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質資料是人類探索地球的認識積累和客觀記載,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信息資源。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的重要成果及服務社會的重要載體。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為地質資料的保存及開發利用提供了保障。因此,保證地質資料及時準確的匯交,對地質工作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意義重大。本文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實踐中總結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思考,借此共享。
關鍵詞:地質資料;匯交;成果
地質資料匯交的定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者的成果結晶,是進行新的地質勘查和科學研究的重要依據地質資料匯交是指各類地質工作與科學研究項目完成時,按相應規范規則,收集、整理以文字、圖、表、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確保高效完成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
1 對匯交資料人員的要求
匯交人在著手進行資料匯交工作之前必須掌握相關制度規定,詳知資料匯交格式要求并熟練操作匯交系統,做好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雙重準備。
要保證資料匯交的質量,就要從源頭抓起,各工作環節環環相扣,參與人員要重視匯交工作,才能保證匯交如期保質保量完成。首先,相關領導要高度重視匯交工作并明確相關人員職責。領導的重視是匯交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在單位內部從資料形成期間就嚴格按規范嚴格要求,成果資料的編制在初期應按規范制作,以免后期重復修改排版。其次,項目組最好有專人負責并建立資料監督和交接機制。及時收集整理,重視原始地質資料的保管,做好完整性與真實性。以免在工作中經常遇到資料記錄統計不及時,或者由于各項目組工作人員變動丟失部分資料,資料零散不集中、缺頁,后期彌補有失真實性等。原始地質資料的唯一性決定了一些重要的文件資料應第一時間掃描柵格化,確保掃描件清晰可讀,為以后二次開發利用做準備。需要裝訂的最好在裝訂前就掃描保存,以免后期多次拆裝影響使用年限。提高對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的水平。實物資料建議及時入庫整理上傳數據到監管平臺。最后,為保證匯交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及地質資料再次開發利用打好基礎。匯交工作人員應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并定期接受地質資料匯交的培訓。
2 匯交資料的完整性
地質資料分為成果、原始和實物三大類,而根據每類資料特征,匯交的內容及方式是有差別的:
成果地質資料:全部需要匯交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應匯交各類物探(包括二維和三維地震,重力、磁法和電法測量)成果報告,化探成果報告,各類鉆井(包括參數井、區域探井、發現井、評價井、開發井)完井地質成果報告和測井成果報告,試油(氣)成果報告,各類綜合地質報告,各類儲量報告(包括探明、復算、核算儲量報告)。
原始地質資料:委托保管,非委托保管的重要原始地質資料需匯交實物地質資料:委托保管,非委托保管的分類篩選分級保管
3 匯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地質資料的匯交普遍存在匯交不及時,自主匯交意識差,不重視資料匯交工作,工作過程中缺乏耐心,驗收不夠仔細認真等問題。導致匯交工作開展時,原項目組人員已經解散,資料零散,缺失,收集困難,齊全性、完整性不夠,匯交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另由于原始地質資料與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目前只強調目錄清單的匯交及部分原始資料復印件和掃描件的匯交,匯交資料清單目錄和資料并沒有集中統一管理,造成監督困難,存在資料與清單不一一對應或不齊全不完整的現象,造成后期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性較差,不能更好的為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
3.1 成果地質資料
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主要是項目周期短,人員變動快,匯交資料沒有統一專人管理,資料零散,部分為過程文件作為最終稿提交給匯交人員,給后期審查驗收造成耗時大,重復工作等問題。另外還存在排版格式不規范,紙質與電子版不對應,部分文件缺失后期制作修改量大等問題。具體如下:
審批類:審批類文件在匯交時沒有提交或缺失,或存在多個審批驗收文件時,提交過程中并沒有按照規范要求,未按照審批級次由高到低編排,同級、同類的未按時間順序由新到老編排。由于有些沒有電子版只能通過掃描而形成的,電子化分辨率很低,未達到300dpi 要求。
正文類:報告正文前未附審查意見,封面、扉頁、目錄及正文之間未使用分隔符,目錄未使用超鏈接,標題級別沒有設定或設定級別有誤,插圖中未使用圖文框,或顯示方向非正向排版,插表排版不美觀,續表缺少表頭等,正文部分頁碼混亂,甚至一個報告分割成數個文件,報告封底缺少內容摘要等。
附表類:附表的內容分割成數個電子文件,比如封面、目錄等,以及同一冊附表的各頁內容各形成一個電子文件且部分未插入頁碼或頁碼混亂。
附圖類:附圖類主要存在字庫色庫不匹配的問題,造成存檔文件中附圖圖件丟色、偏色和丟失信息。附圖冊中較為明顯的問題是圖幅較大的按規定尺寸圖幅繪制不完整的,沒有按標準圖幅制成接圖,造成圖紙尺寸大小不統一,圖冊裝訂困難且不方便后期閱覽。
3.2 原始地質資料
原始地質資料顧名思義就是地質工作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唯一性,紀實性,對后期的分析研究、成果編制潛在價值巨大。但地質資料工作前期人力物力投入大,匯交人考慮到市場競爭及涉密管理等不愿意及時匯交,接管單位管理成本高,所以在實際的匯交工作中大多數原始地質資料仍然是向部、廳級提交原始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后存放在基層地勘單位代管。由于基層單位經費不足,管理條件有限,人員調動以及管理人員與項目組銜接不當,業務不熟練等造成丟失或破損等,對后期再次開發利用埋下隱患。造成后期開發利用獲取渠道困難,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
3.3 實物地質資料匯交
根據《條例》和《辦法》,自2009年起地質資料匯交應同時匯交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但由于在實際匯交工作中,往往是由匯交工作人員直接填報,有些單位都不經過檔案館,表中各項數據均來自項目負責人員口中,實物存儲與清單目錄脫節現象比較明顯,抽檢不便,不方便監督管理,在清單填報時數據不齊全。
4 結束語
地質資料匯交工作應從地質資料形成源頭開始,環環相扣,層層把關,保證匯交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為地質資料的完好、妥善的保存及再次開發利用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蔡智慧.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存在的問題和思考[J].西部資源,2017(4):201-202.
[2]喬海霞.地質資料匯交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建議[J].中國科技信息,2016(13)122-123.
作者簡介
張旭(1977-),女,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現從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