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摘 要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類向自然環境索取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多,導致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給人類帶來了多方面的損害。為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充分考慮水土流失問題,樹立科學的的理念,將治理水土流失作為重要的任務,以推動水利工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此,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特點及保護措施。
關鍵詞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點;水保辦法
中圖分類號:TV52;S15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7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索取也逐漸增多,無疑會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問題?;诖?,為了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對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應用進行相關的探討與分析。
1 水土流失的特點
1.1 影響范圍較廣
水土流失不僅會涉及一小片的地貌、自然風貌以及生態破壞,還會以不同的形式分布,隨著時間的推進,影響范圍也會越來越大,無疑會對農業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這種流失現象是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重要特點之一。
1.2 時間集中性
水利工程通常有前期準備、施工建設和投入運行3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會存在水土流失,但大多集中在施工建設時期與投入生產時期。通過近些年的施工實踐表明,施工建設階段是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一個階段。在施工中,需要施工從業人員開挖排水溝,對建筑物進行施工、開展機械作業等。開挖面較多且比較分散,棄渣量也較大,這種施工不僅給原地貌造成較大破壞,對深層地表土層也造成了腐蝕,從而加劇了水土流失。
1.3 破壞力度大
較大的破壞強度是我國較多大型水利建設項目的共同特點。例如,大型灌溉工程、輸水工程管道等都需要較長的線路,在施工的過程中,很有可能給地表帶來嚴重的破壞,導致許多具有良好性能的土壤被破壞,有些植被也會由于土壤被破壞而滅絕。
1.4 具有潛在性
在水利工程建設期間,因為施工的需要,會給地面以下結構層次帶來破壞,經過一定時間的侵蝕作用后,各種水土流失危害就會顯現出來,為此,水土流失具備一定的潛在性。由于水土流失具備潛在性,工作人員很難有效地預測出水土流失問題,更加無法采用防治措施進行施工。侵蝕形式多樣,類型復雜,特點各異,時間長短不一,也正因為水土流失具有潛在性,從業人員對水土流失問題難以進行有效預測,也就沒有辦法在施工中采用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對生態環境也會產生一定的威脅。
2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實施正確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保進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并可使施工單位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施工,既可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質量,以及提升建筑物的防洪防汛能力,更能強化整個水利工程建設項目。
2.1 減少災害發生
水土保持不僅可以維持土壤含水量,還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滲透,還具有攔蓄徑流、穩定地質地貌的功能。因此在水利工程實施的過程中,水土保持應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僅可以提高防洪能力,還可以避免汛期洪峰、山體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從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質量。由此看出,在水利工程實施過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尤為重要,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2.2 提高工程效益
在水利工程中,加強水土保持有利于減少水土流失量,進而減少湖泊河水的擁堵,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此外,水土保持設施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其理論依據是水土保持可以起到攔泥擋沙的作用,降低泥沙在水庫的淤積量,進而增加塘庫蓄水,最大程度地保持水利工程發揮最大的工程效益。
3 水土保持的對策
3.1 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監督
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加上人們沒有認識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所以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強宣傳力度,具體可利用宣傳標語、條幅廣告等方法提高人們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我國應設立相關監管部門,履行與落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嚴歷打擊不法分子破壞資源與環境的各種不法行為[1-2]。此外,我國還要將水土保持作為重點工作來對待,以不損害地表為前提設計工程項目,設計時也要盡可能考慮不破壞生態環境。對于地表有擾動的施工地區,要加強水土保持措施,以最高標準保護好林木禾草以及恢復綠化。
3.2 加大科技投入,培養人才
目前,在我國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背景下,更需注重培養相關工程技術人才,加大水土保持治理的科技投入,并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儀器。只有在先進的科技支撐下,才能在勘探、檢測中做到精準預測與判斷,才能協調與處理好生態環境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的關系,把損失降到最低;也只有提高水保的技術含量,才能真正實現由防護型治理轉變為開放式治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
3.3 工程措施
3.3.1 及時恢復臨時占地的地貌
在施工現場搭建一些臨時施工場地,是為了便于工程施工,如材料存儲庫、攪拌站等,在工程結束后就要拆除,那么在搭建時無疑會對地表土層與植物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诖耍瑧扇∪缦聨c防護措施。1)要集中放置搭建臨時場地挖出來的表土,并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出現滑坡與坍塌等水土流失災害,營造相對安全的施工環境,減少損失。2)要構建完善的排水系統,在施工現場,以免土地被雨水沖刷,并對雨水進行有效攔截,進而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3)在工程完工后,施工從業人員要恢復施工現場的地貌,也就是把挖出來的土壤再覆蓋到地表上,以穩固土質結構。
3.3.2 合理處理棄渣場
眾所周知,水利工程在建設中會產生大量的棄渣,如開挖壩基、渠道等產生的泥土、碎石等,還有就是一些建筑材料上面的包裝與材料加工中剩余的部分也是產生棄渣的原因。這些棄渣的堆施往往是很隨意的,極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導致坍塌現象,因此,為有效防止發生出現坍塌情況,有必要對棄渣進行妥善處理。若棄渣堆積地的植被較茂盛或距工程現場有一定的距離,需要搭建擋風墻與排水管道,以完善工程周邊的水利設施。
3.3.3 防止料場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的類型不同,那么所需的建設材料也各異,如土壩與混凝土壩所用的建材就不一樣。對所在料場來講,工程開始前必須進行表土剝離,以便后期植被的修復工作能夠順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為保證施工環境的安全,應搭采取相關的防護措施。操作方法如下幾點:1)要對工程現場的土地進行平整,以保證其結構的穩定性;2)為剝離的土地重新進行覆土;3)對施工現場及周邊做好綠化工作,使區域內的生態能夠加快恢復。
3.3.4 植物措施
所謂的植物措施,就是把綠色植被種在所需保護的坡面上,對其進行水土保持,以發揮出其穩固土壤與涵養水源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施工從業人員需要對水土保持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結合施工現場與其附近周邊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保護對策,以充分發揮植物措施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對水土進行有效保護。
4 結語
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進行認真研究很有必要?;诖耍鳛槭┕と藛T要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切實采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并能夠準確判斷與預測可能出現的水土問題,及時制定出相關合理的辦法與手段,確保施工的進度與質量,以及保持水土穩定,為植被正常生長營造優良的環境,切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好水土資源。
參考文獻:
[1] 王煥龍.淺析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12):49-50.
[2] 劉延斌,鄧安軍.談水土流失防治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0(11):6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