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 羅亮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而創建的,其定位就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10年培養近1300萬高素質技能人才。
目前江漢大學招收全日制專科學生的學院共有三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高職學院”)是其中之一。且高職學院是江漢大學唯一一個只招收全日制專科學生的學院。可以說高職學院是江漢大學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江漢大學的大環境中,高職學院學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而高職新生更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群體。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使得高職新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
1 高職新生適應期主要心理問題
通過筆者對高職學院三個年級新生的觀察研究,了解到相對于學校全日制本科新生,高職學院新生進入大學后的一年更為重要。大一一學年里,高職新生在享受著本科學生相同的教學資源、生活資源的同時,也承受著比一般本科學生更多的心理困擾。
1)普遍存在入學適應性問題。來到大學校園,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使得高職新生產生諸多方面的適應性問題。全新的校園環境,加之其他學院學生的“高分”入校,難免造成心理上的不適應。緊湊的課程、錯誤的學習方法、學業與就業掛鉤所產生的巨大壓力,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學習不適應性問題。剛剛入校的高職學生還存有“上了大學以后,老師幾乎不管”、“上來大學,學習成績不再那么重要”、“上來大學平時不聽課,期末臨時‘抱佛腳也能過關”的錯誤觀念,這些想法與實際情況大不相同造成學生觀念上的不適應。
2)人際交往能力有待提高。在全新的環境中,面對這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社會背景的同學們,他們渴望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然而自卑心理、焦慮心理、抑郁心理卻使得部分高職新生不愿意主動去與他人交流。在300多名學生當中,筆者了解到有接近30名同學表示自己在與陌生人交流時缺乏主動性,他們更希望是他人主動與自己交談。在公共宿舍內自己更愿意在網絡中與人交流,而不是與現實中的人打交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會使得學生變得封閉自我,久而久之更有可能形成抑郁癥或是交際恐慌癥等心理疾病。
3)心理壓力大。三年的專科學制,其中兩年半在校理論學習,最后半年校外頂崗實習。高職學生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多的課程學習,以江漢大學高職學院為例。在此情況下如果大一不能很好的調整自己適應這種環境將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壓力,將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大二、大三的學習,甚至是今后的就業。
4)自卑心理嚴重。大學校園不再是單一的以學習成績論英雄,當發現本身在學習成績方面與人有差異的自己又在才藝、人際交往能力、家庭經濟條件、乃至體格樣貌等方面都與他人存在差距。特別是一些來自農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如果不能及時樹立自信心,久而久之會使得自卑心理更加嚴重。
2 高職新生適應期主要心理問題成因
高職新生適應期出現多種心理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筆者將這些成因分為兩個方面,即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
2.1 造成高職新生適應期心理問題的外部原因
造成高職新生適應期心理問題的外部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方面: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社會原因。
家庭方面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家庭經濟狀況等對學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在由中學教育向大學教育過渡的這樣一個適應期內,學生心中十分渴望與家人交流、向家人傾訴。而家長往往認為孩子進入了大學校園就不再需要為孩子的學習操心,缺乏主動與孩子交流的意識。使得學生的不良情緒無處排解,給心理問題的產生造成了可能。
學校方面與本科學生同處一個環境內學習、生活、工作,或多或少會使得受教育層次相對較低、學習方面相對較弱的高職學生產生心理落差。再加之委托培養的相關學習要求、學校嚴格的管理制度、大學與中學的不同,都會使適應期內的高職新生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社會方面當下社會普遍存在“學歷低、能力差、就業難”的認知偏差,使得高職新生對自己未來認識不清,缺乏信息,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讀專科沒有出路,對將來就業問題充滿擔憂。有些學生甚至會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混日子。
2.2 造成高職新生適應期心理問題的內部原因
從高職新生自身來看,其自身渴望追求自我實現,實際情況卻與之存在較大偏差所產生的這種矛盾是造成其在適應期內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高職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渴望在學習、工作、與人交往等方面都能取得好的成績,從而獲得家人、老師、同學的認可。但是在這些方面都能取得好的成績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高職學生往往存在堅持不夠、學習方法不對,對待事物自信心不足等情況。心中的所想與現實中自己的付出、自己所獲得的成績產生偏差,給學生心理帶來極大的失落感,從而引發自卑心理產生心理問題。
3 高職新生適應期主要心理問題應對策略
針對高職新生在適應期內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結合筆者對高職新生的問卷調查、個案訪談、文獻研究,以及自身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應對措施。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對高職新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其心理健康知識的主要渠道。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鼓勵高職新生學習心理知識,積極參加心理訓練及心理知識的學習。
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同時,院系輔導員、班主任可采取定期組織班會或是利用學生集中時間,結合學生中出現的實際心理問題講解應對措施。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幫助高職新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心理健康知識。
2)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對于高職新生而言幫助其正確認識心理咨詢,了解心理咨詢的作用是主要工作。每年在高職學生入校之后,大力宣傳心理咨詢,鼓勵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是開展心理咨詢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組織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了解問題人群。
不定期開展以班為單位的團體輔導,在短時間內有效擴大受益人數,使更多學生享受到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干預,達到心理健康的有效普及。
3)創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豐富校園文化,創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是為高職學生營造良好心理成長環境的有效措施。利用課余時間,大力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如:專業知識競賽、演講辯論比賽、學長領航宣講活動、愛國主義教育等等,都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形成集體凝聚力,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形成健康向上、寬松和諧的氛圍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不僅如此,各種積極向上的校園活動也能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使其對校園生活有全新的認識,起到優化人格的積極作用。
4)加強社會實踐。充分利用院系團組織、青年志愿者協會,結合專業組織高職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高職學生既可以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社會,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又能在實踐中增長實際工作知識、提高工作能力、認識自身在社會中的職業優勢;不僅如此,社會實踐活動更是將高職學生良好精神面貌展現給社會的有效平臺,有利于讓社會更加深入的認識高職學生。
4 結束語
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高職學生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認可。關注高職學生,特別是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應對高職新生在適應期內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利于幫助其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對于促進高職新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胡靖,江漢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