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學經典是我國千古流芳的傳世佳作,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學習國學經典并進行誦讀,對培養學生古詩文閱讀理解能力、增強學生人文素養都具有重要價值。但國學經典對小學生而言,存在晦澀難懂、難以引起興趣的情況,傳統教學方法又過于枯燥,這時,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便是十分重要的了。本文淺析了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深入淺出地指導小學生進行經典誦讀。
關鍵詞:信息技術;經典誦讀;小學語文教學
一、 引言
國學經典里流動著中華民族的血液和歷史。五千年的傳承留下了無數風流名士、經典著作,也留下了哲思道理、文化傳承,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小學生理應接受國學經典誦讀教育。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使新時代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轉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指導好小學生的經典誦讀課程,是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方法。
二、 誦讀經典的重要意義
(一) 提升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學習正處于字詞的積累階段,國學經典韻律感強、易上口,通過誦讀經典,小學生能掌握更多的字、詞、句式等,尤其是古代漢語的一些表達方式,都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帶給學生獨特的感受。在說話寫作時,他們也會無意識地用到這些日常累積的詞語、句式等等,能有效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
(二) 增強文學素養
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國學經典,不僅是為了學習誦讀具體的某個篇目,而是在整體上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通過誦讀不同時期的優秀國學篇目,自然能開拓眼界,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做到引經據典、信手拈來,不凡的文學氣度也就培養出來了,甚至能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力量。針對這點,教師在教學時也應特別注意,如果有些誦讀篇目過于晦澀,切不可揠苗助長,要求學生當下就理解具體含義,這違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師可采用粗講加引導的模式,使學生在能熟讀的基礎上,盡量按自己的想法理解,這樣,隨著學生年齡閱歷等的增長,再接觸或回想起所學篇目時,自然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
(三) 傳承傳統文化
如果一定要在誦讀經典的意義中選一個,那么傳承傳統文化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經典誦讀對小學生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教會他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能激發出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可以說,經典誦讀對小學生的教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這其中學到的優秀思維,將是伴隨他們一生的行為自覺。
三、 經典誦讀教學中如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
(一) 動畫:引起興趣
如前文所述,小學生對國學經典興趣不高是經典誦讀教學的難點之一。要解決這個問題,現代信息技術是很好的選擇。目前我國互聯網非常發達,網絡資源一秒鐘即可到達教室,教師可以根據誦讀的內容搜集相應動畫短片,在正式教學前先讓學生觀看幾分鐘,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在正式進入課程時,學生是會帶著興趣來聽講的。如學習《千字文》之前,無需直接拋出課文,而是先為學生播放《兔小貝國學系列》片段,引發學生關注,讓學生將自己代入片中小兔子的角色來試著跟讀、表演等,都是很好地吸引學生興趣的方式。
(二) 音樂:創造氛圍
聽覺在人的五感中地位非常特殊。它不是最敏銳的,卻是最能引起聯覺現象的。聽到一首歌時,人們常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音樂中的情緒。在經典誦讀教學中,音樂是最基本的一環。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古典樂器彈奏的樂曲,在學生誦讀時循環播放,聲音不需要太大,保持不蓋過學生誦讀的聲音即可。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方面,樂曲本身帶有節奏,符合經典誦讀的音樂美、韻律美,使學生讀之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另一方面,誦讀全程伴隨著古意盎然的樂曲,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學生帶入應有的情緒里,樂曲響起,則誦讀經典,二者合二為一,久而久之,雖可能無法快速理解含義,但學生可以很快做到熟讀。如學習《三字經》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誦讀環節中選配較有節奏的樂曲,來配合三字經朗朗上口的特點,隨后鼓勵學生試著跟著樂曲的節奏誦讀,再讓學生嘗試如果不配樂讀起來是什么感覺,從而達到配樂熟讀的效果。
(三) 圖片:創設情境
如果說熟讀是誦讀經典的基礎,那么誦讀經典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讓學生理解詩文的含義。此時通過多媒體出示圖片和音效,能為學生創設出詩文所寫的場景,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如學習《敕勒歌》時,在泛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詩歌里講述的場景是怎樣的,隨后出示一張帶有天空、草原、牛羊的圖片,音效可以選擇風吹聲、牛馬鳴叫聲等等,再讓學生對著圖片、聽著音效進行描述,最后教師再針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見”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透徹、更深入。
(四) 視頻:講好故事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經典誦讀課程往往已經開始學習較為復雜的詩文,這時,已經不再是一個場景或一幅畫面,而是一個故事片段了。此時就不宜采用圖片展示法,而應采用視頻演示的方法,讓整個過程更為直觀,更便于理解。如誦讀學習岳飛的《滿江紅》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精忠岳飛》片段,讓學生深入了解岳飛一腔愛國熱血,隨后指導學生針對性泛讀,找出反映作者心境和情感的相關詩句,再播放劇中與詩文相關的片段,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岳飛壯志難酬的遺憾和浩然慷慨的英雄氣概,最后教師邀請學生進行分享,可以談從《滿江紅》中學到了什么,也可以談對岳飛的看法,還可以談愛國情懷在當今時代的意義,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逐步加深,最終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高速進步使得距我們數千年前的國學經典“活”了起來。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音樂、圖片、動畫、視頻等的引入使用,為學生創設出情景交融的國學經典世界,學生不再覺得枯燥乏味,與國學經典拉近了距離,更加自主地產生了學習的興趣。通過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快樂學習,也帶動了學生同步進行課外的快樂積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由此提高了,這也正是教師所樂見和欣慰的。
參考文獻:
[1]張學青.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華經典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3(z1):47-51.
[2]王佳.小學經典誦讀實施現狀及其改進策略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8.
[3]葛璇.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幾點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8(4).
作者簡介:
池花香,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縣上京中心小學。