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飛
摘要:“留白”是我國國畫創造中一種特殊的技術,它展現了中國傳統繪畫技藝中情趣審美和雅致韻味的結合,是一種具有藝術張力和表現力的繪畫方式。留白在進行繪畫表現時候,無須過多色彩的點綴,全部憑借藝術家高超的虛實結合技巧和想象力創造,在我國國畫創造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本文通過分析留白的各項繪畫技術和藝術手法,對其獨特的筆墨筆法、韻味內涵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更多群眾了解國畫精髓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畫;留白;藝術張力;筆墨和色彩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045-01
國畫蘊含著我國上下五年前的文化,是我國藝術創造的無價之寶。在國畫技術中,留白技術作為一種常用的繪畫技術,能夠給觀眾豐富的聯想和藝術享受。留白的技術表達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通過畫面的布局、色彩和筆墨的相互映襯能形成的特殊藝術意境,達到引人遐想的效果。同時,在這虛實交織、蘊含哲學的畫面感中,留白藝術將作者的詩情畫意融情于景,實現了國畫的無窮的魅力和非凡價值。
一、留白的意義和內涵簡介
(一)留白的概念
留白是我國國畫藝術傳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手法。在藝術創作中,創作人員結合畫作空間布置和內部機理將畫幅進行空白,在表達特殊情感時為觀眾留下想象空間。
(二)留白的運用內涵和作用
在國畫中留白技巧常見于山水畫作和人文景觀中。通過留白技巧將物與物之間的距離、空間感展現出來,表達更為含蓄的藝術情感。
在畫面構圖上,留白能夠讓畫作充滿靈動感,在滿足畫面構圖基礎上能夠實現更多的情感表達和思想交流的作用。
二、留白的技巧分析
(一)墨法
《道德經》曾描述過“知白守黑”的理論。國畫將其融匯貫通,形成了黑白兩色的技術筆墨手法。在我國傳統的藝術文化中,黑與白象征著兩種精神藝術,黑色莊嚴肅穆,象征著權力和欲望;白色告誡素雅,象征著自由和淡然。正是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象征和哲學韻味,留白手法由古至今都廣為名人雅士所用。作為一種簡潔的藝術手法,留白在發揮人們豐富的聯想能力時候,也代表著“惜墨如金”的精神理念。在五代時期,留白手法也常用于山水畫的繪制中,名畫家荊浩在唐山水畫的靈感下,運用留白的手法開創了獨特的北方山水畫派。通過細致的留白筆墨將煙霧繚繞的浩蕩景色繪制之上,為我國的山水畫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二)虛實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在我國思想哲學家老子辯證的哲學觀中,體現了留白虛實相生的變現手法。我國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曾分析國藝術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虛”、亦不在于“實”,而在于虛實相生,掌握此妙,方能達到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再繪畫中,所謂的“虛”值得人人們肉眼無法觀看,代表這是一種精神和內涵;“實”相對于“虛”,指的是客觀事物中,人們可以感知的一些景與物。在哲學領域中,虛實相生、虛實互換是一種極高的藝術表現手法。在留白藝術表現中,藝術繪畫筆墨能引人遐想,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精神思考。如在潘天壽的畫作《睡鳥》中,畫師通過勾勒兩只鳥并為繪制其余環境。這種留白的技術能夠讓不同的觀眾產生不同的想象,亦或是云天霧色、也或是藍天白玉、也能是凡俗鳥籠,能夠抒發觀者不同的精神感受,豐富其想象空間。
三、留白獨特的藝術韻味
中國畫作和傳統的文化精髓相互串聯,含有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藝術氛圍。國畫講究筆墨技術、更講究韻味和氣質。國畫中“六法”技術就是韻味表達的一個體現。留白通過黑、白交織,在畫作中能形成“聚氣、養氣”的效果,增強畫面的靈動感,顯現出畫家獨特的畫作修養和氣質,形成獨特的“風格畫作”,是韻味變現的一個載體。
在我國國畫繪制中,亭臺樓閣、山水庭院、千山暮雪都是展現氣韻的最佳體現。磚磚瓦瓦的布置,云淡風輕的繪筆都能將景色繪畫之美和畫家精神情感相互融匯,實現藝術表達和情感交流的共合,如在黃賓虹在凇窗靜眺圖》中,借用留白的方式將山水交織和白云悠悠展現出來,在景色悠然之中添加了一份自由的禪意,在展現大自然包容和凝練之美時,展現了畫師悠然自得,心境翩然的意境。
四、結語
留白技巧展現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為世界證明了中國悠久,韻味獨特的審美。不單單是畫面和空間的空白,留白手法更表現了一種絕處逢生,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意境和生命張力,是我國藝術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隨著我國的發展,各種藝術文化的交織也為傳統國畫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方向;而留白也作為一種簡約、內涵的藝術手法在當代藝術和傳媒中廣泛應用。在未來,希望有更多的藝術愛好者能夠關注、理解留白的藝術創造精髓和意義,為我國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