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洪波 郝秀偉
摘要:初中思品課理論性、綜合性強長期以來采用“講述法”組織課程教學,第一個和第四個可能得稍改下,有點讀不通。在這種獨白式的教育模式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本文對改變思品課堂中教師“獨白式”教學進行思考。
關鍵詞:思品課堂;“獨白式”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201-01
一、前言
初中思品課理論性、綜合性比較強,長期以來,初中品德課的課堂教學不由自主地以知識理論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教師經常采用“講述法”組織課堂教學,結果成為“一言堂”式的獨白教學,一節課成了老師的獨唱,空洞的說教。結果,課堂是教師的課堂,學生成了配角。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是課堂的主宰者。這只是知識的復制與粘貼。在這種獨白式的教育模式下,老師憑借其的權威地位,扮演的是主角,學生則處于配角,被動地,機械地接受教育。毋容置疑,這種帶有強制性或單向灌輸性的獨白式教育方法,對于思想活躍,參與意識強的十幾歲初中生來說,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應該怎樣做呢?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參與、自主探索,激活思品課堂,提高思品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改變思品課中教師“獨白”的情況呢?下文試做分析。
二、采用對話式教學
對話式教學是師生雙方在特定的環境中,借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對話雙方的問與答環節,各抒已見,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
對話式教學又區別于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在教師設定好的范圍之內,一問一答,教師關心的是自己講的內容學生回答是否正確。這談不上對話,盡管中間有師生問的對話交流。
對話式教學的主要功能有:增進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望,拓展學生思維,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為使對話有效果,教師提問是關鍵。“問”要有啟發性,思考性,“問”是為“答”而設,“問”是前提和基礎。在師生之間對話中,要找到師生之間的對話點,方可打開話茬。同時學生應具備必要的知識,這樣對話才能進行下去,對話才有意義,教師的獨白相應的減少了。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改變思品課堂的教師“獨白”現象就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各種可能的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如在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這一理論時,就應把指導學生的重點放在了“為什么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兩點上。學生對這兩點有話可說,老師指導較容易些。學生一旦學會和掌握了自學方法,教師的獨白就少了,教學效果自然提高了。
四、生成靈活機動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可以說是課堂的靈魂。沒有提問的課堂,是缺失生機的,教師獨白式的課堂。所以,改變教師在課堂的“一言堂”現象,就要有靈活機動的課堂提問,靈活的課堂問題設計是思品課高效教學的支撐。所謂靈活是指課堂問題的設計形式的多樣化,可以循循善誘,層層設疑。如果教師只單純講理論知識,不僅學生會覺得枯燥。甚至教學目的也難以達到,一節課也成了教師的“單口相聲”。
教師應巧于設問。其中“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一之所在。只有充分重視問題的設計并不斷優化,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得輕松、高效,也才能使教師從獨白中解脫出來,課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如今的思品課堂已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課堂,它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知識與生命融合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努力營造輕松、靈動、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細心呵護,讓學生動起來。
教學是一種師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上,通過語言和傾聽所進行的心靈溝通。所以,我們首先就要求教師摒棄傳統意義的以教育者為主,受教育者被動和服從的教育觀,改變那種教師“獨白”式教學模式,從而改變當前思品課堂教學中學生“唯師是從”的現況,建立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學上的相互平等、民主與合作的新型“育人觀”,充分調動學生的對話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達到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自由,溝通無礙,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沒有權威、主次,只有平等的理解、賞識和領悟,課堂上學生種種無比鮮活的話語傾瀉而出,他們在對話中發現,在交流中對話,共同感受思想品德課學習過程中的快樂,這樣思品課堂的教師獨白現象才能有所改觀,教師也從“絮絮叨叨”的“一言堂”的勞累課堂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