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當今社會群眾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斷提升,群眾文化音樂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不僅僅能夠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同時還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文化生態。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創新基層群眾文化的意義,進而提出創新途徑。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意義;途徑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261-01
一、引言
當代社會群眾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業余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基層群眾對文化活動的熱情高漲,特別是音樂藝術。從基層群眾音樂文化創作方面出發,需要在為群眾提供良好音樂文化的同時,也要帶動群眾走進音樂文化領域去感受音樂文化、創造音樂文化,這樣不僅能夠給群眾生活帶來眾多樂趣,還可以為大眾文化事業發展做出貢獻。從宏觀層面上看,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發展的巨大驅動力,更是民族保持昌盛的重要支柱。可見,日益提升的群眾生活質量水平決定了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需求,群眾文化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廣東肇慶文化部近些年大力推廣基層群眾文化音樂創造,不僅僅請專家、原創歌手參與其中,同時也發動了群眾的力量,讓音樂創新回歸于民,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創新基層群眾文化音樂的意義
1.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在十九大背景下,我國對發展精神文化十分重視,也高舉精神、物質雙發展的大旗,這也對群眾音樂文化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能夠創造出群眾喜愛、傳頌的音樂作品,才真正的實現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為了能夠繼承十九大精神,肇慶市文化部以“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為主題,在群眾文化音樂創新當中融入本土文化、本國歷史文化,不斷的提升當地文明程度。
2.推動文化事業發展。在新時期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讓人們對精神文化有了新的追求。肇慶地區近些年大力發展基層文化事業,并且有效推動了優秀音樂文化作品創新步伐,陶冶了人們的情操、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人們的修養水平,為推動當地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創新基層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途徑
1.加強認識,提升創作者的緊迫感、責任感。從目前基層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來看,創作題材依然存在著局限性,形式不夠豐富。雖然很多大眾作品被傳唱,但是一些關于群眾新生活、新思想的歌曲、輕音樂、歌謠等依然缺乏重視。所以,對于音樂創作者來說,一方面需要不斷努力,創作出能夠歌頌美好生活的大眾歌曲;另一方面還要擴寬自身的創作范圍,創作出多元化載體的輕音樂、舞蹈音樂、兒歌等,覆蓋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L童等不同年齡段。音樂創造還要反映出現代生活題材,也要有反映歷史文化的作品。提升創造技巧,表達出民族特性,這樣即可通過群眾音樂正確反映出群眾生活情感。創作者要考慮群眾的喜好、水平,不能生硬的將固定方法、創作經驗硬塞給群眾,避免束縛群眾的創造性,這樣更有利于群眾音樂文化的普及以及文化事業的發展。
2.創新思路,提高水平。創新作為音樂創作的核心,如果沒有創新往往會讓群眾產生審美疲勞。具備創新的群眾音樂才具備更豐富的生命力。可見,群眾音樂文化中創新的重要性。第一,音樂創新要明確群眾對音樂文化的需求,精準的掌握群眾音樂文化創作、發展方向,有針對性的開展音樂作品創新。在能夠掌握群眾對音樂需求的基礎上,廣泛收集素材,提升自身的創作水平,滿足群眾的內心需求,創作出適合群眾口味,讓群眾滿意的音樂作品。第二,創作者要走進基層群眾當中,切實感受到群眾所需,并且和群眾共同參與到音樂創作當中,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只有走進群眾中,才能夠創造出更加膾炙人口的群眾音樂作品。第三,對群眾音樂文化的內容、形式進行創新。群眾音樂文化不能拘泥于固定形式,還群眾能夠接受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入一定的爵士、藍調、古典等元素,豐富群眾音樂表現形式。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音樂素養。創新還需要有人才的支持,因此建設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的音樂創作隊伍十分重要。所以要不斷提升創作隊伍的整體素養以及專業能力,改進滯后的人才使用、管理方案,構建公平、公開的人才選拔機制,勇于發現能夠創新群眾音樂的人才,構建完善培訓體系,重點培養骨干人才。群眾音樂創作者需要走進群眾當中,不斷收集素材,實踐過程中還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以不同的角度欣賞音樂文化,與群眾共同研討,構建良好的群眾音樂文化創新環境。創作人員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彌補創新能力的不足,在網絡上尋找更加新鮮的創作素材,充分發揮群眾音樂的魅力,激發創作靈感,這樣才能夠創作出喜聞樂見的群眾音樂文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音樂文化創新作為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渠道,這就需要以創新為核心,加強創作者與群眾之間的聯系,積極欣賞不同的群眾音樂文化作品,從中找出創新點。在群眾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切勿操之過急,需要逐漸養成音樂文化創新素養,從而實現群眾音樂創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