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藝興
摘 要:由于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信息傳播獨特性的存在,導致了接受群眾的分化與重組。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所構成的“公共領域”不單單能夠指引話題輿論的方向同時還能夠樹立話題標桿。與此同時正是由于媒介實名制的存在,使得話題參與者能夠形成較高質量的良性互動。所以,我們的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傳播才能發展的如此之快,以至于有逐步超越傳統媒介的趨勢。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反饋機制;私人媒介;移動性;便攜性
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發展覆蓋速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據官方統計,截止到2017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用戶達到6.3億人。其中,騰訊新聞以41%的用戶比例占據著這個市場的主導地位。之所以出現這么大的數據,其背后必須要有理論作為支撐,這個理論不僅可以解釋為什么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會發展的如此之快,也會為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市場繼續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指引方向。
1 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信息傳播方式的主要特性
我們在研究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信息傳播方式的主要特性時,必須要去分析的是傳播途徑所涉及的雙方,一個是新聞的提供者,一個是新聞的接受者。對于報刊而言,它的主體是新聞的提供者,它只能通過有關調查去獲取接受者的對于報刊改進的建議和意見,而不能使得接受者直接對這一新聞做出自己意見的表達。但是作為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它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可以通過這一媒介對新聞直接做出自己的判斷,同時作為新聞的提供者,它可以直接通過用戶的反饋對新聞的主體動向有更深一層的把握,從而根據“個人愛好”來選擇他們的推送,這就會體現出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信息傳播方式的一個顯著特性:私人化。這一特性是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信息傳播方式的最主要特性。與此同時它還具備了傳統媒介所不能夠具有的獨特性能——便攜性。用戶不用專門的去報亭訂閱書刊雜志,他們可以通過手機APP一鍵訂閱,便可以攜帶著手機隨處查閱自己所關注的新聞主題。
由于上述的所謂的私人化定制的存在,從而出現了一種現象: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所根據私人定制的新聞推送會反過來作用于新聞的提供者,這些新聞會根據用戶的愛好和需求被分成若干個小的“欄目組”,那么新聞的提供者這一職業也會被劃分為若干個小的專業領域,從而推動了整個媒介行業的整體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新聞主題的分組是接受者集體意愿的體現。
2 移動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的形成過程與具體表現
我們在討論移動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的形成過程與具體表現時,必須應該關注三個因素:一個是出于自身意愿的話題討論者,另一個就是我們媒介所提供的討論平臺以及能夠直接連接它們的互動機制。對于報刊電視而言,可以通過一定的平臺對相關新聞進行討論,但是他們之間的互動機制就顯得比較黯然了。他們不能夠使得新聞接受者對某一個新聞實時地進行深入內在的交換意見和討論,同時他們會受到報紙出版周期的影響,使得其必須以第一視角去關注新聞的主要動向,致使“公共領域”比較單一。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現狀,從而推進了公共領域的轉型。
從小視角來看,“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澎湃新聞”等APP在互動機制的發展過程中,逐步開通了評論窗口,我們可以在每一條新聞下看到數條評論,這些評論都是基于接受者個人對于新聞的具體看法。正是這些具體的看法與評論,推動了新聞行業的發展,最大的表現在于對新聞真相的深度發掘。與報紙報刊等傳統媒體相對比,移動客戶端新聞在對公共輿論平臺的構建過程中,也體現它自身的特性。
其一,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便捷性”決定了它可以具備高度的“實時性”,使得新聞接受者可以及時方便的進行互動,這么一來可以提高新聞接受者的新聞參與度,以及增強其對于新聞實事的敏感度。這一特點是針對報刊電視而言的。所以正是這種現象的出現使得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具有了區別于傳統媒介的特征——實時便捷。
其二,與目前較為普及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相比,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也具有獨特的優勢。有人曾經做過推斷,微博微信的發展普及速度已然超過了我們的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它們的出現必定會推翻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這種說法無疑是極端的。這種說法忽略了微信微博在輿論場建設方面的固有弊端,這種弊端的存在是由于其自身缺乏“自凈機制”。而缺乏“自凈機制”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微信微博的評論是比較“密閉”的,這種評論很容易會導致集體極端化。這里還有人會提出微博可以通過封號進行對相關評論進行懲處,但是他們沒有注意到,這種懲處是事后性的,這只是事后無奈之舉。而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可以有效避開上述所存在的問題。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輿論平臺的新聞討論發起者是APP的運營商,新聞接受者在平臺上的討論也是公開的透明的。這樣的狀況就決定了對于輿論的監督監管,不僅僅可以涉及評論層次上的,還可以直接從源頭上直接掐斷話題提供者的供應。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對于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參與者不僅是實名的還是同質的,這一點就會突出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與傳統媒介以及微信微博的不同。不同之處在于兩點,其一是對于傳統媒介的參與者,其身份是不能夠確定的。其次,微博微信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它的用戶身份也是不確定的。而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就能夠實現了用戶的同質化,因為它會根據新聞接受者對于不同領域的關注程度對話題進行分類,以保證話題的同質性。
3 移動互動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移動互動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自身的優勢,與此同時它也的確在利用自身的優勢,繞過傳統媒介的弊端,從而發揮著其自身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其存在的問題。
首先,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接受群體主要涉及的是社會非專業人群,這種不專業會使得平臺上出現一些不法的言論,這種言論會危害我們的互聯網輿論環境。其次是有一些“標題黨”的出現,他的文章不會有內涵,有的只是粗俗低端不堪,這樣也會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影響我們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關注,應該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從而推動移動互動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的持續健康發展。
4 小結
由于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信息傳播的獨特性能即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的“便捷性”決定了它可以具備高度的“實時性”,從而導致了接受群眾的分化與重組。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形成的所謂的“公共領域”不單單能夠指引話題輿論的方向,同時可以樹立話題標桿。而且,正是由于該媒介逐漸實行實名制,從而使得話題參與者能夠形成比較高質量的良性互動。所以,我們的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傳播才能發展的如此之快,以至于有逐步超越傳統媒介的趨勢。在我們可以發現移動互動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自身優勢的同時,它也的確在利用自身的優勢,繞過傳統媒介的弊端,從而發揮著其自身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其存在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必須給予關注,應該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從提供者到接受者,層層把關,以此來推動移動互動網新聞客戶端輿論平臺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在大致上解答了為什么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會發展的如此之快,同時也為移動互聯網新聞客戶端市場繼續保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指引方向。但是還是會存在以下狹隘之處,在今后的研究與分析中會進一步改正。
參考文獻
[1]李翔.互聯網新聞媒體垂直專業優的轉型探索[D].內蒙古大學,2015年.
[2]朱祥.基于互聯網新聞服務的移動端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趙山利.互聯網金融與風險投資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
[4]姚崇崇.互聯網信息存儲檢索優化及推薦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年.
[5]楊帥.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6年.
[6]許瑩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及監管政策研究[D].云南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