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才 李石華
摘 要 在林業建設過程中,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技術都屬于比較關鍵的技術手段,科學、合理、有效的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將會促進林業建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分享了從選種到撫育管理的林業育苗技術,以及插條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插根造林、分蘗造林等5種造林方法,以期為林業建設的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 林業;育苗技術;造林技術
中圖分類號:S725;S723.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30
1 林業育苗技術
1.1 選種
開展選種工作時,應該保證選種的科學性,可以借助水選與風選結合的方式進行。借助此兩種方法可以實現精選,將種子中雜質完全清除,并對空粒及時進行處理,提高種子飽滿度。
1.2 種子處理
種子的處理主要通過消毒手段進行,就是通過除蟲藥劑以及消毒藥劑等控制種子感染率與患病率,育苗人員需要合理選擇種子消毒手段。
1.3 催芽
在林業育苗中,催芽是重要的育苗技術。播種之前將苗木種子浸泡于水中,保證種子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并根據樹種類型合理確定催芽條件,保證催芽技術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進而滿足樹種的種植要求。開展催芽工作時,需要注意樹種不同,其浸泡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以種皮厚薄角度分析,若是種子皮較薄,應借助噴水拌濕方式進行催芽;若是種子皮較厚,則可以通過溫水泡種方法開展。總之,應選擇最佳手段促進種子發育,結合實際情況對浸泡溫度與時間進行調整。
1.4 播種技術
1.4.1 整地
開展林木種植工作時,應該深耕整地,提高土壤平整性,為種子存續營養成分與土壤肥力等。在有雪覆蓋以及冬季降雪地區,可以將秋季深耕方法與播種前春耕方法進行結合,提高土壤肥力。對于干旱地區,應該通過凍水灌溉方式提高土壤活力,保證第2年春播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1.4.2 播種方式
為了保證林苗健康發育,應該在其發育時合理選擇播種技術,結合苗木具體特性與種類合理確定播種方式。具體播種時,對點播、撒播以及條播較為常見。其中,撒播方式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在苗木種植成活率方面的優勢非常突出,在適應能力突出的苗木中有著良好應用效果。開展播種工作時,可以應用大型設備,提高播種效率。對于條播,應該選擇整齊一致的小粒種子,然后開展播種作業,促使后續苗木養護工作可以順利開展,并提高苗木成活率。對于點播種植,通常用于大粒種子,將種子直接埋于地下,讓種子自然發育[1]。
1.5 撫育管理技術
為了提高幼苗成活率需要借助科學的撫育管理來實現。苗木發育初期應該積極開展生長環境與要素管理工作,確保其通風、溫度、光照以及水分等滿足正常生長要求,此過程可以借助松土除草、施肥以及澆水等管理手段,為幼苗發育提供保障。同時,應該及時開展間苗、平茬、剪枝、除雜等工作,以提高壯苗的成活率,改善生長情況,減少病害與不良枝葉的發生概率。
撫育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3點:1)7—9月是苗木生長的關鍵階段,此時正值夏季,氣候溫度較高,相關人員應對水肥管理工作加以重視。盡可能在每天早上和傍晚噴灌樹苗,若是灌溉之前出現降雨則應該合理開展排水工作,保證苗床內不會出現積水問題。2)苗木生長階段應該對樹苗葉片顏色以及大小加以關注,適當添加肥料,確保樹苗健康發育。3)對苗木病蟲害問題加以重視。如果育苗階段出現病蟲害問題,應及時清除,同時根據病害類型噴灑藥劑,避免其進一步擴散。如針對根腐病以及立枯病可以噴灑復生靈、甲基托布津以及波爾多液等藥劑;針對食芽與食葉害蟲可以選擇敵百蟲藥劑防治;針對蟋蟀、金龜子等蟲害可以選擇辛硫磷藥劑等進行防治[2]。
2 造林方法
2.1 插條造林法
我國南方四季如春,有著適宜的造林環境。在插穗選擇方面,通常選擇2年生苗木或是枝條,若是柳樹等生根能力突出的樹種則可以選擇3年生枝條作為插穗,而中壯年優良母樹則應該選取根部枝條,采條時間在秋季落葉至次年發芽前最佳。插穗規格通常要求30~70 cm。造林插穗直徑主要根據樹種確定,比如楊樹插穗直徑應該在1.5 cm左右,杉木直徑在1 cm左右。為了提高插穗成活率,應該在造林前進行浸水處理,以提高其含水量。對于插條深度,主要通過造林地土壤水分與插穗長度確定,常綠樹種插條深度為1/2插穗長度;對于落葉樹種深度,若是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可以預留7 cm,干旱地區則應該將根沒入土中,對于鹽堿性土壤則需要多露出一部分。避免鹽堿水沒過插穗切口。秋季開展插條造林時,應該將插穗切口及時埋住,避免水分蒸發。
2.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稱栽植造林,簡而言之就是挑選根系良好的苗木進行造林,此種苗木優點就是對外部不良因素抵抗能力較為突出,生長過程非常穩定,在造林地區環境方面并無較高要求。然而開展造林活動時,可能會對苗木根系產生一定損傷,導致根系出現失水以及變形等問題,因此需要優先種植壯苗。總體來說,該方法所受環境條件與樹種影響約束較小,在造林活動中較為常用。
2.3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是將苗木根基、枝干以及殘枝等作為原料的造林方法。與其他造林方法相比,該方法最為簡便,是優質林木母體種植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夠提高苗木種子的土壤適應能力。該方法具有氣候環境要求低、操作簡便等特點,在環境惡劣條件下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可以借助苗木本身實現種植中的養料供給。然而該方法對土壤輸送空間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保證濕度與溫度適宜,進而提高苗木成活率。
2.4 插根造林法
插根造林法和插條造林較為相似,主要在春季與秋季廣泛應用,兩者不同之處就是該方法的插穗所選用的根直徑應該在1 cm以上,根段長度在8 cm左右,按照株行距計算結果,在25 cm深坑中以45°傾斜角進行填埋。造林過程中嚴禁將上部露出,與表面距離應該在2 cm左右。
2.5 分蘗造林法
分蘗造林法的典型代表為毛竹林。種子培育2年的毛竹實生苗具有分蘗能力強以及根鞭多等特點,1株毛竹苗在1年內分蘗的株數可達4株左右。完成毛竹造林之后6年左右即能夠成材、成林,每年均可以采伐與利用,完成一次造林可以長期受益。另外,該方法簡單,只需要在春季將竹林中分蘗苗挖出,并在造林地區種植即可,開展造林活動時,需要確保分蘗苗的根系完全舒展,并踏實種植覆蓋土。
3 結語
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將各項林業育苗、造林工作處理好十分關鍵。相關工作人員應不斷提升觀念,強化意識,通過選種、催芽、整地等育苗技術以及分蘗造林法、插根造林法、分殖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和插條造林法促進林業建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啟巖.淺談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的綜合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22):45-46.
[2] 霍旺,付玉.關于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的綜合措施探究[J].農業與技術,2018,36(19):91-9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