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惠
摘 要: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社會對金融類專業的畢業生的要求更高,僅限于專業基礎知識課程的開設是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開設實踐課程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金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文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探討金融類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多方位培養學生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地方高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經濟與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西財經學院)課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標準體系研究 ——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編號SFZX2017B03)及省級課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標準體系研究》(編號2018JGA256)成果。
1 地方高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1.1 校內實踐課程教學現狀
廣西財經學院校內實踐課程開設學時分別是8學時、16學時、24學時、36學、48學時,多數課程為16學時。校內實踐課程多數設置在第二學年,授課地點為各高校的金融實驗室。校內實踐課程的上課模式為教師授課,學生做實驗(收集、分析數據),最后填寫實驗內容與數據并提交實驗報告。與其他學校金融學專業的校內實踐課程相比,廣西財經學院部分校內實踐課程缺少基礎的理論課程,部分院校金融學專業開設了統計學實驗、數據分析實驗、金融計算與建模等偏向與理科的實驗課程。
1.2 金融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現狀
廣西財經學院金融類專業校外實踐設計主要有社會調查兼職和畢業實習。
校外社會調查兼職利用暑假完成,歷時2周時間,計劃1個學分。通過社會調查的教學活動,大多數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各行各業中去進行社會實踐和社會考察,社會實踐結束后,學生需要對此次社會實踐進行思考和總計來完成社會調查報告。畢業實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完成,歷時8周,計劃學分高達7學分,這體現了畢業實習在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通過歷屆學生畢業實習去向數據分析,大多數學生選擇到金融企業完成畢業實習。
2 地方高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不足
2.1 實踐教學定位過低
當今社會對金融類畢業生的需求是對金融市場運作具備一定掌握能力的、熟練運用現代金融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國內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對金融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課程定位過低,主要以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以實踐課程為輔,忽略學生對金融現象實際的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忽略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會導致學生的創新和學習能力薄弱,難以適應現今金融工作崗位對金融人才的需求。
2.2 實踐教學缺乏系統設計
教師教學方案缺乏相應的實驗教學內容,金融類專業的應用性較強,所以金融類專業的教學方案中應根據專業理論課程設置對應的實驗教學內容,建立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一些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仍不符合理想要求,仍停留在老師教和學生學的狀態,大多數教師只是傳授知識,從而忽視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實踐教學課程設置較為單一,金融類專業課程涵蓋在經濟類專業課程之內,忽視其他相關的學科是國內普通高校的通病之一,這將限制學生獲得的知識范圍以及知識缺乏系統性。
2.3 校外實踐有待加強
校外實踐活動主要依托于校外實習基地而進行,學生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參與實踐課程,校外實踐基地的學習環境與校內課堂學習環境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可以在校外實踐基地將課堂內容真實運用于實際。高校的校外實踐具有局限性,學生在實踐、專業領域上都受到了限制。且高校的校外實習基地仍不夠完善,地方性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有局限性,合作企業數量較少,領域狹窄,師資力量薄弱、專業訓練設備少,學生可獲取的校外實習信息單一閉塞。
3 完善地方高校金融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對策
3.1 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首先要符合國家標準,其實是做到與國際接軌。調整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比例,提議二者比例為1:1,做到專業課程搭配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以社會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以及行業、學科發展的需求為原則,及時將金融業的創新內容和新技術引入教學內容。
3.2 完善教學課程體系,凸顯實踐教學地位
首先,高校的教學模式應該提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相結合,實現專業實驗、專業實訓、專業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其次,教學內容應該以專業課程為基礎,搭配相應內容的實驗課程。最后,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能夠讓學生鞏固課程知識,學校就要完善校內實訓基地的設備和營造良好的校內實訓環境,為學生能夠最大效果地完成實訓課程的任務。
3.3 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展現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引入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Chris Colum Browndale的案例教學方法,該方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后使用,通過授課教師的課程規劃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根據教學的目的和要求,使用典型案例,學生可以自身獨立思考或者團隊合作的方式對案例進行分析,有助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問題并能解決問題,也能培養學生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種方法也很適合應用在金融類專業的教學上,在金融類專業的教學中推廣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消化知識。
3.4 優化校內實踐教學條件,確保符合實踐教學內容的要求
絕大多數的高校為了配合實踐課程建立了金融類專業的模擬實驗室,并且配合教學投入使用,為實驗課程和校內實訓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幫助。但目前多數金融實驗室的建設水平不高,配套設施落后跟不上金融的發展潮流,過于形式化和傳統化。為了優化校內實踐教學的條件,學校應該加大金融類專業實驗室的建設力度和實驗室投入經費,國家金融類專業要求教學儀器設備維持費占學費收人的比例應不低于25%,教學經費增長至少要與學費收人增長同步。金融類專業的實驗室要求能夠滿足證券模擬交易、期貨模擬交易、保險實務模擬、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數據分析等實驗課程的要求。
3.5 完善校內實訓基地,拓大校外實踐基地
校內實訓基地要配備完善的教學軟硬件、高素質的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實訓環境和資源。根據金融類學生的專業課程需求,建立證券模擬交易實驗室、期貨模擬交易實驗室、保險實務模擬實驗室、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擬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是環境,以滿足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實訓需求,能夠靈活學習。由于金融類專業涉及的范圍廣,領域多,高校要確保有足夠多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普通地方高校與金融類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建立的合作應該多地讓學生受惠,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領域的實訓機會,增加實訓基地接納的學生數量,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盡力為學生爭取親自了解業務流程并參與業余流程操作的機會,邀請富有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為學生講解工作知識并為學生演示業務操作等等。
參考文獻
[1]吳子強.高校金融實驗實踐體系的改革與管理——以泉州師范為例[J].教育時空,2016.
[2陳奇文.袁達.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策略初探[J].時代金融,2017.
[3]姚佳琪.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策略初探[J].時代金融,2018.
[4]廣西財經學院.2016-2017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R].廣西財經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