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地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素質收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已被納入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去,以此為學生的健康順利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現在,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缺乏養育教育的經驗,在家里大多是照顧的對象,有被“寵壞”的可能,這些都對小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十多年來,我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深深體會到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內心脆弱,極易受到傷害,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強,而且承受挫折能力較差。
一、樹立自信息,消除自卑心理。
這學期,我班舉行“古詩文朗誦比賽活動”,先分小組進行賽選,選出優勝者再在大組內進行賽選,最后賽出兩名選手,要決賽出一名“古詩文朗誦冠軍”,這兩名選手,一名是班上的班長,一名是馮丹同學。班長自信地躍上講臺,一副穩拿“冠軍”的神態,班上有些同學輕聲喊著:“班長,冠軍!”而馮丹同學神情緊張,走向了當班主任的我,小聲說“老師,不用比了,我肯定比不過班長!”聽了此話,我知道馮丹同學是從心理上敗下陣來。于是,我把馮丹同學叫到教室外面,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頭,親切地問他:“你緊張嗎?”他誠懇地點了點頭,我接著又問他:“那你平時練習得扎實嗎?”他肯定地說:“老師,自從開學第二周以來,我每天堅持背誦兩首古詩,爸爸、媽媽還夸我呢!”我緊緊地握著馮丹同學的手說:“老師相信你,只要你今天加入比賽了,你永遠是老師心目中的冠軍!”終于,馮丹同學走上了講臺,比賽緊張而激烈。最后,馮丹同學榮獲“冠軍”的稱號。
其實,馮丹同學在決賽前表現出的就是一種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和班長競爭,班長占優勢,因而失去了勇氣。后來在老師的及時鼓勵下,又充滿了信心,最終取得了成功。
二、營造關愛氛圍,化解嫉妒心理。
“嫉妒是亡身的毒藥”“嫉妒”是一種比仇恨還強烈的惡劣情緒。
班上有位同學叫馬藝圓,學習刻苦努力,上課發言積極,語文作業正確無誤,連續三次語文專業得了100分,我在班上大加表揚了這個同學。沒想到,表揚后的第二天,這個同學的作業本神秘失蹤,追查的結果,原來是一位姓李的同學悄悄將馬藝圓的作業本扔進垃圾箱了,恰好被本班一名學生發現。
李同學為什么這么做呢?李同學委屈地說“我倆是同桌,她啥都比我強,總是受到老師的表揚,我心里很不服氣,就……”李同學的行為受到全班同學的譴責。其實,李同學的這種心理,就是一種嫉妒心理,其結果是嚴重的,不僅傷害了別人,對自己也沒有任何好處。我語重心長地對李同學說:“你扔掉了她的作業本,你能扔掉她已掌握的知識嗎?你倆是同桌,你應該多向她學習,共同提高學習成績。尊重、寬容、友善地對待周圍的同學、老師、家人、朋友,自己也能在友善的環境中得到快樂!”
于是,在班會課上,我采用舉例說明的方法,為學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我列舉陷于嫉妒深淵,干出誹謗、中傷,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毀滅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殘害孫臏,終遭滅亡的龐涓;嫉妒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氣死的周瑜等,使學生引以為戒;另一方面,我又列舉能控制其嫉妒之心,齊心協力為國為民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話,如“將相和中的廉頗”,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別人的進步,正確看待榮譽,正確估計自己的優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進行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學生,名叫張迪,性格開朗,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在上五年級時,他的爸爸遇車禍不幸身亡。家庭環境的突然改變,使這個同學變得悲觀失望、沉默寡言,不愿交往,不好競爭,上課也不回答問題了。
很明顯,張迪同學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作為班主任的我,多次找這位同學談心,給他講中外為人的故事,如音樂家阿炳在生活極度困頓、雙目失明的困境下與命運抗爭,創作出了感人至深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給他講巴爾扎克的名言:“苦難對于人生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萬丈深淵?!苯Y合教材,給學生滲透“挫折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挫折具有雙重性,挫折給人以打擊,帶來損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從中得到鍛煉,意志更加堅強。我還組織學生摘錄有關困難、挫折、失敗方面的名人格言,采取多種形式組織他們消化這些格言,培養他們迎著困難上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他們的耐挫能力。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發現學生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嚴師之愛,慈母之心,良師風范去感化他們。牢記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銜半根草去?!闭J真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他們在班集體中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