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 要 鄉村振興背景下,藝術職業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從藝術職業教育與鄉村文化振興的關系入手,指出了藝術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需遵循的原則,闡述了藝術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實施途徑,以期提高藝術職業教育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 藝術職業教育;鄉村振興;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45
1 藝術職業教育與鄉村文化振興的關系
1.1 鄉村文化振興是藝術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并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作為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予以公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實施振興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鑄魂工程。鄉村振興,尤其是鄉村文化振興為藝術職業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藝術職業教育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創業空間和眾多的就業創業機會,為藝術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的充實、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契機,為藝術職業教育拓寬了服務社會的渠道,為藝術職業教育進行文化傳承與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1]。
1.2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藝術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職業教育是按照社會上各種職業的需要,對勞動者或預備勞動者開發智力,培養職業興趣,培訓擁有從事特定職業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實用知識和技能技巧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2018年,我國有職業院校1.17萬所,年招生928.24萬人,職業教育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和擔當鄉村振興的重任。社會主義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職業院校貫徹國家鄉村振興策略是其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其中,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建設的靈魂。這就對職業教育,尤其藝術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藝術職業教育如何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發揮作用,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助推器,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2]。
2 藝術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需遵循的原則
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藝術職業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服務鄉村振興是藝術職業教育實現創新發展、內涵發展的必然、內在要求。藝術職業教育要想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計劃、有統籌,注重實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切實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
2.1 差異化
藝術職業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藝術職業教育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其他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藝術類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藝術性”“職業化”“技術技能型”是其專屬特色標簽。因而,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等院校的做法,也不能盲目按照其他職業學校、院校的路子走,必須結合自身性質和專業特點,發揮優勢,體現特色,探索差異化的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途徑。
2.2 協同性
鄉村文化振興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各級各類學校、不同種類教育的積極參與。藝術職業教育不能“單打獨斗”,要注意與普通高校、其他職業院校等實行優勢互補,發揮集群優勢,比如加入鄉村文化振興相關的高校聯盟或者與其他院校進行交流、合作,在鄉村文化振興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方面,通過信息共享,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形成一個溝通順暢、組織有序、保障有力、規模化、系統化、覆蓋面廣、效率高、影響大的高校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的集合體[3]。
3 藝術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途徑
藝術職業教育應根據自身的藝術特色和服務一線的職業屬性,整合調動自己的教育教學資源、師資力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勢利導,基于各個鄉村的不同發展情況和農民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急鄉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探索、實踐藝術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切實可行的有效路徑。
3.1 豐富鄉村文化活動
農民文化生活存在的突出問題便是缺少文化活動項目,農閑生活單調。“年老的閑著靠墻根,年輕的沒事打趣趣”成為農民生活的寫照。在室內打牌、打麻將等成為主要的文化活動,既單調,層次也不高。藝術職業院校依托音樂、影視、舞蹈、美術、設計等專業優勢,可通過送演出下鄉、送戲劇下鄉、送作品下鄉,將精神文化食糧以不同的藝術作品、多樣的藝術表演等形式呈現給廣大農民群眾,以此豐富鄉村文化活動的內容和種類,提升鄉村文化活動的層次與品質,愉悅農民身心,陶冶農民情操,提升農民境界。在豐富鄉村文化活動過程中,藝術職業院校要注意以下3點。1)鄉村文化活動一定要把思想性放在首位。挖掘農村傳統道德教育資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等有機融入到作品、演出、展覽當中,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搶占農民思想文化陣地。2)鄉村文化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這些活動必須注意結合農民喜好和鄉村地區特點,貼近鄉村發展實際,貼近農民生活,反映農民心聲,反映鄉村新貌,反映祖國變化,是農民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3)鄉村文化活動必須持之以恒。鄉村文化活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想促使鄉村文化活動對農民有長效影響和深遠影響,藝術職業院校必須定計劃、制方案、有步驟、講實效,將鄉村文化活動定期、長期開展下去。
3.2 培養鄉村文化工作者
藝術職業教育為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性藝術專門人才。鄉村的文化振興,需要大量的一線藝術工作者。當前,鄉村幼兒園、中小學藝術教師極其匱乏,藝術職業教育部門應該鼓勵畢業生面向鄉村,著眼基層,扎根一線,充實鄉村教師隊伍,提升鄉村藝術教育教學水平,豐富鄉村兒童、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開拓他們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鄉村文化活動多依靠文化中心、文化館站和當地文藝社團開展,需要有專門的藝術職業人才,推動鄉村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藝術職業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優勢、教學優勢、資源優勢,鼓勵學生到此就職,為其工作人員提供藝術培訓,派駐老師指導藝術活動開展等。藝術職業院校應該認識到,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當鄉村藝術教育師資不再匱乏、藝術工作人員專業水平較高時,就能夠發揮出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鄉村文化活動內容,提升鄉村文化活動水平,激發鄉村文化振興活力[4]。
3.3 加強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好多都在鄉村。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鄉村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和保護,瀕臨消失或后繼無人。藝術職業教育應該擔負起保護、傳承鄉村優秀文化的責任,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發揮職業教育學生動手能力強、應用性強、技術技能功底扎實的優勢,促使藝術職業教育學生積極主動、愿意樂于從事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工作。1)可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鄉村優秀文化)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通過演示、講座、培訓、課程的方式,讓廣大師生了解非遺文化,熱愛非遺文化,學習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文化,成為非遺文化的保護者和傳承人。2)應強化藝術實踐教學,將教學從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搬到民間藝人工坊中,將藝術實踐教學與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有機結合在一起。成立專門的實訓實踐工作室(工作坊),在實踐實訓教師和鄉村非物質文化遺傳繼承人的指導下,以項目為牽引、課題為抓手,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作品、產品、藝術品、商品。
3.4 投身鄉村文化產業建設
農村有著優質的生態環境、特色的民俗文化,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廣闊。藝術職業教育完全可以將關注點轉移到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上來,將專業與實踐實習、就業創業有機結合,實現藝術職業教育與文化產業的有效對接。1)將鄉村的特色剪紙、皮影、雕刻、刺繡、編織、雕塑等鄉村手工業產品進行市場和商業轉化,將其作品變為產品,產品變為商品;開發、升級鄉村旅游資源,打造體現民族地域特色、鄉土文化特色、生態休閑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旅游目的地。2)在第一課堂(課內)開設相關的文化產業、旅游、管理、商務等相關課程,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廣、視野更開闊;在第二課堂(校內)舉辦相關鄉村文化和鄉村文化產業的講座、展覽(示)、培訓、社團活動、知識競賽、各類比賽等;在第三課堂(校外)積極到鄉村進行社會調查、畢業實習、項目實作等。這些有助于藝術職業教育學生在畢業后,將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實踐經驗積累與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實際有機融合在一起,更好地投身于鄉村文化產業建設當中。
4 結語
藝術職業教育要想在鄉村文化振興的建設發展中有所作為,應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1)要提高自身的認識,認識到藝術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不僅為藝術院校自身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更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使然;2)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行動不能盲目、隨意,要遵循一定差異性和協同性原則,發揮優勢并形成集群效應,力求效果最大化;3)藝術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具體途徑要全面化、多層次、可操作,在豐富鄉村文化活動、培養鄉村文化工作者、加強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投身鄉村文化產業建設等方面上下大功夫,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借鑒、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周玉良.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N].中國經濟時報,2019-06-04(004).
[2] 李明.職業教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支撐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9):446-447.
[3] 張化峰,周鑫.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文化振興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8):198-199.
[4] 余陽.論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9,36(2):47-4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