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俏
摘要:湖南衛視《聲入人心》無疑是2018年綜藝屆的一股“清流”,豆瓣9.2分,人民日報三度點贊,微博、知乎、豆瓣熱搜爆棚,湖南衛視臺長嘉獎令加身,一檔小眾類的音樂綜藝如何成為大眾熱議的內容,這檔原創節目得以深入人心,其背后反映的是綜藝市場的轉型創新和受眾開始逐漸傾斜的審美追求。本文將結合《聲入人心》節目的內容設計,簡要探討節目如何讓小眾藝術進入大眾視野,進而探討大眾審美的新趨向。
關鍵詞:美聲;大眾審美;新趨向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119-01
在大眾眼里,美聲、歌劇、音樂劇是嚴肅、高雅、很難聽懂的專業音樂,令人望而生畏。《聲入人心》的出現無疑刷新了大眾對這類高雅音樂的傳統認知。
一、節目模式靈活且利于全面挖掘選手能力
在100天里廖昌永、劉憲華和尚雯婕三位出品人對36位演唱成員進行分組不斷打磨、相互陪伴成長。在“首席,,和“替補”兩個角色問36位成員變著花樣爭奪6個首席名額,憑借各自的唱功爭取登臺競演的機會。十輪竟 演過后,最終的年度六位首席,將會獲得大型美聲音樂會全國巡演的機會。
節目每期至少有六首歌,曲風以美聲、歌劇音樂劇選段居多。成員鄭云龍為例,他在12期節目中,演唱了16首歌,其中音樂劇作品有14首。也有將美聲與流行結合的創作,如李文豹用美聲方式演唱了周杰倫的《青花瓷》,高亢的嗓音給這首中國風歌曲賦予了新的韻味。節目組也很注重歌曲的親民性,如王晰唱給老婆的《一生守候》、阿云嘎贊美家鄉的《故鄉的云》等,使得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讓《聲入人心》真正做到深入人心。通過節目,大眾認識了假聲男高音高天鶴的“花腔”,見識了“金色男高音”蔡程昱“一分鐘九個High c”,在使得大眾認同高雅音樂的同時也提升了全民的音樂審美。
二、節目的情感訴求:用青春,去熱愛
《聲入人心》這檔節目的初衷是讓大家通過節目對高雅音樂有新的認識,改變觀眾對于“美聲”的固化印象。在大眾印象中歌劇、音樂劇都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不會唱,聽不懂,也欣賞不來”!
小眾,從正面看是缺點;從反面看,可能恰恰意味著機會。《聲入人心》的成功,也是湖南衛視不斷推新、超越自我的成功。積極健康的電視綜藝節目,吸引年輕人的追捧,客觀上起到了爭奪年輕一代、抵御各種外來文化的積極作用。節目也因此獲得了湖南廣電最高榮耀“臺長嘉獎令”!《聲入人心》的幕后制作團隊是一群平均年齡24.5歲的年輕導演們,在任洋、邢麗琴的帶領下,用才華、夢想與努力,擔起重任,經受住了輿論、觀眾的檢驗,這正是青春的偉力。通過節目,不僅讓成員們正式走到了大眾的面前,也使得聲樂藝術被大眾關注,被主流人群認可。
三、節目的社會導向:呼喚從“看臉”到“看實力”
節目甄選的36位成員,平均年齡不到25歲,平均身高1.82米,大多來自全世界知名音樂學府。面對高顏值、高學歷、高素養的“三高”純素人成員,觀眾們表示“哪里是素人,明明都是神仙啊!”36位成員也滿足了各類人群的多種想象,“我的孩子如果能像茱莉亞音樂學院全A碩士畢業的賈凡就好了。”“一直未能獲得公演機會的蔡堯不正是此刻的自己嗎?”這就是“接地氣的高級”!
聲樂是小眾的藝術,有時候一臺音樂劇,臺上100多號演員,臺下卻只有十來位觀眾。“音樂劇王子”鄭云龍,一直飾演A角,曾經也只拿到800元一場的勞務。在《聲入人心》節目出現之前,這條道路無疑是狹窄的,付出與回報是不對等的。明知前路坎坷,依舊一往無前,只因熱愛才會執著追求!“梅溪湖36子”在遭遇冷遇、挫折后依然陽光、專注,為理想努力付出,正是青春的模樣,也閃耀著榜樣的光環!
節目通過專業人士的評判、專業知識的普及,把大眾審美提升到能夠分辨好壞的層次,從“看熱鬧”到“看門道”。正如網友所評價的,對于這檔節目的成員,很多人往往“始于顏值,限于聲音,忠于才華”。專業而不是一味的娛樂,才是一檔優秀綜藝節目應有的底色。
四、節目的價值:引領大眾審美新趨向
《聲入人心》不僅突破了中國音樂綜藝的全新維度,也突破了大眾音樂審美的邊界。作為沒有“大咖”加持的“小而美”綜藝,節目在將高雅音樂進行大眾化推廣的同時,亦同步引領觀眾進入專業化的音樂新世界,最終豐富大眾文化生活、提升大眾審美趣味。
“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們說不夠流行,就不夠資格,可青春,哪止一種聲音;他們說,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可熱愛,足以融化一切。”這是《聲入人心》節目其中一條宣傳片文案。很難說,通過一檔節目的“美聲教育”,就能讓小眾的美聲一下子為大眾所熟悉、所理解、所認同。但藝術普及的工作從來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來豐富社會的審美趣味、提升時代的審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