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蘭
摘 要:芻議“心理場”之“教學場”,意在培養學生數學良好的品質或進行心理暗示,讓學生期待上課、期待展示自己、期待完善自我并不斷超越自我。通過“巧制備學單,營造教學場;巧設情境鏈,激活教學場;引導合作體,促進教學場;激勵互評價,豐富教學場”對小學數學課堂積極心理場的建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心理場;教學場;課堂
小學數學課堂是師生生命協同發展的場所,是師生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的陣地。如何讓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利用好學生的心理特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致力于形成一種“場”,一種交織和融合了師生思想、情感、智慧、精神、心靈的“心理場”。
一、巧制備學單,營造教學場
根據教學要求,在課前編制出一系列實用的問題作為臺階的備學單,按照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的教學原則,使每一個問題難度都落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維持學生的探究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節課時,在課前,先讓學生完成本節課的適當的備學作業:
1.在生活中,你見過平行四邊形的物體嗎?試著舉例說說。
2.關于平行四邊形,你想學習哪些內容呢?
3.寫出你認為與平行四邊形有關的3個發現和3個問題帶到的課堂與同伴進行討論。
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建構的過程,一個思維的空間,一個學生間的溝通互動空間。在課前,讓學生產生極強的求知欲。在數學課中,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引導學生進行不斷的發現。這樣就既符合學生的求知心理,同時也讓學生認為自己就是這堂課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點,認為自己就是被別人時刻關注的點。這樣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活動都處于激揚高漲、積極持久的狀態中。
二、巧設情境鏈,激活教學場
小學生生動活潑,思維敏捷,對事物的理解程度停留在形象理解的基礎上偏多,對抽象概念不太能理解。因此教師要充分抓住所教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數學知識的掌握學習奠定基礎。在設計教學情境時仔細研讀課本教材,對所教內容的地位作用、重難點以及教學目標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能夠做到圍繞教學重難點展開情境設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情境的課堂效益。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和數學息息相關,從而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充滿渴望。
在講授四年級數學《平均數》一課時,巧妙設計生活中的數學情境:(1)設計投籃比賽情境,讓學生當裁判,一是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二是體會平均數描述的是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而不是代表的個人水平;三是用簡單的數據,結合統計圖,理解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合并平分、移多補少)。(2)設計套圈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算一算、畫一畫、比一比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特點:平均數會在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之間,平均數超多的部分之和和不足部分之和應該是相等的。(3)通過理解生活中的平均數來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的理解。選擇生活中的“班級學生的平均身高”“河的平均水深”等例子,力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從而構建起積極的教學場,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學會了學習,課堂成了師生共同成長、自我實現的場所。
三、引導合作體,促進教學場
心理動力場理論告訴我們,團體對個體的態度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改變團體來促進個體,在教學中,為學生成長營造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人際氛圍,讓學生學會健康的人際交往,體驗積極的情緒,培養積極的人格特質,實現更完善的個人成長。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分小組比賽、男女生競賽等,即使那些平時有依賴思想的學生,也都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到緊張的思考中去,在思考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對于平時膽小的學生可以暗中點撥學生思維,助其成功;讓好同學幫助較差的同學,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成功帶給他們更多的自信、自尊。通過構建有利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教學場,激發人的活力,促進人的能力與創造力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形成一種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世界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轉變我們的教育方法,注意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在課堂中建構學生的積極心理場,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實踐創新精神,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習創造活動,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快樂。讓課堂成為富有創新性的生動活潑的生命課堂,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交往協商的能力,提升教師的教育藝術。學生的精神面貌改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了改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四、激勵互評價,豐富教學場
傳統教學模式較注重“教”的活動,而忽視“學”的活動,所以,要改變我們的教學現狀,首先要從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體系開始。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以“學”評“教”。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觀察課堂中學為主導的達成情況。力求從課堂評價上取得突破,促進積極教學場的構建。教學場是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構成的,偏廢了哪一方都不能有良好的“場效應”。圍繞師生協同活動,課堂教學諸因素在心理層面上則構成了一個“教學場”。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互相評價的方式,評價要及時有效,評價要盡可能明確。
只有不斷改善師生共同成長的教學環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能觸及學生精神需求的科學模式以營造積極的“教學場”,真正把構建積極心理場納入到“境趣共生,揚長挖潛”的理念中,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