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作為農業新型融資模式的農業眾籌,成為了眾籌行業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農業眾籌克服了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資金募集等問題,具有極大的產業優勢,但在其迅速發展的背后,也暗藏著產品質量、信用等風險。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建議,并對其未來進行了美好的展望。
關鍵詞:農業眾籌;互聯網;信用體系
互聯網眾籌是當下提及率極高的專業名詞,它是在互聯網金融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一種新型模式。它憑借互聯網技術等新型工具的便利,利用互聯網的高傳播性和覆蓋性,采用預購等形式,向大眾籌集開展項目所需的資金?;ヂ摼W能夠為項目提供更廣泛的平臺,使其更容易獲得所需要的投資資金,因此它已成為個人和小微企業的新興融資渠道。眾籌平臺的運作模式大致相同,由需要項目資金的團隊,向眾籌平臺提交項目方案,待對其真實性可行性等方面的審核通過后,便可以在平臺上發布項目信息。而農業眾籌作為互聯網眾籌行業的新興模式,近些年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1 行業簡述
1.1 概念
農業眾籌將農業、電子商務與融資平臺進行了有機結合,是眾籌行業中的新興模式。在我國農業眾籌大多為農產品眾籌,其流程是先由消費者眾籌資金,農戶們根據其需求來進行農產品生產,之后通過物流等方式派送到消費者手中。
1.2 現狀
農業眾籌發源于美國,2014年在互聯網金融的大勢下,該行業開始進軍中國。多家眾籌平臺上線,使農業眾籌市場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如今它已經成為眾籌行業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代表有眾籌網、有機有利、天農眾籌等。隨著“互聯網+三農”的不斷推進,使具有獨特發展模式和產業優勢的農業眾籌行業,發展前景一片良好。
2 產業優勢
2.1 克服信息不對稱
農業眾籌減少了農戶與消費者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產生。農村的種植戶苦于沒有銷路,無法將自己物美價廉的農產品銷售掉,而城市的消費者想要購買特色農產品卻沒有渠道。眾籌模式的出現,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2.2 解決資金籌集
農產品生產周期長、收益低等特性,使農業生產普遍存在著貸款難的問題。而眾籌模式的出現,為農業資金需求者提供了融資平臺,增加了資金來源。與傳統模式相比,它削減了中間環節,極大地降低了交易費用。
2.3 降低銷售風險
農業眾籌通過“團購+預售”的方式保證了農產品的銷量,大大降低了農產品的庫存和風險,從而增強了農戶發展的信心。在確保銷量之后,農戶也能夠更加盡責地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對消費者和投資者也同樣有利。
3 行業風險
3.1 質量風險
消費者的目的是通過農業眾籌來確保自己能吃到真正的有機食品。然而眾籌后的產品是否按照有機食品的流程來經營,過程中是否有偷工減料等行為,消費者無法全程把控,只能交給農場主。若眾籌平臺沒有提供完備的觀察監測體系,農戶可能敷衍了事,導致質量風險的產生。
3.2 信用風險
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對眾籌平臺進行管理,加上之前多起眾籌平臺卷款跑路的案件,使投資者和消費者對眾籌平臺的可信度不斷下降。此外平臺對眾籌項目真實性和后期運營可行性的追蹤效果,也考驗著消費者對平臺的信用度。
3.3 運輸風險
農產品具有保質期短、長期儲存困難等特點,因此物流運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農產品最終的品質和消費者的滿意度。但由于多數農產品價值不高,導致運輸的邊際成本過高,加之很多農村缺乏高級的運輸設施配備,使農業眾籌存在著不小的運輸風險。
4 發展建議
4.1 政府推進政策
美國于2012年簽署了《初創企業推動法案》,是眾籌行業立法的里程碑。而我國至今仍未對眾籌平臺制定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平臺的行為無法受到明確的法規約束,農戶、消費者和投資者三方用戶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政府應積極推進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以促進眾籌行業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4.2 眾籌平臺完善信用體系
為保證消費者投資者資金的安全性,增強其對平臺信任度,眾籌平臺應完善信用體系,使資金來源和去向透明化。同時配合相應機構的監督,使流程規范化法制化,才能使消費者和投資者放心。
4.3 農戶參與保險,增強誠信意識
面對農產品的運輸和自然災害等一系列風險,和相關保障仍未完善的農業現狀,農戶應積極參與農業保險來加以應對,從而降低經濟損失。此外,農戶與農場主應增強誠信意識,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確保質量,保證農產品的有機。可采用拍照和視頻等方式,定期上傳至眾籌平臺,供投資者和消費者觀察,以消除其對農產品質量的擔憂。
5 總結
農業眾籌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革新了傳統農產品銷售的流程,使農業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未來在政府、平臺、用戶等各方的努力之下,我相信農業眾籌一定會為農業經濟帶來不同凡響的改變。
參考文獻
[1]王勁屹.交易費用視角下農業眾籌發展模式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8(12):64-68.
[2]劉旭錕,張微,李兆雄,羅旭輝.農村電商發展背景下農業眾籌的發展途徑[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10):157-160.
[3]張薇,劉旭錕,羅旭輝.“互聯網+”時代休閑農業眾籌發展途徑解析——以北京花仙子項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7):128-129+142.
作者簡介
胡旭(1998-),女,漢族,安徽省宣城市,大學本科,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