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嘉豪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一些其他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公共利益問題越來越顯著。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環境的污染,消費者的權益不斷被侵犯等社會公益事件被經常的報道,遭到了社會各界認識的廣泛關注。因此我國在2012年在《民事訴訟法中》新增了關于公共利益的訴訟制度,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筆者在文中主要分析了公益訴訟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制度頒布的原因。筆者對于新增的公益制度進行了分析,并且對于公益制度中的一些發展問題,筆者對于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建議進行了研究與談論,為了我國的法制可以更好地發展,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關鍵詞: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公益訴訟制度;理解
我國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環保與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人們漸漸地意識到了我國的公共利益不斷被破壞。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公共利益的保護不斷地打官司。但是我國對于公共利益的訴訟制度還不夠完善,一些官司沒有法律的依托,致使許多原因使得官司無法進行公益訴訟。再加上法院對于公益訴訟不上心,許多判決無法使得被告人滿意,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在2012年在《民事訴訟法》中新增了公益訴訟,使得人們有了法律依托,并且也推動了我國公益訴訟的不斷完善。
1 制定公益訴訟法的原因
公益訴訟法主要是針對特定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根據法律規定,對于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應向法院提出訴訟,法院會依法審理,并且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中添加了公益訴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環境污染的不斷嚴重、消費者應享受到的合法權益被不斷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問題不斷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收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人們開始希望司法機關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二是部分實體法對原告的主體資格進行了重新規定,原告的主體資格被擴大。
近些年來,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為了更好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向人民法院不斷地提出訴訟,為立法的建立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以及對法院進行立法積累了大量的現實經驗。這也就形成了2012年《民事訴訟法》中新增了公益訴訟制度,此制度主要為了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完善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公益訴訟制度的形成,主要是社會各界提供的案例,這對于維護社會和平、促進經社會的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公益訴訟案件范圍
2012年在《民事訴訟法》中新增的關于公共利益訴訟制度,對于公益訴訟案件的范圍進行的準確的規定,主要包括環境污染、消費者權益等公共利益。有了明確的范圍,可以讓司法機關在公益訴訟制度上能夠裁決的更加規范,并且訴訟制度能夠得到更好的完善。公益訴訟中的頒布主要是為了讓公共權益能夠讓人們大眾更好的獲得。公益訴訟也并不是包括我們一直提到的這兩點,還有關于侵害國家財產的行為和經濟市場上的壟斷行為等。公共利益在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現在全球基本將環境污染、生態保護等問題納為公益事業,那些將公益事件認為是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的行為是錯誤的。
3 公益訴訟主體的確定
公益訴訟維護的是公共利益,但是現在我國公益訴訟原告主體資格具有比較嚴格的限制,主要是禁止胡亂運用訴訟的行為。為了使得公共利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對于公益訴訟原告的資格進行了明確的定義。所以將公益訴訟分為三種:一國家訴訟,主要是檢察機關代表國家進行公益訴訟。這種訴訟的原告主體只能是國家的檢察機關,為了能夠更好的維護國家的公共利益。二是團體訴訟,這種訴訟方式是社會組織人員發起,法院接受案件。三是公民訴訟,這種訴訟方式的局限性是最小的,主要的公民以政府的名義進行訴訟,并且對于有損社會公共利益事件的提出,以及提供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4 公益訴訟案件中的問題
1)接受案件的范圍及管理。在2012年頒布的公益訴訟制度中,就已經規定了公益訴訟案件的范圍,除了環境污染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侵害以外,其他關于危害公共利益的案件,都需要法院進行嚴格的把控,將不屬于公益訴訟的案件選出并且駁回。同時希望最高人民法院將關于侵害公益事業的案件,進行合理有效的解釋與分析。對于公益事件的管理,可以將案件進行集中整理,將一審判定到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管理。
2)舉證責任分配。通常情況下對于一些侵害公共權益的加害者的經濟實力較強的,使得原告與其處于一個不平等的情況下,法院應建立合理的舉證責任分配制度。在這里筆者具有自己的意見,一是關于機關提出的訴訟,這個只要一般的舉證責任分配規則。二是關于組織提出的公益訴訟,這個就許愿有關機關提供充足的依據,這就需要特定的行政機關積極配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公益訴訟。這個主要是因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的經濟基礎具有較大的差異,原告沒有很強的能力找到充足的證據,對被告進行判決。這時候有關部門應該幫助原告,查找證據為原告提供技術與經濟的支持,這樣可以是法律的公平與公正得到更好的證實。
3)訴訟費用。在進行公益訴訟是,原告一般都是相關的機關和社會組織,他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對于訴訟的費用,不可能一個人拿出,因此對于訴訟的費用,應該是機關與組織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
5 公益訴訟制度完善的建議
1)明確劃分公益訴訟制度范圍。我國現在對于環境保護的方式,主要是個人民事賠償、行政手段救濟和刑事訴訟追究,這些方式仍不能完全的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所以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國家應該將公益訴訟的權利給到更多的群體和機構,通過司法方式進行保護?,F在經濟市場上的壟斷行為越來越嚴重,所以將反壟斷行為增加進公益訴訟,為了更好地維護經濟市場的平衡。
2)公共利益的改革。公共利益的特點是不準確性和公共性。不確定性主要是因為在公共利益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及內容沒有具體的劃分,人們不容區分什么是公共利益。公共性是體現在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分開。公共利益有著比較細致的劃分,主要分為公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所以公共利益的范圍與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關聯,公共利益的范圍具有靈活性,隨著國家的變化而變化,并且要與其他國家的經驗相聯系,公共利益的范圍隨之變化,這樣有利于我國更好的發展。
6 結束語
經濟的發展,人們所關心的不再是自己,也漸漸地關心現在生活的環境和國家如何可以更好的發展。人們意識到了現在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及自身的權益也遭到了侵害,公共利益問題不斷地暴露在人們的視野中,因此人們對于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越來越重視。通過筆者的分析,發現我國現在的公益訴訟中還存在著漏洞,無法滿足人們的一些愿望。因此,我國的公益訴訟需要結合國家的發展情況,做出更好的調整。
參考文獻
[1]鄭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問題及完善——以民事訴訟法修改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2,22:125-126.
[2]我國公益訴訟制度構建的困境與出路——以新世紀以降相關文獻梳理為視角[J].洪浩,壽媛君.山東社會科學.2017(03)
[3]楊建.關于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若干問題研究[J]公民與法(法學版) ,2013,01: 27-28.
[4]論公民個人納入民事公益訴訟主體范圍的合理性——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5條為分析視角[J].袁芳芳.鎮江高專學報.2017(01)
[5]齊樹潔,韓寶,陳利紅.新民事訴訟法的理解與適用——中國民事 訴訟法學研究會2013年年會綜述[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02: 16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