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淑晶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性。當前人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給予更高的重視。為了保證我國環境保護的有效開展需與環境監察執法相互結合,從而為環境保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加強環境監察執法效能能夠實現低碳節能與環境法制化發展,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環境保護體制的深入改革,以及互聯網、移動GIS、數據庫與無線網絡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新形勢下的環境監察工作的執法效能進行提升優化,顯得尤其重要。要想真正的將環境監察執法工作落到實處就必須要盡可能的將環境執法效能提升上來,本文就關于新形勢下環境監察的執法效能提升途徑展開探討。通過分析環境監察存在問題,提出應從宣傳引導、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機制體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強化執法人員業務能力等方面提升執法效能。
關鍵詞: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提升途徑
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就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而言,監察執法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環境監察必須要做到秉公執法、對于違法犯罪等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在工作的過程中嚴格按照相應的工作原則來進行,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1]。
1 存在問題
1)信息公開制度不完善。部分企業依然存在重經濟效益,輕環保效益的現象,環保違法行為依然屢禁不止;信息公開不完全。當地政府或環保部門對信息公開的力度需加大。
2)機制體制不完善,編制性質不一。目前全國環境監察執法人員數量較大,但編制性質不一。有些是參公編制,有些仍然是事業編制。對于事業單位編制的環境監察人員來說,使用行政手段進行執法出現一定的尷尬局面。
3)利用科技手段監控污染源存在一定的障礙。一是動態監控污染源的方法還有著相應的不足之處,比如在數據傳輸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數據在線對比不規范等現象,以上這些情況對污染源進行動態監控方式的進步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二是執法手段單一。對于有些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基層監察人員因沒有行之有效的輔助工具無法固定證據,錯失獲取證據的最佳時機。三是信息化能力建設不足,我省生態云平臺大數據的應用才剛剛起步,各類數據不夠統一及規范,很多結合環境監察實際的功能還有待開發及拓展。
4)部分法律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及時效性。“有法可依”是基層環境監察的基礎和前提。我國建立了比較全面的環保法律體系,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法律條款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立法環節和基層執法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而有些法律法規或標準缺少時效性,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環境保護工作,給基層環境監察工作帶來不少的困難。
2 提升途徑
2.1 加強引導、積極宣傳,在全社會營造環保氛圍
就環境保護工作而言,其工程量大,所涉及范圍較廣,所以除了要加大環境監察部門的執法力度以外還必須要在社會當中做好宣傳引導的工作。在宣傳方式上,環境監察執法部門要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定期開展環保知識競賽、將相關的宣傳標語貼在公告欄當中。再者,有關部門應盡可能地公開環保信息,包括政策、文件、環境影響評價、排污單位信息、行政處罰、環境監測等等,從而有效確保法人、公民以及相關組織的參與、監督權。
2.2 完善相關的法律條款、標準及政策內容
一是注重法律及標準的時效性。目前有些法律或標準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環保要求,比如《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應盡快進行修改完善,利于監察工作有法可依,與時俱進。
二是注重法律及政策的統一性。目前雖然有很多的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及法規,但是法律和法規之間對同一違法行為存在不同的法律責任,或者處罰金額范圍過寬,導致在環境監察工作中,監察執法人員難以把握尺度。
2.3 加大機關機制的建設力度
首先,要解決環境監察執法編制的問題。事業單位主要是公益服務職能,為了保證環境監察機構依法履職、依法監管、依法強制手段不缺位,確保環境執法權威和效果,進而保障環境執法人員執法資格、執法主體身份合法性,將環境監察人員劃歸為行政編制,執法才能有底氣。
其次,要注重對部門聯動機制的建設,堅持“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生態環保工作責任體系,有關部門通過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環境監察執法工作。
第三,完善相關的獎懲機制,通過建立黑名單制度、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排污許可核發、生態紅線以及行業準入等制度,對環境違法者的違法空間進行控制,規范排污單位的排污行為。再比如,利用差別稅收、污染源補助資金支持、清潔生產等手段,給予合法企業一定的獎勵,發揮其榜樣作用,促使企業主動的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2]。
第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文山會海”現象。環境監察工作主要應是現場監管,應將主要工作放在真抓實干和工作謀劃上,應精減發文數量,減少開會次數,具體環保考核結果重現場,輕文字。
2.4 充分利用GIS手段對污染源進行實時動態全面監管
首先,全面監控污染源是現階段當中行之有效的一種環節治理方式。實時監測各個企業的具體污染排放情況,從而對其周圍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就現階段少數企業存在的違規操作的現象,相關部門已經采取了衛星地圖監視對比和無人機偵查的方式,在運用了這些新科技以后對于監控的迅速取證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基于GIS系統,充分利用大數據構建生態云平臺,將污染源信息與區域地形、衛星影像圖、土地利用現狀、土地利用規劃、氣象氣候條件等結合,形成“一張圖”,所有污染源(或重點污染源)在圖上一目了然,時時或定期更新數據信息,結合現有的移動執法平臺,微信平臺,在線監控平臺等,利用軟件實現時時動態管控,讓環保違法行為無處藏匿。
第三,對于基層環境監察隊伍來說,應及時引進新型高科技手段,比如暗管探測儀、無人機、快速水質分析儀,有利于監察人員現場快速判斷企業是否違法,縮短取證時間,提高效率。
2.5 增強環境監察執法工作人員的執行效能
環境監察執法人員專業性高低制約著環境監察執法效能的發揮。需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通過考錄或聘任的手段加大執法工作者建設,引進大量的法律專業以及環境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加強環保知識的培訓,保證執法過程中不誤罰、不漏罰[3]。
2.6 推進環境科技技術進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充分表明了科技的重要性。做好環境監察工作,就必須要不斷加強并完善環保科技技術平臺的建設,加大對于新型技術的研究,比如污水處理、汽車尾氣、臭氧防控以及資源循環利用方面的研究力度,推動新材料和生物節能技術在環保領域當中的應用,加大對環保節能技術的推廣力度。
3 結語
為了保證環境監察效能的高效發揮,需從公眾環保意識、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機制體制、強化科技手段、注重監察工作者執法能力等方面入手,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創新,才是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共同進步的關鍵[4]。
參考文獻
[1]孔剛,探索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有效途徑[J].科技展望,2016.
[2]羅聰.關于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有效途徑的探索[J].化工設計通訊,2016.
[3]王麗娟.關于新形勢下環境監察的執法效能提升途徑[J].居舍,2018(13):195.
[4]賈滿紅.關于新形勢下環境監察的執法效能提升途徑[J].綠色環保建材,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