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娜
摘要:本文圍繞作者的作品《三分秋色農家韻》展開論述和說明。在我心里,南瓜就是淳樸農民的縮影。它們形態各不相同、花紋也千奇百怪,頂著炎炎夏日里火辣的太陽生長著;不正像千千萬萬不同相貌、性格各異,但都風里來雨里去為生活奔波的勤勞樸實的農民?!氨M道粗糧能保健,粥湯一碗度朝昏”南瓜往往以食物的方式活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司空見慣卻又容易忽視。仔細觀察我發現南瓜的紋路和造型變化豐富,給人一種美的韻律,使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奇妙,也促使我想用我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不一樣的南瓜。作者以總結不同畫家筆下的南瓜為基礎進行創作技法的選擇,以墨色為主、造型適當夸張為畫眼對南瓜進行描繪。全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就創作來源、創作過程進行講述。希望我的作品能給大家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關鍵詞:南瓜;農家韻;情感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039-01
一、創作來源
進行創作第一步就是繪畫題材的選擇,隨著花鳥畫的不斷發展,創作題材不再局限于梅、蘭、竹、菊等傳統花卉。以瓜果蔬菜入畫的畫家也越來越多,而我又在眾多瓜果蔬菜中選擇了南瓜,可以說是一種緣分:早春時外婆在家門前的空地種下南瓜苗,八月份放假回家正巧趕上了收南瓜,看著剛采摘回來堆在門廊前的南瓜,猶如一盞盞金黃色的燈籠,便來了興致細細觀察,發現沒有相同的南瓜,造型、紋路都各不相同,深深的吸引了我,便萌生了將其記錄下來的沖動。
二、創作過程
(一)創作前期的探索
我常常是對自己嘗試性的作品充滿興趣,所以在創作的前夕我做了很多次嘗試。探索,否定,再探索,這樣反復地進行著。從生活中搜集創作素材剛剛開始感覺能畫的東西特別的多想法也是特別多,但是在真正要下筆之時卻又感覺可畫的題材。整理、收集素材,把過去課堂學習、外出寫生收集到有關南瓜的素材作系統的總結和整理;上網查詢從古至今名家表現南瓜的素材,對宋畫工筆南瓜小品、齊白石寫意南瓜及現代老圃南瓜進行綜合篩選。齊白石的寫意南瓜用筆蒼老勁健,畫中瓜藤纏繞盤桓,看似雜亂無章,實則巧妙安排。以赭石畫出南瓜,復以墨筆勾寫出瓜楞,色墨融滲,趣味自然生成。自知以我目前的寫意水平,尚不足以畫出好的寫意南瓜創作。
宋畫畫小品,以極細膩的手法體現了自然狀態下的南瓜,精工細描、形象生動逼真、畫風富麗典雅。
老圃,現代著名畫家,其畫作多取材于瓜果、青蔬、花鳥,能將自然之情、鄉情融為一個獨特的藝術審美世界。用筆簡樸、設墨清雅,崇尚簡淡中和之道;考慮到時間、精力有,最終決定借鑒老圃“素”的藝術特點再結合工筆的細膩和寫意的豪放。決定先用線描勾寫南瓜的外形,再結合沒骨和寫意畫以墨色為主調進行描繪。
(二)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首先,構圖上,因為描繪的是堆在一起的南瓜,故采用下橫條表現堆在一起視覺上形成整面的效果,上小橫條則表現排列開來的南瓜,豐富畫面。對于怎樣統一畫面,單個南瓜的怎樣擺放才能形成呼應?經老師提點,利用藤蔓的走勢來連貫整個畫面,形成一個統一往上的勢。其次,整個畫面主要用墨色表現,那南瓜與南瓜之間要怎么設色才能使畫面既整體又突出主體部分?因為之前有過沒做色稿而畫到后面有些區分不開,略顯糾結,因此提前用鉛筆上了小色稿,經改正,大體確定好色塊的位置和輕重,再根據色稿進行繪畫。再次,因為整個畫面是由兩幅獨立的橫條拼接而成,從而一開始忽略了兩幅畫之間的聯系,最終,老師指出具體位置添加藤蔓來連接并進行最后的調整指導。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調整小細節,比如豐富南瓜的根蒂,適當在后面添加些許放松的藤蔓(老師說:整個畫面要有松有緊、有收有放);再者,藤蔓是線,南瓜堆是面,線面結合,豐富畫面。
自知現在的作品必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我認為不成熟或者失敗的作品也是一種積累。往后的學習中更要多讀書、善于總結和吸收的他人的長處,接受別人給予的建議、傾入自己的情感,并能全身心的投入畫畫當中;多思考與創新,繪畫者除了情感,還需要思想觀念,藝術觀念是一個畫者對客觀事物的獨特認知,是畫者的思想靈魂。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觀念與繪畫技巧,努力將技法與情感結合的更好,創作出有價值、有時代感、社會認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