忽視任何部分,要掌握事物的總體性和有序性。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而民營經濟同樣是不可或缺,發展民營經濟在社會發展中居于不可低估的地位。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各方面各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沒改變,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依然存在,所以要鼓勵民營經濟發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經濟增長,打破單一發展模式,實現整體發展、共同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既具有整體性觀念,又兼顧了部分,是尊重客觀規律、注重普遍聯系和系統性的體現。這不僅強調了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必然采取的,又明確了我國處于初級階段這一最大的實際中,需要民營經濟以及其他所有制經濟形式與公有制共同發展,從而達到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普遍的、特殊的協調統一。
總之,在我國,發展民營經濟和國營經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它們都是普遍聯系之網上的一個部分或環節,這種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努力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分析狀況,把握本質。發展民營經濟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形成正確的發展思維,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系和系統思維的哲學方法論。
(三)發展民營經濟遵循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發展為了人民的哲學原理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主客體的統一,其主體性體現在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人類的勞動實踐過程,人民群眾既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又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其客體性表現在社會發展成果屬于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
馬克思曾說:“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馬克思將人類歷史看作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可以看出:“追求著自己目的”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而“人的活動”又充分表明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主體的觀點。
發展民營經濟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民群眾,這不折不扣地貫徹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過程中確立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以人為本,實現好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展民營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軸心,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環節。民營經濟活則社會活;民營經濟興,則社會興。據悉,在改革開放40周年時,我國已經擁有民營企業2700萬家,個體工商業6500多萬戶,注冊資本超過了1653億元,我國民營企業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利用8年時間由1家增長到了28家,如此的成績彰顯了廣大民營企業家有膽有識的創新精神,鍥而不舍的奮斗品質。這是千百萬睿智勞動者革故鼎新、積極進取、艱苦創業的成果,這是人民群眾屬于歷史創造者的充分體現。
從另一層面來講,我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財富,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財富,為了不讓它閑置或流失,我國發展民營經濟,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合理配置資源,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民營人士。由此可見,支持鼓勵民營經濟發展,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給人民群眾創造了創業就業的領域,同時能夠活躍市場和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總之,發展民營經濟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客體,發展為了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們擁有相當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二、從整體上分析民營經濟發展戰略的哲學意蘊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發展的道路是迂回的,前途是光明的。那么發展的過程中必定會遇見挫折,必然要制定科學的對策來解決隨時出現的新問題。為了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響應廣大民營企業家的呼聲,破解民營企業之難題,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戰略舉措: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情新型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從整體上看,民營經濟發展戰略包含了豐富的哲學內涵。
(一)從發展觀的視角看民營經濟發展戰略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告訴我們,世界萬物的發展是永恒的,發展的實質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也就是說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和上升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只有迎難而上不斷解決矛盾,才能真正得以發展。
我國民營經濟在發展的道路上遇到了風險和挑戰,但我們深知,坎坷碰壁在所難免。正如列寧所言:“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按部就班地向前發展,不會有時出現大幅度的躍退,那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為了給民營經濟創造有利的發展條件,為其排憂解難,相應的戰略舉措應運而生。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民營經濟發展舉措是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是具有較強生命力,同時也是具有遠大前途的鮮活的方略。是多年來我國在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從不合時宜的舊方法、舊舉措中孕育產生的,它克服了舊事物中的市場風險、融資問題、轉型困難等等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因素,汲取和弘揚了其合理成分,因而使新的發展戰略擁有了舊事物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符合民營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趨勢,是民營經濟大展宏圖的必然要求,也是民營企業人員獲得根本利益的要求。可以說,將民營經濟的發展戰略落實到位是事物發展的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從另一層面來講,新型的理論不要看它的初衷有多么美好,在它落實過程中總會出現些許問題,這就需要人的認識水平和認識能力隨著事物的發展而發展變化,因為人的認識本來就是一個發展過程,新事物完全代替舊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斷揚棄的過程中產生的。歐洲哲學史上最偉大的辯證家黑格爾,他“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1]他在《哲學史講演錄》中有兩個論證,即“谷堆論證”和“禿頭論證”。意在評論一粒谷子是否能成堆?一根頭發是否可致禿?答案是關鍵在于你怎樣看問題。其實質是強調通過量變的積累促成質變,量變過程尤為重要。民營經濟發展戰略的落實也就是一個量變過程,是在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完善理論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
從總體上來看,民營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落實都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我們要理解發展民營經濟的哲理性,認可民營經濟的發展戰略,悉心保護民營企業,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充滿信心,堅信道路難免曲折,前途無限光明。
(二)從因果鏈角度看民營經濟發展戰略
唯物辯證法認為,原因和結果是聯系和發展之網上的基本環節。因果觀念是人類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邏輯條件,人們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用一定的手段,一定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正是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了因果聯系,世界上各種事物和現象的因果聯系都是客觀普遍的,也是復雜多樣的。
我國發展民營經濟遇到一些問題,如形象地比作“三座大山”的市場冰山、融資高山和轉型火山這三大難題成為民營企業家最關心的熱點。正如馬克思所言,“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2]我國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用實際行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創新,想方設法變壓力為動力。那么發展民營經濟的戰略對策就是我們為了達到共同目的而采取的合理方略,可見,問題是原因,對策是結果;對策是原因,發展是結果,這是一種緊密的因果鏈條。人的自覺活動總是朝著有利于人類發展的方向進行,民營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落實就是一種有目的的自覺行動,這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是對唯物辯證法因果鏈的掌握與運用,厘清正確的因果聯系是一切工作必勝的重要前提,我們要善于考量原因,估算結果,才能把持正確的工作方向。
總之,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將遇到的困難揪出來,仔細分析原因,研究出正確的發展戰略,這符合事物發展的因果聯系,有利于助推民營經濟走出困境,邁向輝煌。
(三)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看民營經濟發展戰略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論,是在矛盾普遍存在的基礎上,分析問題的特殊性,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來,這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
習近平曾說:“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3]也就是說特殊的國情決定我國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決定了發展民營經濟的必要性,但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存在不確定因素,如遇到市場轉型、融資難貴、競爭環境等方面的困難,這些困難就是矛盾的特殊性,我國在充分認識這些矛盾特性的基礎上作了具體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戰略舉措,不斷解決發展困惑。正如毛澤東所言:“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我們必須時刻記得列寧的話:對于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
可見,我國針對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出戰略舉措是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關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觀點的充分貫徹。
總之,民營經濟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發展民營經濟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響應時代呼聲的科學舉措。民營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落實是符合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深刻遵循和貫徹。所以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讓民營企業的創新源泉浸潤社會,讓民營經濟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發展的政策舉措要落細落實,抓住機遇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促成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8.
[2]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3]習近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政策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N].人民日報,2015-01-25(1).
作者簡介:
劉澤宇(2000—),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市第五中學。
王桂青(1970—),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市人大工作編輯室,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