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甜
摘要:國內各級的油畫展覽豐富多彩,主動利用生活實踐進行創作的優秀作品少之甚少。大多數作品根據影像作品直接的套入降低了藝術創作的特性,表明現代油畫創作者的層次亟待提高。
關鍵詞:圖像生態;藝術創作;油畫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043-01
一、圖像生態的社會背景
1.第一階段。近年來的中國圖像生態可以分為三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一個短期吸收藝術資源所形成的繪畫生態,西學東漸的發展歷程中,從“東張西望”到移植日本和法國的創作風格。傷痕美術受懷斯藝術的慎重影響,意識到人作為個體的價值和尊嚴,開始講人的關注點轉向普通的人文生態。從這種狀態下可以看出圖像對于中國油畫的影響。
2.第二階段。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以來受國際展覽會的影響,信息資源成為中國國油畫作品的來源,的信息影響資源的迅猛發展逐漸釀造了新的藝術創作氛圍,網路i技術領域的一些作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3.第三階段。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藝術創作展開了一場新的革命。大眾文化的圖像因素逐漸進入文化創作者的事業,一大批作品蜂擁而至。圖像生態的變化對于中國的油畫藝術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圖像生態背景下的藝術創作
1.基本現狀。中國當下的圖像生態對于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各年的展覽作品中,從油畫作品中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史上的摩登女孩,藝術家的作品帶著豐富的影像痕跡,作品逐漸向著通俗化的發展方向靠近。
2.局限性:主動性的缺乏。藝術家缺乏主動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影響,從中轉化為自身創作的直接源泉。這大大降低了藝術創作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同時反映了審美價值的低俗化。當下圖像生態的大背景下,從很多油畫作家的視野上看,失去了直面自然事物的天然美麗,圖像處理的藝術逐漸成為藝術領域的最直接的展示。對于圖片的簡單改寫,最忠實的油畫作品成為一種沒有太多營養價值的文化快餐。
三、圖像生態背景下的油畫創作發展方向
1.創作者要補充文化內涵的意識。縱觀當代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作家逐漸意識到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傳達方式對于繪畫藝術的重要性,摒棄了傳統的圖象移植的特點。努力擺脫機械的影像圖片的束縛,在藝術創作領域逐漸開拓出新的境界,展開新的思路,構建新的偉大作品。
2.從大眾文化中吸取智慧。當下的圖像生態,已經深刻地反映了當代的通俗化的、大眾文化成為中國社會的文化主流,并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文化的價值導向。對于大眾文化的借鑒也是油畫作品的方向,借用圖像,并從中提煉出積極要素,真實的體驗出當代文化的樂趣是時代賦予藝術家的使命和要求。圖像作為一種新的歷史發展趨勢,它的存在是世界進步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藝術創作的必然,合理地利用影響時代的圖片資源,最終位藝術家的創作提供基礎和思考的源頭。
3.油畫作品立意的要求。藝術家要站在文化的高度,要防止圖像的生態變遷給藝術的創作造成消極的影響,藝術作品不是局限于對于時代的復制,或者生活的逃避,藝術不同于科學,科學必須保持精確性,但是藝術可能與主管意識形態、價值底蘊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借鑒西方的藝術特色的同時融入自身的文化思考。
4.油畫作品的與時俱進。油畫作品在當前的圖像生態的背景下,應當保持自身的特色。繪畫作品本身就是社會實踐的產物,繪畫自身的特性是基于社會發展的背景更主要的是涉及經濟基礎的變化上,我國自身的油畫作品也應當基于廣大的實踐來進行創作,縱觀世界優秀的文化繪畫作品,無一不是人們生產的結晶。比如俄羅斯的優秀繪畫作品。正是這種自身文化背景的反映,使得社會產生了共鳴,激發了欣賞著的興趣,獲得了大家的贊譽和認同。
四、舉例分析
著名的油畫作品《小山的肖像》以:八五新潮時期的人物李小山為對象,以細致、敏感的藝術語言在人物身上寧造這不是表面的搬弄。已一種新的文化氛圍,而是反映著具有突出特征的文化意境。材料和語言方式都在不斷的變化,但面對相同的圖象時,創作的思想性和藝術的觀念性是不可或缺的,通過藝術的特定符號將人引入一個全新的視角。任何時代的藝術作品都要反映著這個時代的精華,著名藝術家張曉剛的作品巧妙地將繪畫中的人物運用陰影、模糊界限,他的繪畫人物往往目光無神,讓人產生許多思維的變化和浮想聯翩的現狀。這些作品都反映了圖像生態背景下如何開展油畫作品的創作,為當下藝術家提供了許多的經驗教訓。
圖像生態的發展是世界進步的產物,作為社會文化的領域的繪畫藝術,具體的油畫藝術應當積極利用圖像生態的優勢,積極促進繪畫創作方式的變革,同時在圖像中挖掘新的智慧,指導創作的開展,才能在藝術領域取得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