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
設計理念:新課程改革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新課改的指引下,筆者所在的學校主推“綠色教育”?!熬G色教育”堅持以生本理念為核心,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學生是學習的真正的主人,為學生好學、樂學服務。本研究旨在以生本理念為指導設計語文中年級的閱讀教學,以期對筆者的實踐教學有所幫助,如有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5個生字,能正確認讀“棚架”等詞語;
2.能規范、端正、整潔書寫14個生字;
3.能用段意串聯法、抓中心句等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4.能找出文中描寫具體的句子,能抓關鍵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含義;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感受平凡鄉村生活的美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對鄉村生活有了解嗎?說說你的感受。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跟鄉村風景有關的文章,看看作家陳醉云筆下的鄉下人家又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主體出發,結合學生對鄉村生活的了解,說說自己對鄉村生活的感受,師生談話中,感受學生眼中鄉村生活的美好、鄉下人家的平凡,從而引出本課主題,激發興趣。
二、學習字詞
(一)PPT:呈現會認的詞語
1.練讀;2.指讀;3.查讀;4.反饋:注意多音字“率、冠、場”。
(二)PPT:呈現會寫的詞語
1.聽寫2.互批3.反饋:“率、巢”的筆順。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課前對字詞的預習,以學生自讀自認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互助,再對于個別字音和字形的易錯處,進行全班反饋。
三、初讀課文
過渡語:看來大部分同學字詞掌握得還不錯,那課文讀得怎么樣?把這些字詞帶到課文,自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一)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寫了哪幾處景色?用簡短的語言概括一下,在書中找一找,寫一寫。
(三)反饋。(板書)
屋前瓜藤纏繞 門前鮮花競開 雨后春筍冒出
雞群鴨群覓食 門前樹下晚餐 秋夜蟲唱入夢
(四)這些美景給你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嘗試多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能用簡短的語言,對文中描寫的幾處景物進行概括,同時說說自己對這些景物的感受。
四、品讀課文
過渡語:這么多美麗、獨特又迷人的美景,這節課我先來欣賞前3處。
默讀課文,一邊默讀一邊思考,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鄉村風景的美?畫出相關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的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p>
1.理解:(1)從關鍵詞理解,“裝飾”“別有風趣”更顯得“可愛”。
(2)從顏色詞理解,“青、紅的”“碧綠的”更覺得“可愛”。
(3)從對比寫法理解,誰與誰進行對比,更突出“可愛”。
2.情感:表達的喜愛之情;3.寫法:賞析對比的寫作手法;4.朗讀:自讀、指讀、齊讀。
過渡語:剛才我們欣賞了屋前瓜藤纏繞的有趣美景,你還從哪處感受到了鄉村風景的美?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等,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p>
1.理解:(1)從時令詞語理解,“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感受“平凡之美”。
(2)從關鍵詞理解,“樸素”“華麗”看似矛盾,感受“平凡之美”。
(3)從各種花的特點理解,“芍藥、鳳仙、雞冠花”感受“平凡之美”。
2.情感:表達的喜愛之情;3.寫法:賞析矛盾詞的運用;4.朗讀:自讀、指讀、齊讀。
過渡語:剛才我們欣賞了屋前瓜藤纏繞的有趣美景,你還從哪感受到了鄉村風景的美?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p>
1.理解:(1)從關鍵詞語理解,“許多、成群”感受“筍之多”。
(2)從關鍵字理解,“探”感受“筍之動”。
(3)從擬人修辭理解,如孩童般探頭探腦,感受“筍之愛”。
2.情感:表達喜愛之情。3.寫法:賞析動詞“探”的運用。
4.朗讀:自讀、指讀、齊讀。
[設計意圖]默讀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種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默讀中品讀,在品讀中品味,深入感受鄉村生活的平凡與美好。
課堂小結:
鄉下人家屋前瓜藤纏繞、門前鮮花競放、雨后春筍冒出,這是一番怎樣迷人的美景,鄉下人家這樣的美景可以說,說也說不完,道也道不盡,正如作者發出的贊嘆一樣: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下節課我們還采用這種抓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繼續學習后面的課文,讓我們了解和體會更多的鄉下生活。
參考文獻:
[1]程惠萍.鄉下人家教學設計[J].小學語文教學,2015(1).
[2]張淑銘.鄉下人家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