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連市海水資源豐富,充分利用海水是解決當前淡水資源短缺的高效途徑。大連作為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城市,對淡化能力、規模和技術水平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本文圍繞大連水資源缺乏現狀入手,簡單介紹大連市海水淡化現狀,合理推出現階段大連市海水淡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通過與對比國外海水淡化發展現狀,進而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建議,以加強大連市海水淡化產業化的發展。
關鍵詞:水資源短缺;海水淡化;對策;大連市
1 研究背景
據目前統計數據顯示,大連市水資源總量約為41.02億m3。其中地下水資源量7.61億m3,地表水資源量38.69億m3,二者之間重復計算水量5.28億m3。全市出境水量0.2622億m3,入境水量4.894億m3,入海水量12.53億。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為586m3,僅相當于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4左右,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的7%,屬于人均擁有淡水資源極低水平地區,因此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大連市海水淡化產業現狀
隨著大連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廢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化肥農藥的大批量應用,造成大連市水資源受污染程度明顯增大。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大連分局通過對大連市水流的監測,測定出大連市的主要河流水質介于II一劣V等級之間。大連市以長距離引水、開采地下水和海水淡化作為最常使用的三種淡水取用方式,現如今由于地下水的開采已經受到制約,中水回用等開源方式備受關注,海水淡化成為現階段解決淡水危機的主要途徑。目前大連以已建成了長海縣大長山島鎮、華能大連電廠、大連石化總公司、長海縣樟子島鎮等5座海水淡化廠為抓手,進行海水淡化,效果顯著,據統計目前其海水淡化能力約為11400m3/天。經過多年來對多級閃蒸技術進行的廣泛研究經驗的積累,大連市業已掌握了海水淡化設計和模擬的相關參數,積累了相當的成果,再加上專業的海水淡化技術隊伍、專門的海水淡化科研機構,豐富的海水淡化管理和技術合作經驗,大連成功締造成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3 大連市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面臨的問題
3.1 自主技術、創新設備的缺乏
反滲透膜是海水淡化的關鍵設備,把控著海水淡化設備的“兩性”即“安全性”、“經濟性”,因此選擇合適的膜元件可以有效改善系統脫鹽率,同時降低運行壓力、減小耗電量。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以進口膜作為海水淡化設備的應用。據了解,目前國內自主研制的反滲透膜脫鹽率僅為99.3%,而國外已達99.8%。對于一些缺乏具備競爭能力的企業而言,由于產品裝備制造水平的制約、淡化核心技術的不完善,抑制產業鏈條的形成,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大連海水淡化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3.2 鼓勵扶持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的缺失
政府的鼓勵扶持政策是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雖然《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已經把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和建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并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列作為優先發展項目。但就整體而言,由于政府對海水淡化缺乏具體的配套措施及規劃等方面執行力度不夠、缺乏一定性的具體可操作有效政策、沒有明確的職能部門負責等原因,海水淡化產業即使作為新興產業,國家也沒有過多政策上的扶持,費用幾乎由淡化海水的企業負責,沒有政策的補貼,再加上技術難度大、市場開發難、傳統觀念的習慣性束縛,在完全市場化下的條件下,政策缺失直接影響了海水淡化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3.3 海水淡化產業化體系不完善
提高海水淡化的技術水平降低成本是主要途徑之一,但海水淡化推進緩慢的最大障礙終究還是成本問題,根據循環經濟學的原理建立海水淡化的產業化體系是比較現實的,但目前來看,大連想要結合海水淡化產業降低成本及提高效益尚做得不夠。即使有部分火電企業已將電力工業與海水淡化結合起來,但整體的體系化規模仍未形成,離產業化體系還有較大的距離。
4 大連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主要建議
4.1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育海水淡化的研發機構
海水淡化事業走向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問題就是加大對新興科技的投入。政府應以支持企業研究高性能膜組器為基點,鑄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反滲透膜;以研究提升太陽能發電技術為抓手,充分結合工廠各種能源和余熱,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同時以提供專門技術隊伍和專項資金為龍頭,定向培育海水淡化的研發機構,進一步提高海水淡化的技術水平,加大裝備及材料的國產化率,不斷完善和提升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從而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和投資費用。
4.2 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示范工程
關乎國計民生注定要講海水淡化事關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聯系,政府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運用綜合經濟手段、必要的行政法手段及法律手段,加強對海水淡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同時要做到對于海水淡化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引進給予經費保障,一定時期內實施對海水淡化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企業實行減免稅制度化,對于技術改造、購置設備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貼息貸款,同時對企業生產的淡化水應按自來水給予同等補貼。
4.3 拉長產業鏈,促進海水淡化的產業化進程
海水淡化可通過發展相關獲利產業、拉長產業鏈,降低成本。例如可利用現代大型火電廠消耗淡水后排放的大量低熱值余汽的余熱對大型海水淡化裝置需要供電且供熱,開展海水淡化,興建發電—淡化的“雙效”工廠從而大大降低成本。隨著海水淡化生產能力的擴大,建設大連濱海淡水產業帶,帶動濱海地區的發展,進一步解決當地經濟發展與缺水的矛盾。同時,大連應設法建立產業規模,形成“三經濟”,即“規模經濟”、“制度經濟”、“產業經濟”進而加強淡化海水綜合效益。最后,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重視與產業界的結合,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5 總結
通過對大連市目前淡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海水淡化發展的現狀分析,大連市海水淡化發展潛力巨大,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是解決大連市淡水資源匾乏的重要戰略選擇。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積極發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濃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實現淡化后海水的零排放,推進淡化海水的大規模社會供水。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水資源是一件緊迫而又有現實意義的事情,構建新興海水淡化產業,將為實現大連經濟社會發展與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為保障大連水資源安全和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R].北京,2012.
[2]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中國工程院《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項目組.2000.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2014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R].2015.
[4]加快發展我市海水淡化建設項目.大連市外國專家局網.dalian.caiep.org.
[5]林治國,何文斌,許振東等.向海洋要資源-一華能大連電廠海水淡化的經濟技術分析.
[6]王靜,劉淑靜,侯純揚.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模式建議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12):24-31.
[7]譚永文.中國海水淡化工程進展情況和發展趨勢.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建設海洋經濟強省工作簡報,2006,48(9):1-10.
[8]籍國東,姜兆春,趙麗輝等.海水利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地理研究,1999.
[9]親維新.中國海洋產業高技術化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張思文(1998-),河北承德人,學生,所在學校河北工程大學水利水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