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萍
摘要:彝族地區作為我國教育事業欠發達地區,在教育環境,教學設備以及教育人才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使得彝族地區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點,需要結合彝族地區的教學面貌開展教學工作,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自然也不例外。本文旨在對彝族地區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辦法進行初步分析和探索,希望對彝族地區的初中語文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彝族地區;初中語文;構建策略
引言:
初中語文作為培育學生的人文感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的重要科目,不應該受到教育不均衡的制約,這是構建語文課堂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的認識。彝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師要有創新意識,懂得利用現有教學手段,積極開發初中語文課堂,為彝族地區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彝族地區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主要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教學理念
摒棄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陋習,養成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訴求和能力,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彝族地區教師守舊保守的教學思維對教育的影響,遠比欠發達的教學設備大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說,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使之在教學理念上具備和城鎮教師一樣的水平,是實現彝族地區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對于教師自己來說,務必要有與時俱進的教育視野,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發現教育上的不足,進而自覺改正。
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由于彝族地區學生的整體文化修養相對不足,在理解這篇課文尤其是其情景交融的詩化意境等藝術特點時感受不深,對此,教師就要在教學中注意啟迪學生,或者給學生充分的提問時間和機會,使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主導的課堂,而是成為全體學生都參與的課堂。如教師可以問學生:“‘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如果讓你表達對春天的期盼,你會怎么寫?”有的學生說是擬人,是反復,有的學生說:“要是我寫,我會這樣寫:‘啊,春天,你快來啊,我都等不及了。”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發現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語言修養的不足,無形中提升了學生文學鑒賞能力,這無論是對學生的閱讀還是寫作都是裨益良深的。
二、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氛圍,讓語文真正成為學生愛學,教師愛教的學科,既是對彝族地區教學不足的彌補,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提升彝族學生整體的文化修養,常規教學是難以奏效的,只有大膽創新,以新穎獨到的形式開展語文教學,才能讓學生耳目一新,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
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個問題:“百草園好玩還是三味書屋好玩?”這個問題對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所要傳達的主旨即“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有很強的引導作用,能夠迫使學生轉變“百草園好玩,三味書屋無聊”的認知誤區。之后教師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閱讀“百草園”的內容,一個小組閱讀“三味書屋”的內容,然后讓他們展開討論和辯論,結合課文內容舉例子,支撐各自的觀點,在寓教于樂中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閱讀感悟,課堂氛圍非常濃厚。在學習其他課文時,教師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讓語文課堂充滿探索魅力。
三、結合地區現狀
彝族地區的教育,自然有著彝族地區的特色。作為一門文化學科,初中語文如果能夠和彝族地區的文化結合起來,既能拉近學生和語文課堂之間的距離,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彝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師不管是彝族教師還是非彝族教師,都要充分了解彝族地區的文化特點和樣式,積極學習和參與當地的文化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的文化性得以凸顯。
如在教學完《濟南的冬天》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寫一寫當地的冬天是什么樣子,把彝族地區冬天的特點寫出來。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和《蘇州園林》等篇目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想想當地有什么橋啊,園林啊,然后利用放學時間教師帶領學生去參觀,結合課文的描述,尋找彝族地區特有的建筑樣式,通過對比,可以拓展學生對文化豐富性的認識。彝族建筑和漢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民居和村寨,呈現出特有的文化特征,對這些文化特征進行了解,既是語文教學的需要,也非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和自豪感。
結束語:
彝族地區的教育現狀雖然會成為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掣肘,但是相信只要廣大教師增強時代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教育事業中去,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以豐富,生動,靈活,多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手段去開展教學工作,彝族地區的初中語文教育同樣可以得到發展。隨著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這種認識一定會進一步成為共識。
參考文獻:
[1]張興沙.“涼山彝族文化”初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7.
[2]趙慧.彝族中學生漢語文學習動機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
[3]顧春淼.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