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靜雯
摘要:幼兒園舞蹈教學是舞蹈的一種啟蒙,幼兒舞蹈是通過幼兒將實際生活表現出來的舞蹈。它能夠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所以,本文分析了幼兒園舞蹈教學的創新性以及生態化,力求進一步促進幼兒園舞蹈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舞蹈教學;創新性;生態化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216-01
一般情況下,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幼兒教師在教學過中比較困擾的問題。由于對幼兒進行集體舞蹈教學會產生很多問題,因此對其管理以及組織方面都比較困難。這種情況造成了幼兒園舞蹈效果不太明顯,一個動作往往反復的進行訓練。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對幼兒園舞蹈教學進行創新性和生態化,力求進一步推動幼兒園舞蹈教學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幼兒園舞蹈教學的創新性分析
1.幼兒園舞蹈的源泉為音樂啟蒙。幼兒園舞蹈教學過程中,所有動作的重要依據就是音樂。所有的舞蹈的動作都是根據音樂的步調所完成的。因此,在進行舞蹈前,需要給幼兒園反復的對音樂進行播放,讓幼兒可以更好的音樂各個環節進行感受、理解以及感受。這時,幼兒會自覺的做出身體配合動作,同時教師還對幼兒的做法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幼兒充分表現出音樂的理解以及感受。指的關注的是,教師需要給幼兒播放那種適合年齡段的音樂曲目,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讓幼兒隨著音樂而翩翩起舞。從自身來說,幼兒舞蹈音樂以及兒童在對音樂曲目進行欣賞方面往往存在不同的風格。因為動作以及音樂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形象以及具體的動作也能夠讓幼兒深刻的對音樂內容進行感受以及理解。
2.幼兒園舞蹈題材方面選擇新穎。在選擇題材方面,需要圍繞幼兒身體特點以及心理特點,選擇活潑健康的主題。第一,幼兒舞蹈題材需要可以引起幼兒興趣。幼兒活潑好動以及較強的模仿欲望。對幼兒來說,對小動物進行扮演能夠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例如小白兔以及小鴨子等等,同時配合著一些趣味強的故事,可以更好的增加幼兒的注意力。第二,選擇幼兒舞蹈題材方面需要適應幼兒身體特征。幼兒正在位于身體發育的初期階段,其骨骼盡管存在一些柔韌性,然而不適合動作較強的舞蹈,例如下腰以及劈叉等高強度的動作。對于含有較強舞蹈天賦的幼兒也需要遵循合理的培養方式,循序漸進。此外,在編排舞蹈動作方面,還需要有比較強的節奏感以及鮮明幼兒特色,而不僅僅過多應用舞蹈造型來進行定格。第三,為了對幼兒舞蹈主題進行深化,幼兒舞蹈需要盡可能的進行故事化。選擇敘事性強、表現力強的舞蹈題材,讓幼兒將自己的感性認識以及情感表達有效的融入到舞蹈主題當中。這種方法是非常適應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心理特點的舞蹈表現方法。另外,在選擇幼兒舞蹈題材方面,還需要充分考慮幼兒對音樂的感受以及理解能力,進而希望舞蹈動作和音樂節奏和諧和配合。只有充分對幼兒心理和身體特點進行充分的考慮,才可以在選擇舞蹈題材以及編排方面受到更好的預期效果。
3.幼兒園舞蹈教學需要走出機械模仿的誤區。幼兒舞蹈藝術給所有的幼兒以及教師帶來新的天地。尊重幼兒的想法,肯定幼兒特殊的表現方式以及審美感受,并且對他們創造出的快樂進行分享。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不能一味的表現自身創造性,而忽視了幼兒想要表達的情感。美的動作不一定能夠被幼兒所完全接受,我們需要按照幼兒的需求以及發展狀況,對表現方式給以科學的指導。由于兒童的思維比較形象以及具體,所以教師在指導幼兒舞蹈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方式和方法,利用生動和形象的比喻來進行開展教學,同時還可以充分的對幼兒想象進行發揮,讓動作內容更加情節化以及豐富內容。一支幼兒舞蹈,并不單單是教師有意的編排以及幼兒刻意模仿,而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過程。教師利用舞蹈也可以更好的激發出幼兒動作以及共鳴的隨意創造。不一樣的動作所表達的舞蹈內容以及情節有可能是一樣的,其將會讓幼兒從機械模仿的被動角色當中解放出來,讓幼兒成為舞蹈的主要編排者,直接參加到創造過程當中,不斷激發出幼兒的創造性。
二、幼兒園舞蹈教學的生態化分析
幼兒舞蹈的生態化即旨在通過運用生態的方式,使藝術學科與非藝術學科之間,藝術學科內部各藝術門類之間,藝術欣賞與藝術創造之間形成互補、互生、共生的生態關系,培養幼兒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促進幼兒的可持續發展。當今幼兒舞蹈教育越來越注重整體性,注重各類素養的有機結合。幼兒舞蹈教學應以生態為魂,創設生態式環境:以生態為索,構建生態式課程。找準課程實施的五個切入點:生活、運動、區域、游戲、主題,積極進行幼兒園生態式舞蹈課程建設的探索,初步凸顯幼兒舞蹈生態教學的特色。
三、結語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幼兒舞蹈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創造以及創新,而是進一步推動幼兒健康的成長。只有通過這種思想為基礎,才可以更好的提高舞蹈教育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在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取得更大的效果。
指導老師: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