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任
摘 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所在,也是新時期對于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考量。同時,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解決就業困難和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普遍較低,積極探討研究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議對策,進而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問題;提升途徑
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提到首要位置。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重要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為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麥可思《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5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畢業生的比例從上屆的2.3%上升到2.9%”[1]。遠遠低于發達國家20%左右的水平。這些數據說明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剖析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策略,將對我國實現經濟轉型跨越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有十分行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在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大眾化教育”的重大變革之后,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創新創業教育應運而生,也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在諸多對于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在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者從政府、高校、社會三方面來對創新創業教育提出對策。其實,我國幾千年來并不缺少創新創業的精神和能力,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民族智慧和精神。然而,對于創新創業的教育仍處于不斷探索的初期,有許多問題要適時的去解決。
(一)缺乏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才逐漸興起。現階段并沒有被社會和高校完全認同接受;人們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盡管國家提倡大力發展創業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但要達到蓬勃發展時期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加之中國長期以來“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多數大學生和家長仍追求穩定的生活;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更多的價值取向還是解決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2]。對于大學生自身而言,嚴重缺乏創新創業的理念,對于未來職業沒有合理的規劃,依然熱衷于考證或“捧鐵飯碗”。總之,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
(二)政府、社會支持力度不夠
面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嚴峻形勢,我國政府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力的新舉措,制定了許多政策支持鼓勵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甚至鼓勵大學生可以休學去創業。但是對于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要實現自主創業,高昂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本,政府很難給予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資金支持[3]。盡管當前很多企業走進高校,但絕大部分學生很少參與到校企合作的項目,很難得到實踐的機會。更無從談及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其次,政府政策要求銀行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投資力度和利率優惠。但是在現實操作中缺少指引,大學生創業者面臨眾多的門檻。這些因素都制約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三)高校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脫節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正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是課外的、講座式的業余教育活動,并沒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在實施過程中基本上與學科專業教育脫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缺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高校難以進行專門的培養。2、高校缺少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硬件設施。3、絕大多數高校未設立與本學科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4、高校對在讀大學生、本校應屆畢業后提供的創新創業支持不足。5、未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總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在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有諸多不足之處,亟待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
要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須要多方面、多領域、多層次地深入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然而,要使創新創業教育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并非一朝一日之功。這就要求我們適應經濟社會不斷出現的新變化來完善創新創業教育。
(一)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
正確的理念是實踐行動的前提。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要轉變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單純的就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一方面是滿足大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的需求,為將來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通過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并引導大學生挑戰自我,實現個人理想與價值[4]。
(二)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體系
首先,政府作為教育的主導部門,無論從在經費上還是在政策上都要提供支持并落到實處。并且協同社會、高校來提供組織保障,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其次,企業群體作為社會系統的重要支持力量。要加強同高校的交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新實踐的機會,從而達到雙贏。尤其是銀行要響應國家的政策,減少大學生貸款的障礙。同時,大學生的家長也應當轉變觀念和思路,應當鼓勵大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大膽創新創業,而不是一味地阻撓。最后,高校應當重視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并將其納入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當中。積極尋求政府、社會的幫助。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加大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訓和扶助。
(三)提升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高校應樹立新的人才培養觀。借鑒西方或其他高校成功的經驗,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專門管理機構來指導、扶持、培訓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不僅要從外部引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同時也要鼓勵、培養本校教師進行創新創業,要注重將高校師生的創新知識、創新技術等轉化到實際應用中。在課程設置方面,高校要結合各專業特色,積極開設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在與企業、政府等的合作中獲得社會支持,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器,增強創新創業氛圍,積極開展各種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讓學生獲得更多實踐機會。建設科學、完善的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及評價體系。
三、結論
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中,我們應趁風而起,以大鵬之勢大力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體現了時代精神,亦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的需要。政府、社會、高校要形成合力,從理念、技術、保障等全面進行科學統籌,最終構建出一個歸大化輸出創新創業人才的創新創業教育理想模式[5]——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為平臺、學校為主體、知識型創業為主要創業形態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麥可思研究院. 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2] 許德濤.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3
[3] 曹勇,張丹.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7)37-39
[4] 張良東.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今日南國,2009,(130)85
[5] 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研究——以吉林省為例[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