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王金鎖 高翔等


摘? 要:通過開展不同藥劑對麥田牛繁縷的防效試驗,結果表明:75%異丙隆WP和60%吡酰·異丙隆WP2種藥劑對麥田牛繁縷的防效表現突出,13%2甲4氯AS表現不理想。綜合考慮場內歷年用藥習慣及成本,早期可選擇使用75%異丙隆WP防治麥田牛繁縷。
關鍵詞:牛繁縷;藥劑;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6-0051-02
牛繁縷為一年生雜草,主要為害冬、春季作物,由于其生育期長,繁殖能力強,在防治上難以將其有效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2],在作物生長前期與作物爭水、爭肥、爭空間及陽光,在作物生長后期迅速蔓生,有礙作物的收割[1],對作物產量影響大,受害嚴重的田塊產量損失達30%~40%[3]。近幾年來,麥田牛繁縷的發生量和發生面積呈逐年加重的趨勢,為此,筆者開展了幾種藥劑防除牛繁縷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新洋分公司新北生產區五大隊。種植作物:揚農啤11號,播種日期:2015年11月2日。試驗田為一年兩熟制,前茬為黑豆。土壤類型為砂壤土,pH值8.2,有機質18.5g/kg,有效磷21.4mg/kg,速效鉀139mg/kg。田間牛繁縷發生量大。
1.2 供試藥劑 10%芐嘧磺隆WP(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75%異丙隆WP(蘇州遍凈植保科技有限公司)、13%2甲4氯AS(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氯氟吡氧乙酸EC(美國陶氏益農公司)、5.8%雙氟·唑嘧胺SC(美國陶氏益農公司)、33%氟噻·吡酰·呋SC(德國拜耳公司)、60%吡酰·異丙隆WP(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48%滅草松AS(江蘇綠利來股份有限公司)、10%吡嘧磺隆WP(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0個處理,處理1:10%芐嘧磺隆WP 450g/hm2,處理2:75%異丙隆WP 1125g/hm2,處理3:13% 2甲4氯AS 1800mL/hm2,處理4:20%氯氟吡氧乙酸EC 525mL/hm2,處理5:5.8%雙氟·唑嘧胺SC 225mL/hm2,處理6:33%氟噻·吡酰·呋SC 1200mL/hm2,處理7:60%吡酰·異丙隆WP 2700g/hm2,處理8:48%滅草松AS 1500/hm2,處理9:10%吡嘧磺隆WP 300g/hm2,處理10:清水對照。隨機區組排列。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30m2。
1.4 調查與計算方法 藥后3、7d,觀察各處理對大麥的藥害情況。藥后10、20、35d,調查各處理的牛繁縷數量,每個小區調查3個點,每點0.1m2。校正株防效計算公式為:
[校正株防效(%)=(1-CK0×PT1CK1×PT0)×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藥后3d、7d分別調查各處理小區大麥的生長情況,通過目測觀察,供試的各藥劑處理對大麥無要害現象。
2.2 防效
2.2.1 藥后10d 60%吡酰·異丙隆WP 2700g/hm2、48%滅草松AS 1500mL/hm2和75%異丙隆WP 1125g/hm2處理的防除效果表現較高,校正株防效分別為34.9%、33.2%和30.8%,相互間差異性不顯著;13% 2甲4氯AS 1800mL/hm2、33%氟噻·吡酰·呋SC 1200mL/hm2和10%吡嘧磺隆WP 300g/hm2處理的防除效果較低,校正株防效分別為8.8%、10.0%和11.8%,與表現較好的3個處理差異性顯著;5.8%雙氟·唑嘧胺SC 225mL/hm2、10%芐嘧磺隆WP 450g/hm2和20%氯氟吡氧乙酸EC 525mL/hm2等處理表現一般,校正株防效分別為26.7%、18.5%和13.9%(表1)。
2.2.2 藥后20d 各處理的防治效果均有提高,仍以75%異丙隆WP 1125g/hm2、48%滅草松AS 1500mL/hm2和60%吡酰·異丙隆WP 2700g/hm2處理的防除效果表現好,校正株防效分別為76.3%、73.8%和68.7%,三者間差異性不顯著,但明顯高于其他藥劑處理;13%2甲4氯AS 120mL、20%氯氟吡氧乙酸EC 525mL/hm2、33%氟噻·吡酰·呋SC 1200mL/hm2和10%芐嘧磺隆WP 450g/hm2處理的防除效果較低,分別為11.5%、20.0%、20.6%和24.6%,4個處理間差異性不顯著(表1)。
2.2.3 藥后35d 各藥劑處理的防效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75%異丙隆WP 1125g/hm2和60%吡酰·異丙隆WP 2700g/hm2處理防除效果最高,分別為97.6%和97.5%,與其他處理差異性顯著;10%吡嘧磺隆WP 300g/hm2、5.8%雙氟·唑嘧胺SC 225mL/hm2、10%芐嘧磺隆WP 450g/hm2和48%滅草松AS 1500mL/hm2處理的防除效果表現相當,分別為79.6%、78.9%、78.0%和77.5%;13%2甲4氯AS 1800mL/hm2的表現效果最低,校正株防效只有29.6%(表1)。
3 結論
由本次試驗可知,不同藥劑對麥田牛繁縷的防效均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其中,75%異丙隆WP和60%吡酰·異丙隆WP 2種藥劑對麥田牛繁縷的防效均表現突出,而13% 2甲4氯AS表現不理想。綜合場內歷年用藥習慣及成本,早期可選擇使用75%異丙隆WP防治麥田牛繁縷。對于牛繁縷發生嚴重的麥田,可通過深翻及水稻季節水淹,達到抑制牛繁縷發芽的目的[2]。
參考文獻
[1]韓麗敏,王洪梅.牛繁縷的發生與防治[J].河北農業科技,2008,07:23-24.
[2]陳傳權,余秀英.牛繁縷生物學特性與防除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92,01(003):12-16.
[3]劉德均,王兵,蔣耀培.看麥娘、牛繁縷和雨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J].上海農業學報,1992,8(4):73-7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