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當前,我國科技館的可持續發展力度不足,場館客流量十分有限,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于科普展示的內容創新不足,為了更好地帶動科技館的發展,就有必要對科技館的科普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
關鍵詞:科技館;科普形式他;調整和創新
科技館是一種社會性和群眾性較強的科普場所,其建設水平影響著我國科普事業的發展。現如今,科技館的場館結構日漸完善,但科技館在可持續上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無法充分發揮出科技館的積極作用。若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充分展現其特色,促進科技館科普形式的創新。
1 科普形式概述
科普形式主要指的是面向科普的基本內容與目標,受到特定科普內容的影響,被公眾普遍接受和遵照的操作流程。其對科普過程具有引導和調節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規范化機制。在我國,科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科普形式是科普工作中的關鍵要素,科普形式、科普內容、科普對象等均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不同的科普內容在科普對象和科普形式上均存在較大差異。科普形式是科普內容的橋梁與基礎,若無科普形式,就無法有效宣傳和傳播科普的內容。參與科普活動的過程中,參與者最先感受到的是科普形式所帶來的感官刺激,之后才能將目光放在到科普的具體內容上。因此在科技館發展中,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創新科技館科普形式,進而推動科技館的長期、穩定發展。
2 科普形式創新的積極意義
學生利用科技館可在課堂外學習知識,開展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效彌補了校內課堂教育的不足,而且科技館科普活動可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從而為學生講解與課內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為此,在科技館科普活動中,我們需高度重視學校教學資源整合,促進二者的銜接與互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建立科學思維。
3 科技館科普形式的創新策略
科技館具有科普和教育的功能,為了讓其發揮出自身職能,為人們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就應積極創新科普教育的形式,不斷增強教育的實效性。科技館應站在不同的視角做好知識普及工作,始終堅持科學至上的原則,抵制偽科學及封建迷信,以客觀現實為基礎展開科普教育工作。
3.1 積極轉變發展方向
當前科技發展水平日漸提升,其對科技館創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科技館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積極轉變發展的方向,全面創新發展的理念,從而更好地開展現代化建設,增強科技作品的時代氣息,全面彰顯現代科技的先進性。另外,我國可充分借鑒意大利舉辦的無限未來科技展活動,這種展覽既能夠展現現代科技的魅力,也可普及古代科技知識,從而充分滿足參觀者多樣化的參觀需求。
3.2 加大展品的宣傳力度
首先,要積極創新展品的表現形式。展品是開展科普活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載體,其對科普活動的基本效果也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首先要做好外觀創新設計工作,突破傳統的設計形式,從而為人們呈現出較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吸引人們的眼球,引導人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技館參觀活動中。另外還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創新展覽環境,營造相對和諧和寬松的科普展覽氛圍,進而更加突顯展覽主題,充分激發參觀者的好奇心,將教育科普轉變為群眾的探究和思考。
其次,要創新展品展教形式。在科技館的展區當中展品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傳統的展教模式無法充分激發出參觀者的好奇心,因此嚴重影響了科普教育的效果。為此,在創新時,需積極完善和創新展品的展教形式。在這期間相關工作人員可在展區內應用圖像、音樂等多種方式講解展區內的展品所蘊含的科學知識,從而激發參觀者的興趣,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展品。
最后,展品創新中應充分結合社會熱點。展品創新中,科技館要充分結合社會熱點進行展品的展示。在這一過程中可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促進成果的轉化,在科技館中為參觀者傳遞科學信息,進而有效增強群眾的文化意識和觀念。近年來,納米技術在我國日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因此科技館發展中可將納米技術融入于展品之中,為參觀者科普納米技術。
3.3 提高展示參與性
首先,科技館科普教育創新工作中,不僅要對展品的內容進行創新,而且還要積極創新科普教育活動。科技館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需建立趣味性較強的實驗室,又因為在科技館科普教育中,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青少年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日后的建設與發展。而創建趣味科學實驗室可有效推動青少年走進實驗室,增強其科學意識,使其在趣味教學當中更好地感受到科學的意義與價值。在設立趣味實驗室的同時,科技館還需做好科普知識拓展工作,如充分結合主題實驗室延伸科普教育活動、以主題實驗室為基礎構建興趣小組,從而將興趣愛好一致的青少年聚集起來,引導其自主選擇實驗項目,極大地豐富科技館科普教育的活動內容,進而推動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為科技館教育活動的創新創造有利條件。
其次,積極設立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創新科普教育活動時,一方面要設立趣味實驗室,另一方面還應積極創新傳統科普實驗室的實驗方式,這樣參觀人員既可全面了解到科學知識,也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動腦能力,讓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此外,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還可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科學體驗活動中,人們在實踐中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科學原理,激發參觀者對科學的探究熱情。
3.4 優化并完善數字館建設
科技館科學教育有長期展覽和短期展覽兩種方式,相關人員應該大力重視參與、體驗、互動和輔助性展示方式的應用,從而有效激發參觀者對科學的興趣,增強參觀者的科學觀念。再者,還需對群眾開展科普教育,或者也可組織科學文化交流活動。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數字館建設。現階段的數字科技館一般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將平面的圖像用三維立體化的方式呈現在互聯網科技館當中。數字科技館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枯燥乏味的數據轉變為更加生動的模型,從而充分實現了科技館的基本職能,使博物館能夠與觀眾互動溝通,二者有機結合能夠使參觀者在線上和線下均可獲得良好的參觀體驗。
3.5 加大區域內流動科技館的輻射作用
流動科技館是當今流動科普展覽中最為先進和新穎的形式,其整合了常規科技館和科普大篷車的優勢,同時也打破了科普大篷車在科普工作中展品內容有限、更新速度慢且展覽時間短的不足,該方式展出的內容十分豐富,靈活性和機動性較強。故而流動展覽館也廣泛地應用于社區、農村基層和偏遠地區。其能夠為基層未成年人提供優質的科普學習平臺,充分利用當地科協等地方資源,發揮出基層科普的輻射作用,一方面拓展了科技館的受眾范圍,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宣傳科技館的作用,使科技館成為人們熟知的公共服務類場所,吸引更多的參觀者,最終促進科普教育體驗活動的高效開展。
4 結語
若要有效強化科技館的教育效果,一方面要積極宣傳科學精神,另一方面還需為公眾普及科學知識,且在科技館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也需將科技館展品展示和科技館實踐科普教育活動作為切入點,進而對科技館的科普教育活動予以全面的創新和控制,高效發揮出其積極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羅靜婷.淺談科技館科普教育形式的創新[J].科學家,2017(8).
[2]趙小娟.試論科技館科普教育作用與形式創新[J].科技創業月刊,2017(2).
[3]徐長偉.地市級科技館科普形式多元化探究[J].科技與創新,2017(24).
[4]魏宏艷."探究式學習"——科技館教育模式的核心[J].神州,2017(6).
[5]張麗霞.淺談科技館科普教育活動的創新[J].科技視界,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